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培育首代杂交水稻)

袁隆平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并且于1968年成功培育出了700株首代杂交水稻品种。然而,1968年的一个雨夜,发生了一件鲜为人知的“拔苗事件”,差点让杂交水稻胎死腹中。

很多年之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获得成功,但是对于“拔苗事件”的始作俑者却始终闭口不谈。

(袁隆平培育首代杂交水稻)(1)

袁隆平接受采访

一株“特殊的水稻”

1936年,不满六岁的袁隆平被送到武汉汉口最好的小学读书。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袁隆平和同学们来到一家农场里郊游,各种农产品丰收的场景,让他第一次有了学习农业的想法。

(袁隆平培育首代杂交水稻)(2)

怀着这样的想法,袁隆平于1949年年考上了西南农学院。

1953年,他从西南农学院,来到了湖南省怀化的安江农校任教。

(袁隆平培育首代杂交水稻)(3)

袁隆平在会议上发言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和往常一样行走在一片稻田里。这时,一株超大号的特殊水稻引起了他的注意。

袁隆平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看到的那颗大大的水稻,正是一颗天然杂交水稻。如果可以人工培育杂交稻,那么水稻必将大大增产。

(袁隆平培育首代杂交水稻)(4)

杂交水稻

美国、日本是最早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的国家,但都失败了。世界上的遗传育种专家们都认为,像水稻这样的自花授粉作物,是没有任何杂交优势的。

因此,要想取得突破,他必须打破水稻自花授粉,也就是不接受外来花粉的天性。

(袁隆平培育首代杂交水稻)(5)

袁隆平在田间进行研究

1964年7月,水稻进入花期。两个月里,袁隆平用手工的方式,一株又一株地检查了14万株稻穗,一共找到6颗水稻雄性不育株。而这意味着,杂交水稻育种的攻关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自此,袁隆平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袁隆平培育首代杂交水稻)(6)

悬疑的“拔苗事件”

1968年春天,经过五年时间,最初的六颗雄性不育水稻增加到了七百多颗。1968年5月18日的雨夜,袁隆平披着雨衣在试验田里又看了一遍正在生长的水稻,几个月后,他将从这里得到第一手珍贵的数据,杂交水稻事业也将取得下一步的进展。

然而仅仅一夜过后,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袁隆平培育首代杂交水稻)(7)

第二天,袁隆平来到稻田里,看到全部的700株杂交水稻全部被人拔出。懂行的人都知道,水稻被割断的话还可以继续生长,但是如果被连根拔除,则完全无法抢救。所以说,这肯定是一个对水稻有研究的人所为。

这个恶意破坏水稻的人究竟是谁,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一个悬案。

事后袁隆平也多次谈到这次几乎毁掉整个杂交水稻事业的“拔苗事件”,但是对于此人却都避而不谈。

(袁隆平培育首代杂交水稻)(8)

四天后,一名江安农校的女老师气喘吁吁地跑到袁隆平家里,对袁隆平的爱人邓哲说,他家袁隆平已经跳楼了。

邓哲一听,险些晕过去。邓哲失魂落魄地跟在老师身后,碰巧看到袁隆平被从水里拖出来。

(袁隆平培育首代杂交水稻)(9)

邓哲

吓坏了的邓哲赶忙走到袁隆平面前,安慰道:“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这样啊”。她的语气很谨慎,不想让袁隆平受到刺激。可袁隆平告诉她们,他不是跳井,而是在井下捡稻子,邓哲和女老师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乌龙。

原来,拔苗事件并没有影响到袁隆平的决心。事件发生后的第四天,袁隆平在一口废弃的井中偶然发现了五株幼苗,袁隆平为了保住这最后一丝希望,亲自去了井下,将幼苗移植到了地上。

(袁隆平培育首代杂交水稻)(10)

杂交水稻之父

在这五株幼苗的帮助下,杂交水稻的实验得以进行。在袁隆平获得最后的胜利之后,“拔苗事件”似乎也变得无关紧要,渐渐没有人愿意提起。

(袁隆平培育首代杂交水稻)(11)

由于杂交水稻的普及,中国的水稻亩产增加了近四倍,而中国由于有了这种杂交水稻,每年增加的粮食可以多养活七千多万人。

(袁隆平培育首代杂交水稻)(12)

结语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农民科学家,他一生的梦想就是让人们不再挨饿。今天,我们将继续发扬他的精神、力量和成果,勇往直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