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设立的西域四郡(汉代的西南夷八郡)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立十三刺史部,其中十一部采用了《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中的传说州名,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幽州、并州,并改其中的梁州为益州,雍州为凉州。
益州刺史部始立,治雒县,置蜀郡、犍为郡、越巂郡、牂柯郡、汉中郡、广汉郡、梓潼郡、巴郡、益州郡、武都郡等郡,下辖146县。
也就是说,最初的益州刺史部治所设立在今天三星堆所在地,并非成都。而益州郡设在今天的云南晋宁,不是昆明。
中平五年(188)三月,太常刘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书灵帝,建议改刺史为州牧,以重其职。灵帝为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遂从刘焉之议,改刺史为州牧。东汉末年,刘焉、刘璋父子曾做过益州牧,此后刘备靠诸葛亮取得益州牧的位置。刘备称帝不久便驾崩,后主刘禅即位,益州牧便由诸葛亮担任。益州牧诸葛亮南征的地方就是汉代益州郡。
西南夷八郡
汉代设有西南夷八郡,分别如下:
1)犍(qián)为郡
西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开“西南夷”,置犍为郡。初只领“南夷”之夜郎地两县,元鼎六年(前111)平南夷并设牂牁郡后领县十二,即僰道、江阳、武阳、南安、资中、符县、牛鞞、南广、朱提、蚲鄢、堂琅、汉阳。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郡治移南广(云南盐津县东)。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移治僰道(四川宜宾),后移至武阳县。蜀郡、广汉郡、犍为郡在汉代号称三蜀。
商周时期,这里是彝族武僰系卢夷国,参与了武王伐商。战国时为武僰系夜郎国地,秦国在此修五尺道以通往滇池流域。彝族始祖希慕遮最初来到的邛之卤就在这一地区,曾经统治大西南的武僰系也发源于这一地区。
2)牂牁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置牂牁郡,又名牂柯(zāngkē),在贵州境内。牂牁郡辖且兰、鄨、平夷、毋敛、谈指、出丹、夜郎、同并、谈焒、漏江、毋单、宛温、镡封、漏卧、句町、进乘、西随等17县,郡治且兰(贵州福泉)。牂牁地名在齐桓公(?~公元前643年)时代已经见于中原典籍,参与了齐桓公组织的“国际事务”。公元前651年,牂牁接受了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的檄邀,与周边的方国前往中原河南参加了华夏大结盟。史称“齐为葵丘之会”。春秋之后,牂牁国力衰微,被南越和新兴的夜郎慢慢分割,失势的牂牁国君被降削到夜郎旁小邑居住,此后,牂牁国就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管子·小匡》记载:齐桓公以管仲为相,国力大增,与管仲对话中说到齐国在征讨各诸侯国时,“南至吴、越、巴、䍧牱、瓜长(连体字)、不庾、雕题、黑齿,荆夷之国,莫违寡人之命,而中国卑我”。
3)越雟郡
越巂郡(巂,读音为suǐ,一说读音为xī),又作越嶲郡、越隽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开邛都国而置,治所在邛都县(四川西昌),辖境为云南祥云、大姚以北和四川木里、石棉、甘洛、雷波以南地区。西汉后期隶属于益州刺史部。王莽时改越巂为集巂。梁置巂州。隋唐时两度恢复越巂郡旧称。唐末其地入南诏。此地今为四川凉山州,但气候、民族、风俗、语言更接近云南。凉山属于云贵高原,紫外线比较强,居民皮肤比四川盆地里的居民要黑很多。据说,在成都遇到黑皮肤、说着四川话的人,问他:你是不是凉山来的?一问一个准。
4)汶山郡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以冉駹部落之地置汶山郡,治汶江县(四川茂县北),辖广柔等五县。属益州部。西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撤汶山郡,辖县改隶蜀郡。东汉安帝延光三年(124年),复设汶山郡,仍辖广柔等县,不久废。刘备定蜀,再置汶山郡。汶山郡最有名的莫过于大禹出生于此,史称“大禹为西羌夷人”,证明大禹本身也是西南夷民族。
中国史书上从来没有说“大禹为西羌羌人”,搞不懂现在很多研究者说大禹是羌族,是从哪里说起的。汶山有夷、羌、氐各民族原居。
《后汉书》曰:冉駹夷者,武帝所开,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今蜀郡西北通化郡地也。)至宣帝地节三年,夷人以立郡赋重,帝乃省并蜀郡,为北部都尉。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
5)沈黎郡
沈黎郡治在笮都县(四川汉源)。领县有笮都、青衣、旄牛、徙、严道五县。其辖境大致在今四川雅安及甘孜的泸定、九龙一带。天汉四年(前97年)沈黎郡并入蜀郡,分为两部都尉:一驻青衣,管理汉人;一驻旄牛,管理羌人。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以沈黎郡故地置蜀郡属国。汉顺帝阳嘉四年(135年)改青衣县为汉嘉县。刘备时改蜀郡属国为汉嘉郡。按彝族典籍记载,始祖希慕遮来自于牦牛徼外,就在雅安地区。黄帝的妻子嫘祖也有一说为牦牛籍,也是这一地区人氏。青衣人在《山海经》里是黄帝女儿旱魃的族人。严道在周代由楚国人岷山庄王控制,为楚国收集黄金。秦吞巴蜀时,岷山庄王南迁滇池。严道也有颛顼的传说。笮是彝族著名方国。
武都郡位置
6)武都郡
秦汉时设置,郡治在成县以西。其时,郡治内多有氐族、羌族。王莽时改武都郡为乐平郡。东汉前期,罢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三道,郡治移至下辨县(甘肃成县),改属凉州刺史部。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陇西郡羌道别属武都郡。汉末,曹操弃武都郡,迁其人口于右扶风小槐里,武都郡遂为蜀汉占据。西晋时武都改属秦州。地图上,西南夷武都郡已靠近陕西。
7)益州郡
益州郡,古滇国领地,汉武帝时设立,属益州刺史部,郡治在滇池县(昆明晋宁)。下辖:滇池(晋宁),胜休,俞元(澄江),同劳(陆良),昆泽(宜良),收靡(嵩明、寻甸),谷昌(昆明),连然(安宁),味县(曲靖),毋棳,贲古,来唯,律高,双柏,秦臧,弄栋(姚安),云南(祥云),叶榆(大理),比苏,不韦(保山)。
蜀汉建兴三年将其改名建宁郡,迁郡治到味县(云南曲靖)。
益州郡为战国时滇国国地,也是《山海经》西王母后裔的地盘。后期有大量文章会仔细介绍这些信息。
8)广汉郡
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分蜀郡东部与巴郡数县置广汉郡,辖13县。郡治在雒县乘乡,乘乡在雒县境内(雒县治今广汉市区)。广汉有著名的三星堆。广汉郡、蜀郡与犍为郡,并称三蜀。土地肥美,物产丰盛。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称“为蜀渊府”。顾名思义,就是蜀的发源地。与今天发现古老的三星堆说法一致。
三星堆
蜀郡成都被西南夷八郡包围,却不属于汉代西南夷,是因为成都平原广阔,农耕文化发达,较早汉化。公元前316年,秦国并吞巴蜀,成都就迅速汉化了。汉代,成都已经是汉文化比较繁荣的大型城市。到了唐代,成都与扬州、长安、敦煌并称为大唐最繁华的四大城市。
但在彝文典籍里,成都在商周时期也是西南夷城市,彝名能沽(或嫩姑)。能在彝语里是红色的意思,指上古时,这一带的人喜欢红色。尼能是昆明族强盛的时代,尼能时代,成都、宜宾、晋宁三个城市已经见于彝文典籍。
很多人以为西南夷就是云贵川一带,其实,大西北的南部也是西南夷区域。《三国志》里西戎的范围包含西北、川西、云贵高原。西北与西南各民族在基因、文化方面有广泛的交流,著名的藏彝走廊就是他们的连接通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