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河南经济报 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冯艳华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1)

“现在不出村,就能找到地方读书、写字、看电视,还可以约上三五好友聊聊天、下下棋,空调开着,冬暖夏凉,我们老年人的生活真是比蜜甜呀……”9月26日,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老应村71岁的村民应银(化名)一边认真看书,一边说。

像应银这样选择在农村幸福院里安心养老的老人不在少数,他们大都是农村的空巢老人、失去劳动能力或者鳏寡孤独者。农村幸福院没有建起时,他们冬天靠墙根儿,夏天躲树荫儿,脸上无光、眼里无神。如今,吃住比在家里还舒适的幸福院,让他们找到了生活的乐园和精神的寄托,成为了令人羡慕的“幸福老人”。

今年以来,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五星创建”为载体,围绕“幸福养老”品牌建设,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321”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全覆盖,有效破解了农村养老难题。目前,全区居家养老受益老人达2768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0%,老人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搭建三个平台。着眼老年人服务需求和未来养老服务发展方向,示范区建立“区级一中心一平台一基金”。“一中心”就是建立区中医院治未病示范养老服务中心。依托漯河市中医院医疗资源,规划建设一个区级医养康养中心,目前大楼主体正在加紧施工。“一平台”就是搭建示范区城乡一体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形成护理机构、医院、服务机构和老年人个体之间的网上资源共享、点对点对接服务,促进养老服务资源共享。“一基金”就是成立养老服务基金。统筹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源,采取“政府 企业 慈善”的融资模式,成立养老服务基金,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打造两个中心。推进“乡镇一体两翼”,以社会养老机构福星缘为总院,借鉴社会养老机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带动两个乡镇敬老院发展,打造既能满足特困老人养老需求,又能向农村居民就近提供市场化养老服务的农村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引入专业养老服务公司,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实行托管,辐射带动黑龙潭镇、姬石镇、福星缘老年公寓服务质量提升,打通了乡镇、社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渠道。

实施“一体”发展。按照城乡一体化、管理智能化、运营市场化、投资多元化,采取“政府 企业 慈善”模式,投入36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个、农村幸福院27个,在全市率先实现硬件设施全覆盖。建成后的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均设置有洗浴室、理发室、厨房、棋牌室、阅览室、娱乐放映厅、信息网络室、康复理疗室、医疗咨询室等,可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膳食供应、生活照料、保健康复、心理疏导等服务。同时,根据个性化需求,拓展社会寄养、日间照料、上门照护等养老服务功能,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

创新运营机制。与市六院、福星缘养老院、夕阳红养老服务公司合作,采取公建民营模式,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27个农村幸福院实行统一管理运营,构建“以大带小”服务网络,推动城乡养老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动态管理的长效运维机制,制定《基本护理制度》《医疗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10余项,根据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加强人才培养。联合漯河医专、一中专等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与德鑫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统一管理使用。2022年以来,开展养老护理专业培训2场, 19人已持证上岗。同时,抓好能人选树,打造一支专业化的人才服务队伍。目前,全区有27个行政村争创“文明幸福”星,农村老人的幸福感在争星创星中“越擦越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