鳌拜真的存在吗(历史上真实的鳌拜)
说起鳌拜,相信没有人是陌生的。在影视作品中他贪婪枉法,大权独揽,隐隐有要趁康熙年幼自立为帝的势头,这才有了康熙帝于武英殿埋伏小太监“智擒鳌拜”的戏码,而鳌拜最终是得了个病死天牢的命运,也算是罪有应得。等等?几乎所有的影视剧作品中都描述了这么一个高傲骄纵的鳌拜以衬托智勇无畏的小康熙,但是历史的真实就是如此么?为什么说“罪有应得”四个字是对鳌拜最大的污蔑?那么真实的康熙和鳌拜又是怎样的呢?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鳌拜不仅是权臣,更是目无君主,大权独揽,这才使得康熙不得不除之后快。其实以当初鳌拜发家时候的痕迹来说,鳌拜可谓是千古忠臣也不为过。而鳌拜之所以能发家,也是靠着自己的勇猛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
然而之所以说鳌拜是清朝少有的忠臣就是在这里,当时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不仅军功赫赫,手握正白旗和镶白旗二旗,是帝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但是鳌拜身为皇太极臣子,自然是拥立皇太极的子嗣继承帝位。而他也知道此事的难度之大,怕是免不了一场八旗内部争权夺力的斗争。不仅如此,不管事情成败与否,他鳌拜都是凶多吉少。
可鳌拜依旧还是这么做了,他先是密谋大臣索尼、谭泰等八人达成“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的约定,然后八月十四日,和硕大贝勒代善于崇政殿召集皇太极一派商讨新帝之事,而鳌拜则带兵拔剑守于大清门,己近于多尔衮兵戎相见。也正是这种情况下,最后多尔衮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同辅政的方案,皇太极九子福临成为了大清国的新皇帝,既顺治。
正如余沐在《正说清朝十二臣》中对鳌拜的评价,鳌拜忠心为主,矢志不渝。在皇太极已经驾崩,大贝勒也去世,顺治帝毫无权力,朝政全被多尔衮把持之际。当时多数八旗大臣已经转头依附多尔衮,只是鳌拜依旧冒着多次(三次大迫害)被多尔衮迫害的危险拥护福临。而这一切所换来的就是公元1661年,顺治帝驾崩的时候,顺治指定下了以索尼为首,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的康熙帝四大辅政大臣。
鳌拜不管是对大清而言,还是对康熙的爷爷,特别是父亲顺治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可以说没有鳌拜就没有可以登上帝位的康熙,那么为什么少年康熙非除鳌拜不可呢?难道就因为康熙朝的鳌拜嚣张跋扈,可是他再嚣张,再专权,也不可能大的过康熙,权就更不可能大的过代表着八旗至高权的皇帝。就好比后来的和珅再红,嘉庆想要让他死他立马就倒台了一样。那么是怕鳌拜造反,演一出黄袍加身?这更不可能了,鳌拜不过八旗统领之一,而八旗的最终统领其实都是皇帝自己,也就是说,不管如何,鳌拜对亲政后的康熙一点威胁都没有。
但康熙却非要至鳌拜于死地不可,这其间的原因就只能两个字—“自由”。
在康熙亲政之时,四大辅臣中的索尼已死,苏克萨哈也被鳌拜用了24条罪状逼得个绞刑的下场,留下一个毫无主见的遏必隆。也就说康熙如果想自己亲政之后大权独揽,有什么想法和什么作为,那么鳌拜就是唯一的绊脚石了。结束四大辅臣时代,自己才有真正君临天下的权力,想通这一切的康熙不过年15岁。
也正是由此,公元1669年5月,康熙将鳌拜亲信皆数调离京城,并召其入宫见驾。鳌拜怎么也没想到这是个瓮中捉鳖(鳌就是大鳖的意思)之局,当少年们一拥而上活捉鳌拜之后,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加急审讯,共列30条罪状。本来是立斩的罪,根据史料记载,当康熙看到鳌拜为救祖父皇太极留下的伤疤后选择了宽大处理,相当于撤销死刑判了无期。但是,收监后不仅,鳌拜便病死在天牢中了。
只是到底是怎么死的,就永远成了一件玄案。当初的满洲第一勇士,两朝忠君不渝,鳌拜应该至死都没想到得此结局。当然,这里不是说给鳌拜洗白,不过为一个老臣成为新帝上位的垫脚石而唏嘘而已。老人说,“功成身退,勿贪恋权势”尤如耳畔忠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