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处处皆学堂(四季学堂无笋不成席)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轼
自从苏东坡作了这首诗以来,竹与肉之间就不相分离了,这种关系甚至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据我爸说,我吃的第一顿肉是竹笋烤肉,吃的第一顿竹笋是竹笋烤肉。
在沪语中“烤”与“敲”谐音,故“竹笋烤(敲)肉”(用竹尺之类的敲打在肉上),就成了大人教训小孩的代名词了。
南方人有句话叫“无笋不成席”。下面三道菜,是小编最擅长的笋的料理,都是下饭利器,分别用的是冬笋、春笋和笋干。
冬笋炒雪菜
油焖笋
水笋烧肉
以前只会吃,后来学着做,今天就通过《随息居饮食谱》学习一下关于笋宜忌和吃法。
- 笋的功效与禁忌
甘凉。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味冠素食。种类不一。以深泥未出土而肉厚色白,味重软糯,纯甘者良。可入荤肴,亦可盐煮,烘干为腊,久藏致远。出处甚繁,以天目早园为胜。
小儿勿食,恐其咀嚼不细,最难克化也。毛竹笋,味尤重,必现掘而肥大极嫩,堕地即碎者佳。荤素皆宜,但能发病,诸病后、产后均忌之。闽人造为漉笋,以货远方,极嫩者胜。煎去劣味,始可入馔。产处州者较优,惟山中盛夏之鞭笋,严寒之冬笋,味虽鲜美,与病无妨。
——《随息居饮食谱》
味甘微寒,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患冷人食之心痛。
——《千金食治》
笋未长出土面而挖出来的叫冬笋,出土后再挖的叫春笋。冬笋肥大肉厚、色白脆嫩,掉在地上会摔碎。
冬笋和春笋在功效上有一定的不同。春笋入肝升发肝气,所以春笋能解肝郁。但因为春笋是出土的,而且长得快,生发之气强,吃多了容易引发旧病。在各种病时、病后都不要吃春笋。产后虚弱,也不宜吃升发太过又不易消化的东西。
冬笋入肾滋肾阴,而且冬笋因为是土地下面挖出来的,尚处于闭藏的状态,就不会发病,所以冬笋不是发物。
无论春笋冬笋,笋性凉味甘,味甘则入脾胃,性凉清胃热,能使脾胃的升降功能恢复,升清降浊,津液通行于三焦,气机调达,胸膈间的痰湿亦化。而且胃火得清,则气血不内耗,故气力得增。所以,消渴(糖尿病)患者吃点笋是有益处的。
笋要多嚼,而春笋比冬笋还老,更要细细咀嚼,不然不好消化(嚼不动的千万别硬吞)。尤其是小孩子,往往做不到细嚼慢咽的,吃了就容易积食,所以给小孩吃笋时要挑嫩的。
除了笋不好消化外,脾胃虚寒的人,吃笋最好吃油焖笋,因为笋是寒凉的,笋经此烹饪后,寒性会小得多。
冬笋
春笋
鞭笋
除了冬笋、春笋,其实还有一种叫鞭笋的,它是竹鞭的前端部分,在夏天挖的。鞭笋和冬笋一样并不是发物。
笋和羊肝相克,同食对眼睛不好。
- 医俗又医瘦
笋历来被誉为“蔬食第一品”。李渔在《闲情偶记·饮馔》中也将笋列在第一,理由只有一个——
而关于笋的吃法,八个字概括:“素宜白水,荤用肥猪。”
笋如果素食,就白水煮下,稍微加点酱油就可以了,“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千万不要加葱蒜、香菜、香油等调料,这样会干扰笋的原味。
笋如果荤食,最好的搭档就是猪肉(带肥肉要多),鸡鸭牛羊都不宜和笋搭配。讲究点的吃法还不是红烧,是笋和猪肥肉一起白水煮熟后,肥肉能将笋的鲜味达到极致,然后将肥肉全部去掉,汁水留一半,再加些白开水,最后可以稍用醋和酒来调味。
另外,如果笋不作主角,它就是天然味精。凡是焯过笋的汤水,都不要浪费,可以作别的菜品的调味品,增其鲜味。
其实,竹之一物,俗瘦皆医。唯竹之既成医俗,竹之未成医瘦。
- 天目山笋
天目山所产的笋是闻名全国的,而其笋干尤其有名。
天目笋干用的是早春打了雷后,从地里破土而出的竹笋,故有雷笋之名。笋农听到春天的第一声雷后,就要迅速去山里挖笋,竹笋十日内为笋,十日之后为竹,则不能食。
所以闻春雷后,第一时间就去挖笋,越快越早,就越鲜越嫩。每年的惊蛰至清明期间,都有雷笋产出。
滋味最甘美的雷笋,注定只有辛劳的挖笋的山家才能享用,因为雷笋的保鲜时间很短,《舌尖2》里说:“一早一晚,滋味便大打折扣。过夜再吃,已有隔世之感。”
纵然是像袁枚这样的美食家,在这点上也只能输与山人,唯在买办上下功夫。
天目笋多在苏州发卖。其篓中盖面者最佳,下二寸便搀入老根硬节矣。须出重价,专买其盖面者数十条,如集狐成腋之义。
——《随园食单》
他说,市面上卖天目笋干的,都把鲜嫩的铺上面,而下面的货多杂有老根硬节,所以买的话要出点钱,只要上面盖着的嫩的。
在雷笋采挖去壳后,迅速将之蒸煮并烘干,制成笋干,便是锁住雷笋当下的鲜嫩的最佳方式了。
微信搜索小程序“七分养生活馆”,即可选购!
天目山新鲜雷笋
- 源自天目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野竹林;
- 讲究时节,春雷后,清明前的笋,是一整年中最鲜嫩的时候;
- 传统炭火蒸煮,炭火烘干,还原刚采下时的鲜甘脆嫩;
- 人工剪根,再无袁枚挑笋的苦恼。
另外,还有天目山新鲜雷笋,早上采挖,下午发货,新鲜直达。
- 微信搜索公众号“大家健康”了解更多养生小妙招!
中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大家健康”与您分享简单好用的中医保健知识,让您在一呼一吸、一茶一饭中不知不觉拥有健康状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