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实践论有感)

大家好啊!新年快乐!

好久没写东西了,今天谈谈我对毛主席《实践论》的读后感。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一定听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事实上,早在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毛主席是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啊,他在《实践论》中就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后来的人们都是结合了毛泽东思想,才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上加了一个唯一二字。

毛主席的《实践论》这篇文章,把实践与认知的关系讲的清清楚楚。毛主席文章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故作高深,他能把很复杂的事情给你讲的清清楚楚,即便你仅仅是认识字,仅仅是初中毕业,也能看懂他的文章。

当然,我不建议大家学习《毛选》一上来就看《实践论》和《矛盾论》,我的建议是可以先看看《毛泽东传》,先了解那个时代背景,然后直接看《毛选》,从第一卷第一篇看起,这样能更加清晰的了解主席的创作历程,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含义,也才能更好的理解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

《实践论》的核心思想就是知和行的关系,知就是认知(或者认识,下文我用认识,在本文中同认知等同),行就是实践。

那么,什么是实践呢?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类的活动就是实践,更严谨的说为人类能动改造世界的客观性物质活动。实践有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以及科学文化实践等等。

那么,什么又是认识呢?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认识就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想法或者看法。认识的主体是人,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所指的对象。

对于实践和认识,我举个例子。

比方我年龄大了,我的好朋友某某给我介绍了一个女孩子,那这个女孩子我之前不认识啊,我就要去认识她,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呢?肯定是先加个微信啊,在微信上聊聊天,看看她是做什么工作的啊、业余爱好是什么啊然后再约出来见个面什么的等等,那么我的这些认识的方式就是实践。

也就是说,通过实践,我们能去认识一个事物

那么,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实践能够反映认识,认识也能够反映实践。朴素的说,实践能够作用于认识,认识也能作用于实践。

接着上面那个例子,比方通过微信聊天以及线下见面初步认识了那个女孩子以后(这里是实践作用于认识),觉得很不错,是我喜欢的类型,那么我便会想着进一步的发展。(这里就是认识作用于实践了)

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也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反过来,认识是主体(例子中的我)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那个女孩)的反映。

好,我们现在已经理解了什么是实践,理解了什么是认识,以及理解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再接着上面那个例子,我对那个女孩子有了学历年龄外貌兴趣爱好等等的初步认识,可以说有了一个最初的印象,这个叫感性认识

再接下来的发展,比方说两人谈恋爱阶段,通过这个阶段的相处(实践),双方就会更加深入的了解彼此,包括家庭啊人生观世界观啊性格啊等等这些,然后就会得出双方是否合得来,是否能够结婚厮守终生的决定的认识。这个阶段就叫理性认识了。

由此,我们得出,感性认识是比较直观的,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实践获取到,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发展而来,是感性认识的抽象。理性认识再抽象就可以上升到理论上升到整理,所以我们才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那么,是不是达到理性认识事情就结束了呢?

不是的。

因为这个世界是运动的,是发展变化的。

再回到例子,有的男人结婚以后发现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就变心了就出轨了;有的女人结婚以后发现自己的丈夫没钱养家也就离婚了。

所以,并不是到达理性认识就结束了,实践和认识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也就是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从出生到死亡的这整个过程,都是对世界的实践与认识的过程。

那为什么会有的人的一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而大部分人的一生始终普普通通平平无奇呢?

就我现在观察到的,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没有处理好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自己生活中认识的人,有的人其实也挺聪明的,也很有想法,但就是行动力执行力不行,天天在那空想,每天呀呀呀的在哪我要干嘛要干嘛,其实ta啥屁事也没干!这叫空想主义,只有认识没有实践,根本就到达不了实践和认识的下一个阶段,所以这样的人终其一生郁郁而终。

另外一种人,每天傻乎乎的傻干,不去思考,不去对实践产生认识,这也进入不了实践也认识的下一个阶段,这样的人一辈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傻乐呵,可能体验感比上一种好一点。

所以,不能只干不思考,也不能只思考不干。要思考,干,再思考,再干……然后不断有新的认识,又用新的认识来指导下一个阶段的实践,再循环,再往复。

这样下去才有可能成功。

大家不要觉得这样事情很简单,不就是去实践去认识嘛,干就完事了。

我们就肤浅一点,举个挣钱的例子,比方一个工薪族,辛苦几年存了30万,工作的几年中也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有新的认识了,想进入新的阶段,进入下一步的发展,于是就去创业,结果一年就亏光了。我身边很多这种活生生的例子,我一个表哥就是这样亏了30多万的。还有的亲戚是创业亏钱了之后没有对创业亏钱这件事情进行深刻的反思认识,又借了100多万去搞,结果也亏光了……还有我有同学创业亏了欠了几百万的……

所以,能够处理好实践与认识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

当然,我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劝退大家去创业去挣大钱什么的,恰恰相反,我鼓励大家去行动!

我指的也不仅仅是创业,是任何你想做的且合理的事情。

不能说一件事情难我们就不去做了。大家想想看,如果我们国家之前因为反帝反封建很难搞就不去行动那还会有新中国吗?如果之前因为原子弹很难搞就不去搞那我们还能达到今天的成就吗?如果觉得芯片很难搞光刻机很难搞就不去搞了那我们还能实现伟大复兴吗?

所以,去干,去深入的思考,再去干,再去深入的思考,再去干……反反复复,方能成功。

人生只有一次。

不要怕失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好风险的阈值,失败了又怎么样?失败是成功他妈!

去干,但不是蛮干,干自己能干得动的。

无论你想要做什么,你做得动的,就去行动吧!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实践论(读实践论有感)(1)

(全文完)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码农派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