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义博物馆(崇礼有什么博物学做什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新玲,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崇义博物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崇义博物馆(崇礼有什么博物学做什么)

崇义博物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新玲

“写这个书也是为了传达生态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为北京2022冬奥增添绿色成分。”这是刘华杰的态度。

拿到刘华杰的《崇礼博物散记》,除了先被这本书清新的装帧设计和内页里植物、地理风貌、文物古迹这些最直观的图片所吸引,文字最吸引我的就是一个章节:气温低没蚊子。

作为一个被蚊子极度喜爱的人,深受其苦。我像一个“试蚊器”和“驱蚊器”,常常是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我已经被咬得遍体鳞伤,所以最痛恨的就是这种小生物。

那么崇礼这个因为2022年冬奥会被全世界瞩目的地方,为什么会没有蚊子,是单纯因为温度低吗?作者发现,虽然离北京近,但是崇礼的温度在冬季比东北大部分地区还要低。不过,即使在黑龙江最北端也有蚊子啊。否定了这一个原因,作者继而推出第二个因素,环境好。可是作者前几年多次去,当地垃圾处理得不好,城区以外的河流也有污染。

当然,没有蚊子只是作者的个人体验,这一章节看到最后也没给出一个确切、科学的解释。但是却吸引我思考:也许这个地方可能比较干燥,夏天蚊子可以繁殖的区域少。

也许这就是博物学的乐趣,观察就在身边,知识就在眼前,思考可以无处不在。

这只是《崇礼博物散记》中一个小小的点,地理地质、方言口音、农林作物、野花和行道树、历史旧事、行政区划演变,都在这本书中有所呈现。古长城、古戏楼、关帝庙、天主教堂等人文遗迹,经过作者的考据和实地观察,就像拂去了蒙灰,让这些在连续历史中沉淀下来的零散珠贝重新散发出熠熠光泽。

崇礼,近二十来年,是与亚布力、松花湖齐名的滑雪爱好者的圣地。这个听上去很古朴典雅的地名,其实1934年才出现在当时政府的行政设置里,2016年以前还叫崇礼县,县城所在地是西湾子。

“崇礼是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个区,位于北京的北部,稍靠西一点点。崇礼区在张家口市区的东北部,南接宣化区,西和北分别接万全区和张北县,东接赤城县,东北角接沽源县。崇礼区地貌上属于冀西北山地,位于阴山山脉东段的大马群山支系和燕山余脉的交接处。从北京到崇礼,海拔上升,大约上两个‘台阶’:北京到延庆是一个台阶,延庆到崇礼是第二个台阶。”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一个小地方的小小百科全书逐页被打开。

提起博物学、博物学家,可能会让人联想起古今中外那些代表人物: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近代的达尔文,还有我国北宋的沈括,《梦溪笔谈》的作者。《宋史》评价: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那么什么是博物?《辞海》里说,博物指“能辨识许多事物”。实际上,博物就是对周围事物进行综合性的感知、认识和利用,比如知道什么能吃、什么有毒、如何规避风险。古代有“博物君子”“研经博物”“学以博物”等说法。

《崇礼博物散记》作者刘华杰学地质出身,后来转攻科技哲学、科学传播,这个在大山里长大的“野孩子”,总想回到让自己心仪的自然环境里。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闲暇时光他不断到野外观花观草。他出版了多部草木书籍,或厚或薄,如《天涯芳草》《博物人生》《青山草木》《勐海植物记》。《檀岛花事》则是在夏威夷大学访学时对夏威夷本土植物的观察记录。

他在醉心观花草的同时,到一个地方也会留意当地的物产、生态、岩石、土壤类型。博物,是在宏观层面对万事万物的关注、观察、记录。它算最古老的学问之一。

刘华杰或许是近十来年国内对呼吁恢复博物学最卖力的学者之一。这个提议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在强大的现代科技面前,在经济飞速的发展背景下,博物学给人的感觉是老旧、无用、肤浅。但是刘华杰站在哲学的高度偏偏看上了它,认为它能平衡这个世界的喧嚣。

让人欣慰的是,博物学在慢慢恢复。2013年,关于博物学文化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刘华杰担任首席专家。刘华杰提出“平行论”这一新设想:博物学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平行于自然科学而存在和发展。这个命题其实很强,从来没有人如此思考过。为何要提出平行论?他说要为未来的博物学生存开辟道路。

光是论证不足以服人,博物学的复兴需要大家看得到的实例,包括可供批判的靶子。

《崇礼博物散记》是慢慢形成的,之所以称为“散”,是指时间的长跨度和内容的杂多。刘华杰最初只是到崇礼观察植物,因为这个地方离北京近,好玩。这里植被丰富,春夏秋三季随处有野花绽放。除了三季赏花,还有一季白雪覆盖,可以滑雪。受195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翻译出版的《研究自己的乡土》的影响,他觉得可以为崇礼做一小小的贡献。

2016年刘华杰出版《崇礼野花》,在此书的基础上,又经过十多次实地考察,补充大量资料,形成《崇礼博物散记》。

北京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申办成功,也让崇礼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能够成为冬奥会的赛事举办地,也是因为崇礼的地理条件,气温低便于造雪,且能保持较长时间。

崇尚自然的刘华杰承认,一开始他对现代社会的体育比赛有意见,认为它们已经异化。但后来其想法变了。他重新琢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和作用,认同奥林匹克精神包括游戏精神、尊重规则、展现自然人身体之美丽与活力等,更快更高更强只是外在形式。这样的运动可以促进人类之间的交往和彼此理解,对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在后记里,他写道:“长远看,崇礼区将是重要的旅游度假胜地,前景看好,但是区内广大农村地区缺乏现代化人才,还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缺少年轻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乡村振兴的前提是要有真正热爱家乡,愿意建设服务乡村的人。培养这样的人,让他们了解家乡是最佳的路径,知道家乡的山水田林,叫得上来动物植物的名字,知道它们在生态共同体中的角色。其实这不就是博物学吗?

“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也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尽可能在自然环境中玩耍。如果能结合社区家乡的具体情况,编写乡土教材,让孩子们熟悉自己家乡的历史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家乡。在读书闲暇之余有更多可以寄托心灵的方式,这样他不仅热爱家乡,也会热爱生活。都说现在孩子们很多得了“空心病”,很脆弱,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体验太少了,从小被父母带到各种各样的课外培训班里去,学到的都是间接的,而非自己直接体验的东西。

现在全球物流快捷,几十年前人们的日常食物比较单一,现在可以达到几百种。北方的很多小孩常吃莲雾、牛油果这些热带水果,但有的孩子不认识楼下小区里栽种的海棠果,因为家长没有买过这种便宜的水果。一个小学生,看图写拼音,一朵菊花写成“香蕉”,因为没见过花坛里的真菊花。有的孩子能够说明白量子力学是怎么回事,但不知道楼门的树上开的什么花;知道各种名犬的种类,但不知道每年春天从地上洞洞里爬上来的虫子是什么;农村的小孩,从小寄宿,也不识五谷……

生态学、博物学教授安德森(J.G.T.Anderson)说,博物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我们人人生而为博物学家。

这句话真是治愈,只要观察周边的花花草草,人人都能成博物学家。如果觉得汉语中“博物学家”四个字有点吓人,刘华杰建议用“博物者”三个字,它是地道的中国用法,古代就有人在用。无论是自称还是他称,“博物者”都不刺眼。无论你做什么工作,都可以有博物情怀。这个时代有“互联网 ”,也可以有“博物 ”。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