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小升初总分多少分(大庆教育专家解析小升初的那些)

原标题:小学六年级数学,初中不教吗?有的孩子小学成绩优秀,升入初中后,为什么优势渐失?升入初中应具备哪些学习能力?这个假期该做点啥?

小升初:不是提前补课就能赢

教育专家:提前补课的优势会因人而异,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会走得更远

大庆小升初总分多少分(大庆教育专家解析小升初的那些)(1)

由加全不建议孩子提前学习初中知识。记者 沈艳茹 摄

近日,记者就目前存在的幼升小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等现象进行了剖析,以及幼升小的这个假期家长该让孩子做点啥进行了指导。报道刊发后,得到诸多家长点赞,称报道实用性很强。与此同时,一些小升初、初升高的家长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在这两次大的学业转折面前表现出束手无策。

那么,小升初该如何衔接?初升高又该做点啥?本文将给困惑的家长们指路。

记者请来了两位嘉宾,听听他们对小升初怎么说——

嘉宾

胡新民: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初中教研部主任、副教授、全国优秀教研员。

由加全:大庆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主任、新初一班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有着多年班主任经验,多次获国家级、省级赛课一等奖,被评为市级德育工作者、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现象

担心小六数学断档 提前学习初中课程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上午数学,下午英语,周六、周日学作文。

这不是哪个学生的课程表,而是家住龙凤区的小雨这个暑假的补课表。

今年小学毕业的小雨再开学就要升入初中了,这对孩子和整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转折。

“小学数学有一部分六年级的内容,小学没教,害怕上初中后也不教,那不就断档了吗?”小雨妈妈说,担心女儿跟不上学习进度,也为了开学后的分班考试能有个好成绩,她咨询了多家辅导班,最终选择到小雨同学学习的辅导班补课。

“我知道的他们班同学得有一半以上都在补课。”小雨妈妈说,虽然这一个假期下来,用在小雨身上的补课费得两三千,但为了不让孩子输给别人,花再多的钱都值得。而这也是目前多数家长的心愿。

“小学升初中,知识比以前难了,再不让他提前学点,能跟上吗?”家住唯美主邑的李微说,孩子开学后要上初中,不仅孩子紧张,自己近段时间也很焦虑,担心衔接不好孩子从此名落孙山。

据了解,李微的女儿在兰德学校上学,成绩一直不错,每次考试每科都在90分以上,是班级里的学习委员。为此,全家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她能一直优秀,保持学习上的优势。

“也觉得小升初应该做点什么,但除了补课,也不知道还能做点什么?”李微说,在原来女儿班级的QQ群里,大家每天谈论也都是小升初该如何衔接的问题,但到底如何衔接,他们也很困惑。

调查 早学优势保持不到一学期 习惯决定能走多远

“家长都想孩子小升初有个好的衔接,首先担心知识跟不上,很多家长假期赶紧把孩子送到辅导班恶补。”

大庆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主任、新初一班主任由加全有着多年带班经验,他说,每届初一新生,提前在外面学习初中知识的都不在少数。

“数学有六年级内容,有的家长怕初中不讲,到外面辅导班学,一册书外面用半个月甚至更短时间讲完,但是我们会用很长时间系统地去讲。”由加全最头疼的是,提前学习导致很多学生知识“夹生”,“很长时间内,你得用尽心思去纠正孩子脑中已经先入为主的不够准确的知识体系,相比于教授没有提前学的孩子,前者难度更大。”因此,由加全不建议假期家长把孩子提前送去学习初中知识。

“提前储备知识,在开学后也就保持一两个月的优势,不到一学期尽失。你顶多是比别人先知道点知识,到最后不会因为早补课就优越于别人,成绩好的孩子十有八九不是因为补课补上去的。”由加全说,还有的家长让孩子提前学习初中课程,是为了在开学后的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这也没有太大意义,“让孩子有个好的状态,在考试前把小学学过的知识复习一下,调整一下就够了,应该没有哪个学校会考孩子没学过的知识。”

然而,在教学中由加全发现,想纠正家长这种错误的理念并不容易。很多家长害怕别的孩子补课学习初一知识,自己家孩子不补被落下,过分看中了成绩这个“结果”,却没有意识到,是习惯等内因的作用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只要习惯养成了,初中这些知识孩子完全有能力学好。孩子明明是快乐的年龄,可以有更多的成长体验,但现在的状况是,很多家长把孩子推到了劳累的状态。应该按照孩子成长规律来教育,该玩就玩,否则从小就增加压力,会伤到孩子,会影响今后的发展。想成为精尖的人才很难。”这是由加全的教育理念。

现状 小学优秀未必一直优秀 新初一需要适应

“为什么我家孩子在小学很容易得到90分以上,可是到了初中后每次考试只得七八十分?”

由加全每年接初一新生,总有一部分家长发出这样的质疑,孩子上小学时的优势到初中后渐渐显现不出来,家长会因此焦虑,不停给孩子加压。

对此,由加全说,初中与小学相比,首先知识体系会不同,难度比小学加大。其次,老师管理方法和授课方法也会有区别,这需要孩子有半年左右的适应过程,才能知道怎样学习初中知识,“只要适应过来了,在小学优秀的孩子,到了初中后也会优秀,家长不能过于着急,否则会适得其反。”

由加全总结的经验是,把孩子思想品质教育好,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孩子学会了热爱生活,再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不会差。”

每带一届初一新生,由加全首先会对学生进行一周左右的入校教育,规范走路、入楼等文明习惯。会用半年时间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等,例如,怎样听课,怎样打扫卫生,怎样与同学相处。初一由加全会手把手教学生如何拖地,扫除用具放哪儿,也会抽查课堂,看哪个学生不注意听讲,不遵守课堂纪律,原因是什么。他会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锻炼他们组织、协调、创新等能力。

“一般到初二,习惯养成了,很多事我不参与,学生也能做得很好。初中的班级最有意思,老师的要求会影响全班的风气,凝聚力好,学风、班风都好,学习成绩、能力也不会差。”由加全主张让孩子快乐成长,“综合能力强的孩子后劲儿足。”

“好孩子是靠学习、生活、思维习惯等各种好习惯支撑起来的,习惯将决定孩子最终能走多远。”对此,市教师进修学院初中教研部主任、副教授、全国优秀教研员胡新民表示赞同,他也并不赞同孩子假期盲目补课。

解析 假期可复习小学内容 初中认真听课最关键

那么,升入初中的孩子要具备哪些学习能力?这个假期又该做点啥?

“我的一个学生是年级组里表现最优秀的孩子,从我带她那天起,她就是上课最认真听讲的学生,没有溜号的时候。”由加全说,.小学知识量少,老师有的是时间讲课,今天讲不完,明天可以接着讲。到初中后,课程本身有学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对孩子听课要求比小学高。作业量不一定增加,但必须跟好课堂,最多一学期时间内,就要适应老师讲课的节奏和习惯。

“听惯小学老师的讲课,很多学生会觉得初中老师讲课快。老师会尽量考虑孩子的感受放慢些,但孩子能否做到注意力专注是向课堂要效率的关键。”

由加全认为,除了具备抓住课堂的能力,上初中后,孩子还应有会预习的能力,向回家的时间要效率,按时完成作业的能力。如果具备这些能力,就会有一个好的循环。

另外,开学后就应重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小科目的学习,否则到结业时再学,想取得好成绩很难,体育也一样,平时要注意锻炼。

“从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暑假就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学习初中知识不必要。假期还是应该以放松为主,尽量不要安排太多学习。”由加全建议,小升初的孩子在假期里做一些状态调整就可以了,数学可以复习一下小学学过的内容;语文可以练练字,读一些名著,如《格列夫游记》等;英语以听、说、读为主,尽量少写,可以总结一下小学学过的知识,看看英文电影,听听英文歌曲。

建议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 建议家长适当“示弱”

那么,即将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家长在帮助他们养成习惯方面能做些什么?

“小学时,孩子对家长依赖性太强。上初中以后,家长要帮助他树立一种思想:学习、成长是自己的事。学习好了,是孩子自己的事。学习不好,也是孩子自己的事。”胡新民希望家长要学会放手,办法是“示弱”,以此培养起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有些事,你可以对孩子说‘我做不好,你来帮助我好不好’,时间长了,孩子才会有勇气接受挑战。”

此外,胡新民还提出了以下建议:

教孩子学会自律: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对孩子来说不容易,对家长来说也不容易。要给孩子制定规则,培养自控能力,例如:好吃也要适当控制,好东西不是自己的坚决不能拿。

让孩子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在集体还是社会,这对成长很有利。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朋友圈,孩子间有共同的语言和爱好,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超出大人们的想象。培养合作意识,更有利共同成长。

给孩子一颗宽容的心:家长要让孩子多看到别的孩子的优点,不要当别人的面,数落孩子或者他人的缺点,让孩子看到的阴暗面太多,也是一种负指引。可以问问孩子:“你班谁优点最多?好在哪儿?”在他说出对方的优点时,也是学习的过程。

不要害怕让孩子去经历:对于孩子的成长要顺其自然,到一定年龄了,有些事必须让他们经历。经历了才会成长,成长之后才知道对错,才懂得去调整,去珍惜,去把握。

“刚升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老师要规范孩子各种习惯,调整学习方法等,孩子可能会感觉紧张。”胡新民说,这时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调整孩子的压力,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传递正能量,不要把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

另外,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孩子只要选择了班级和班主任,当孩子对老师有意见时,要让孩子以宽容的心态去适应老师,不能让老师适应孩子。

最后,胡新民说,孩子小学时爱问问题、爱读书等好习惯一定鼓励、保持。

记者 沈艳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