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拼(年轻人居然在拼这个)
近日,一部口碑不俗的韩剧《我的解放日志》揭示了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精神危机。
每天睁开眼睛就是通勤和工作,日复一日毫无变化;被迫面对不近人情的领导、拉帮结派的同事,只能假装外向合群;想要爱情救赎却又苦寻无门……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陷入没有尽头的压抑和苦闷之中,不知如何摆脱,只觉得自己一天天在枯萎死去,却期待着某一天,能够从疲惫不堪的职场、虚幻脆弱的爱情关系、虚无主义的生活中彻底解放出来。
《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年轻人寻求解放的方式多种多样:用“佛系青年”“摸鱼哲学”等理论对抗职场的内卷和996;精修“社交糊弄学”,应付生活中那些无法推脱之事;加入豆瓣抠门小组、捡垃圾小组,尝试节俭、低消费的物质生活……
人人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追求最大程度的“解放”。
这届年轻人,
正在经历一场“贴地飞行”
年轻人寻求解放的第一步,是捍卫平凡。
承认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拥有每个普通人都有的无力感和小确幸,学会接纳自己,是每个年轻人在这个滚滚向前的大时代中的必要选择。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贴地飞行”运动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
审美上,年轻人不再以昂贵、繁荣、鲜艳为美,简约、实用、粗粝成为新一代的审美倾向。
豪华气派的家装风格不再受欢迎。在四面灰白的家中,放上几件线条硬朗的家具,这是年轻人效仿刘亚仁、白敬亭、金·卡戴珊、罗伯特·德尼罗等时尚达人,追求出的“赤贫风”家装。
金·卡戴珊的“赤贫风”家装。
唯美又精修感十足的ins风照片不再是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像素极低、画面五光十色的表情包,用起来才得心应手。
生活方式上,年轻人开始删繁就简,专注小而美的娱乐和消遣方式。
密室逃脱、剧本杀、看展打卡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时尚风向标。这些消费水平不高,但能带来无限新奇体验感的活动,给了年轻人更多线下聚会的选择。
桌游、盲盒、汉服等新消费也成为年轻人的新宠。2019年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95后最烧钱的五大爱好是:手办、潮鞋、电竞、摄影、Cosplay。其中,盲盒收藏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仅在天猫上就有近20万名消费者每年花费2万多元在盲盒上。
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年轻人的自我意识和决断力强,也愿意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买单。《腾讯00后研究报告:00后来袭》显示,有62%的00后表示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投入很多时间和金钱。
但他们并不是肆无忌惮地无脑消费,2020年5月发布的《中国青年消费报告》显示,55.8%的年轻人表示消费时更倾向于“只买自己生活必需的”,40%的年轻人则选择“少买点,买好点”。
日常生活中,代表着品质生活、准入门槛又不高的手冲咖啡,便宜大碗、自带BGM的蜜雪冰城,疯狂星期四的肯德基促销活动,等等,已经能让年轻人过上所谓的“轻奢”生活。
手冲咖啡把仪式感拉满。
豆瓣上甚至有一个“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核心理念是“理性消费、物尽其用”。30多万名小组成员在里面分享自己买过的踩雷品、智商税品、伪需求品,帮助其他组员省钱,其中不乏众多年轻人的身影。
心安理得地接受平价商品、打折商品、拼单商品,懂得货比三家,这是年轻人的消费观。
不花无意义的钱,同时尽量兼顾生活体验感,找到一套平衡适度的消费方法论,崇拜简约、实用的生活法则,这是属于年轻人的“贴地飞行”运动。
万物皆可拼,书也一样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下意识地作出金钱的选择。换句话说,我们其实过着一种超乎自己想象的、被金钱摆弄的人生。”
日剧《钱断情始》中,两位拥有完全不同金钱观的男女在巧合之下开始了同居生活,这个故事也启发了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面对与金钱和消费的关系。
《钱断情始》剧照
毫不疑问,消费主义正在绑架我们的生活。消费逻辑、商品逻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大众无意识。
人们通过物品的获取、占有和炫耀性消费,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甚至制定人生目标,以至于在物欲之中迷失自我。
我们逐渐意识到,这种对于消费手段和目的的本末倒置,越来越限制年轻人的发展和提升。为了冲破消费主义的区隔和禁锢,“拼单经济”顺势而生。
可以说,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万物皆可拼”的时代。
网购已经从“淘”到“拼”全面过渡。以前,消费者们上网购物需要大海捞针、货比三家,如今,人们可以通过拼单,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心仪的商品。
出行可以拼车,餐厅就餐可以拼单,甚至买杯奶茶、点个外卖都可以和同事、朋友拼运费……拼单经济几乎弥漫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所有缝隙之间。
连我们平时触手可及的图书,也成为“万物皆可拼”的一分子。
我们可以在拼多多的图书评论区、豆瓣、微博、小红书、微信圈、拼小圈等社区,感受到拼多多购书用户的拼书热情。
豆瓣“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和“藏书如山积,读书如水流”小组中,60多万名组员分享了自己的买书和藏书经验。寻找一本旧书的艰难、得到一本好书的欢喜、舍不得买书的心酸、房间里的书放不下的无奈、看着满书架书的幸福……无数的个体情绪汇聚于此,形成一个巨大庞杂的阅读空间。
几十万网友在豆瓣小组上分享买书和拼书经验。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多多读书月”期间,我们也目睹了这样一股拼书热潮。
爱读书的人自发在各个社区组成社群,相互荐书,分享拼单经验和流程指南——如何进入拼书通道、如何鉴别正版图书、如何凑单最划算、什么书最值得买……
无数陌生书友由此走到一起,书籍成为他们隐秘的精神联结和精神慰藉。
“拼书”让书籍不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消费符号,而成为每一位普通消费者都可以随意购买的“小玩意”。
就像作家梁晓声所说的,在阅读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每个人或许都有些差异,但在阅读这件事上,大家都是平等的。
阅读本不应该有门槛。/视觉中国
平价好书,成就一场精神解放
在这个速朽的时代,阅读的表象和内涵已经发生剧烈变化。
技术的更迭改变了我们与文字、书籍的关系。电子阅读设备和软件兴起,各类互联网博主激情推荐图书,与书籍相关的综艺、纪录片相继推出……阅读渗透进大众娱乐的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纸质书籍并没有退出我们的生活。相反,出版市场搭载上互联网的快车,专家学者通过各大网络平台无私分享书单、越来越多的平价好书涌现……不同门类的书籍蓬勃生长,降低大众的获取和阅读门槛,继而不断拓宽我们看待世界的眼界。
5月20日,为期一个月的第三季“多多读书月”告一段落。活动期间,上百家出版社及图书出版公司参与其中,由拼多多读书基金官方补贴的逾500万册经典书籍被广大读者热情抢购。
“多多读书月阅读榜单”显示,活动期间,35.8%的下单者购买了5本以上的图书,对照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76本的数据,可谓“一次性囤了一年的书”。
读书月是囤书党的高光时刻。/《编舟记》
其中,《流感大历史:一部瘟疫启示录》《瘟疫与人》《苍白的骑士:西班牙流感如何改变了世界》等审视人类与疫病关系的书籍销售火爆,旅行文学《从大都到上都》《午夜降临前抵达》《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走过兴都库什山:深入阿富汗内陆》等书目也大受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社科经管类图书因内容相对专业、枯燥而遭受冷遇。但或许是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在本届“多多读书月”活动期间,社科经管类书籍成为类目里的黑马,以《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贫穷的本质》《社会心理学》《法治的细节》《贪婪的多巴胺》等为代表的社科经管类书籍,订单占比达到32%,仅次于文学小说。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兰小欢 著
从好吃不贵的农产品到惠而不费的出版物,拼多多始终秉承“消费者需要什么,就补贴什么”的思路,让利消费者,站位消费者。
“这季读书月活动遭逢疫情,我们希望通过大力补贴那些真正能够带给读者精神之力的优秀作品,帮助大家用书籍筑起心灵慰藉的‘隔离墙’,丰盈居家隔离中的精神生活。”“多多读书月”相关负责人表示。
就像毛姆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所说:“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
平价好书,是一场现代人的精神盛宴。
通过阅读,获得解放。/unsplash
[1]《我们的生活,正在经历一场“向下”运动》塔门
[2]《当代青年消费报告:年轻人的钱花哪去了?》时代数据
[3]《你需要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家徒四壁》门纪
作者 杜恩
校对 吴玉燕
排版 风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