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和出国留学生有什么区别(华侨生三侨生外籍生)

很多家庭为了孩子能够获得更优质的教育以及更便捷的升学途径,都会选择让孩子留学或举家移民。而“华侨生”、“三侨生”、“外籍生”身份不同,高考考试更是大不同。各自又有什么优势呢?


华侨和出国留学生有什么区别(华侨生三侨生外籍生)(1)

华侨生

说到华侨生,总有一个词与其紧密联系,那就是“华侨生联考”。

华侨联考,就是平时大家熟知的“港澳台联考”,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院校联合招收华侨及港澳台地区学生考试”。

这是中国教育部单独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学生设计的专门高考,也是港澳台侨学生报考中国内地大学的主要途径。


华侨生联考有哪些优势?

1.题目简单

联考考试题的难度要远远低于内地普通高考的难度,跟会考差不多,如数学考试的试题难度,基本上和书本上的例题难度差不多,甚至考试内容还包括70%的初中知识。


2.录取分数低

考试录取线远低于国内普通高考的录取分数线(平均低至少150分以上),400分即可入读211大学,且不占用高校的普通高考招生指标。 (但要注意:不是所有学校都招收联考生,且不同学校的分数线也不相同,报考前需先了解清楚。)


3.竞争压力小

2019年高考有1031万考生参加,而华侨联考报名人数平均4,000-6,000。因此参加华侨联考的竞争压力相对小许多。


4.选择范围广

2019年,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的本科招生高校已有316所,预科招生高校也有16所。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等众多知名院校都包括在内。可以说,考生填报志愿的可选院校范围已十分广泛。


华侨和出国留学生有什么区别(华侨生三侨生外籍生)(2)

那么,究竟哪些人才有资格参加华侨联考呢?


华侨联考报考资格

1.港澳地区考生,具有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2.台湾地区考生,具有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3.华侨考生,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须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2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其中考生本人须在报名前2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若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且考生本人在报名前5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的,也可参加报名。


注意了,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总体来说,华侨生身份参加高考,不仅题目简单,而且更加分数优势。不过,需要认定华侨生就要满足一定居住条件,因此,家长们需要提前为孩子规划好移民,才不会耽误孩子的求学之路。


华侨和出国留学生有什么区别(华侨生三侨生外籍生)(3)

三侨生


华侨生和三侨生政策虽然都是针对于归国或在国内的学生的考试政策,但是定义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较于华侨生,三侨生的定义更为广泛,三侨生是指归侨青年、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


注意:

  • 归侨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港澳同胞的子女均不属“三侨生”。
  • 持探亲护照、外派人员或未取得国外居留权的出国人员的子女也不属“三侨生”范围。

归侨则是指放弃国外长期或永久居留卡的华侨或者恢复中国国籍的外籍华人。也就是说,三侨生也必须是拥有中国国籍的考生。三侨生享受的升学照顾政策如下:


1、报考普通高等院校,在原始分基础上加5分;


2、报考成人高校大专、本科,在原始分基础上加30分,大专毕业生报考成人高校本科,在原始分基础上加20分;


3、报考高中(包括中专、职校、技校),在原始分基础上加8分。


华侨和出国留学生有什么区别(华侨生三侨生外籍生)(4)

外籍生

对于拥有他国国籍的华人,想要入读国内优质大学,则以留学生相同要求而论,完全不同于华侨生和三侨生。

一般各高校有留学生申请的官方通道,其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在参加学校组织的面试或笔试方面,北大录取外籍学生采用笔试 面试两部分,笔试仅需语英数3个科目考试;清华大学采用资料审核制后面试,成绩优异者免试。

此外,各大学在护照持有时间上也有一定要求。


外籍生要求

通常须持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止报名时间结束止)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实际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可按一年计算,以入境和出境签章为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