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重不重要电视剧(电视剧坚守什么)
文 | 小舒 源 | 剧情指南
在娱乐圈,“颜值”的概念早已不是新鲜提法,从“男神”“女神”到“小鲜肉”“老干部”,每一个爱称的背后,其实都贴着“长得好看”的标签。而在电视剧行业,都市剧、抗战剧、古装剧、传奇剧,几乎一切的题材类型,都呈现出向“偶像化”靠拢的趋势,一时间,历史偶像剧、谍战偶像剧、悬疑偶像剧各种混搭类型纷纷涌现,“偶像剧”已俨然成为一个词缀,似乎带上它就是对流行和收视的强效加持。
大概那个人人都曾参与叫嚣的“颜值时代”真的已经到来,电视剧的偶像化分明只是市场导向下的觉悟所在。然而,当越来越多高收视低品质、强话题弱口碑的作品充斥荧屏,一些思索和讨论也因此一并涌出,电视剧究竟如何走入颜值市场,面对偶像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如何拿捏有度、退守防攻。
美和爱称霸“年轻态”随着90后和00后成长起来,年轻的消费群体日渐成为电视剧的主流收视人群,如今的电视剧行业已经逐渐改变传统电视剧“赢大妈者赢天下”的做剧观念,及时调整往日家长里短、婆媳邻里的题材,而是适应时代需求,转向浪漫青春偶像题材,最大程度地寻求年轻用户共鸣。
所谓的年轻用户,正是这一拨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网生代”一族,他们在互联网平等、开放的环境下,从小享受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和畅通的交流环境。他们是成长在漫画和动漫环境下的一代,对于长相秀美的九头身虚拟人物的热爱,逐渐进化成自己的独特审美意识。他们也是成长在网络文学环境下的一代,那些“霸道总裁爱上我”的超级玛丽苏剧情是他们为自己特别定制的白日梦类型。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这些网生代人群自幼便接触到国际上各类优质剧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对比优势和自成一派的欣赏水平,他们喜欢一切美的东西,并且善于表达好恶,总是在“为自己代言”。
在日益成为主流收视人群的“网生代”现象中,“小镇青年”现象可以说是更典型的收视情况。“小镇青年”基数庞大,曾经因为对票房的贡献,一度被中国的电影市场寄予厚望,而事实证明,他们对于收视的影响,又让他们在电视剧行业凸显一定的风向价值,甚至一度出现“得小镇青年者得天下”的论断。“小镇青年”成长在三四线城市,因为现实中一定程度的闭塞,对于虚拟的依赖更加典型和明显,给自己的代入感更持久也更完全;他们成长在一个对爱情充满期待的年纪,故事许诺他们一个梦幻,他们也在故事里寄予一个未来。基于他们的偏爱,最好故事都围绕青春活力的爱情展开,并且画面一定要美,情节一定要浪漫,主角一定要好看。而出于这样的实践,好比《何以笙箫默》《克拉恋人》《青丘狐传说》这样颜值在左、浪漫在右,深植美和爱的年轻态偶像剧,已成功试水并毫无悬念地掀起观剧浪潮,“得天下”的秘诀似乎已被找到。
“爆款剧”盛行一时主流收视人群构成主流消费群体,主流消费群体决定主流作品类型。在电视剧“年轻态”当道的时候,偶像剧难免成为最卖座的“爆款”类型。如前文所言,目前的都市剧、抗战剧、古装剧、传奇剧等纷纷向偶像剧靠拢,“高颜值”成为不可或缺甚至唯一的要素,在此之外,内容元素则被严重忽视。
如果仅仅从市场的角度来考量,“爆款剧”能够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确实很可观,它的热播总是引领着一段时期内的话题热点,从剧情到演员,从周边到产业链,甚至还能引领接下来的流行走向,比如服饰彩妆,比如公仔玩偶。正是得益于这样的能量抱团,IP得以大行其道,小说集聚粉丝,收视带来广告,点击置换流量。从小说到全产业链的开发,背后的商机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线条广告收入。2015年的《花千骨》,凭借收视创下的奇迹实现完整的产业链开发,单游戏一项便带来月超2亿元的盈利。
而如果从演员的角度,“爆款剧”也是难得的事业红利,电视剧造星、网络剧造星的功能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当红小生或当家花旦从剧作中浮出水面,迈出名利双收的最重要一步。因为《古剑奇谭》一路蹿升为“国民男神”的李易峰、陈伟霆,因为《花千骨》被广为熟知并认可的赵丽颖,因为《太子妃升职记》一夜爆红的张天爱、盛一伦,都得益于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当然首先,他们都属于长得好看的“颜值担当”之列。
在作品和演员彼此成全的关系链条中,好像已然形成一个“爆款剧”的闭合生态,互相依附,各取所需。很多影视公司致力于拍这种高期待、高关注、高话题,一看就能成为爆款的偶像剧,请的演员都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人气明星,尽管这类演员往往颜值爆表却没有多少演技,尽管拍出来的成品有槽点也有争议,但仍然有大批的投资方愿意砸钱,制作方愿意出力,因为市场已经验证了一条铁律:人气即收视率,争议即关注度,收视率和关注度即赚钱法宝。
“良心剧”偏安一隅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对于文化观念的传递总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因此行业里也总有担忧,“爆款剧”形成闭合生态的同时,是不是也不失为一种恶性循环的开始。就如著名制片人侯鸿亮曾经说的,如今的电视剧市场“什么样的剧都可以播,播出来以后,也把观众的审美给降低了”。在侯鸿亮看来,不管市场怎么改变,电视剧创作的核心不能改变,仍需在审美、制作、剧本内容等各方面对观众有所提升,否则电视剧观众就会流失。
大概就是本着这样的标准和责任,侯鸿亮团队总是精心地打磨每一部作品,用精良的制作收获业界口碑,也在某种程度上堪称树立了行业标杆,让“山影出品”几乎成为“良心剧”的代言。从《闯关东》《战长沙》《北平无战事》,到《老农民》《琅琊榜》《伪装者》,不仅让我们看到侯鸿亮团队对作品精神实质和专业品质的追求,也让我们看到,总有一些坚韧的力量,在用自己的坚守对抗着市场的洪流。
除了从业人员的情怀追求和自我约束,对于“良心剧”的鼓励和支持,更是政策导向和行业倡导。2016年全国电视剧播出工作会议上,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的领导对于2015年全国电视剧播出中存在的主题、题材、品质等问题的通报,对于电视剧播出纪律和宣传纪律的重申,对于优秀剧目的鼓励,对于解决方案的探讨,无不透露出国家对电视剧传播文化价值的重视。而随着电视剧播出会议的召开,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也给会员单位下发了最新出台的《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从创作规律制定出符合从业原则的公序良俗,以便于行业自律。
从腾讯发布的娱乐白皮书,2015年度电视剧口碑榜有《刑警队长》《我的二哥二嫂》《拥抱星星的月亮》,从《电视指南》杂志发布的2015中国电视剧产业影响力榜单,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剧有《后海不是海》《为了一句话》,这些被业界赞赏的作品却在话题度和知名度上排不上名,让人不禁感叹,“良心剧”的路漫漫之修远。 “精品爆款剧”是未来之道。
“爆款剧”是市场的产物,“良心剧”是情怀的坚守,当然二者并不矛盾,也有达成统一的时候。2015年,一部《琅琊榜》因为“良心制作”占据话题榜、赚取点击量,赢得口碑和收视的双丰收,同时让王凯站稳转型,让胡歌坐定复出,自来水带动如潮的好评,很多网友将其视为“2015年度最佳,没有之一”。
面对市场和行情的变化,电视剧行业理应因此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然而一味跟风市场,追求高期待、高关注、高话题的“爆款剧”,很容易迷失自身,正如导演、编剧白一骢所言:“其实是抓不到的,我们都不知道热点在哪里、爆款在哪里。”所以,与其盲目追随,不如追求心态改变,让作品在内涵上体现主流价值观,在制作上保持匠心品质,同时辅以对情的表达和对美的追求,达成形式和内核的完美统一。就如2016年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上,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发表关于《剧变之下,SMG影视剧的战略思考》的长篇演讲,提到未来东方卫视在选剧上的要求是“引领市场、品质致胜”:“我们的高度坐标是良心剧,开端是正面的价值观,过程是富有创意的精良制作,落点是良好的观众口碑和长久的社会影响力。广度坐标是热点剧,开端是市场高期待度,过程是顶级配置的精良制作,落点是高话题度、高收视表现。在高度和广度的交集之处,是品质和收视双丰收的精品爆款剧。”在当下多元的市场和复杂的行情下,“精品爆款剧”也许便是电视剧行业未来最好的发展方向。
公众号: Vlinkage
合作/投稿请加aiming_278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