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蚊子毒性大不大(外来物种花蚊子)
夏天傍晚的树林里,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场景,乘凉的市民总是手舞足蹈,时不时还发出阵阵的鼓掌声。不,这不是大爷大妈的广场舞表演,他们“旋转跳跃不停歇”只是因为它——“花蚊子”。
“花蚊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说起蚊子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尤其是夏天,总是会给每个人或多或少留下夏天的印记——一个又大又痒的包 ,但为什么人们对“花蚊子”如此忌惮?大概是因为“花蚊子”叮咬后产生的瘙痒威力巨大吧。
因此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花蚊子”便成了人们心中对夏天的一种阴影。事实上蚊子这种吸食类昆虫在世界上分布很广,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全世界已记录的蚊虫共3亚科(巨蚊亚科、按蚊亚科、库蚊亚科),35属,3600多种和亚种。
中国已发现370余种,其中按蚊、库蚊、伊蚊3个属的蚊种超过半数。所以俗话说的“花蚊子”学名叫白纹伊蚊,属于双翅目蚊科,源于东南亚,是东南亚和中国常见的蚊种。因为白纹伊蚊的腹部和腿上有黑白色斑纹,因而形象地被人称为“花蚊子”。
其实“花蚊子”这种生物是七十年代中后期传入我国的,仅仅距离现在还不到五十年,便让中国市民望而生畏,人人叫打。
白纹伊蚊属于伊蚊属,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蚊虫,可以传播黄热病、登革热和脑炎等疾病,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一生经历了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卵、幼虫和蛹都在水中生长发育,成虫在陆上生活。
白纹伊蚊和其它蚊子一样,雌蚊吸血后才能产卵;雄蚊食花蜜和植物汁液。
白纹伊蚊多孳生在食物丰富、利于产卵的场所,比如居民居住地以及周围的装有水的容器内,或者树洞、竹筒、叶腋等隐蔽的地方,以及小水塘、路面积水等地方。
它们多栖息在附近的草丛和植物叶子下面因为这些场所的温湿度及光照等条件较适合白纹伊蚊吸血后完成生殖营养周期。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花蚊子”喜欢出现在人们乘凉的场所,因为这个地点同时具备了蚊子孳生地和栖息地的几个特点:食物、适宜的温度、光照等。白纹伊蚊的雌蚊偏爱吸人血,大多数是在户外侵袭人体,但也可能在室内受到它们的叮咬。
除此之外,这种蚊子的雌蚊还具有反复多次吸血的特点,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多次吸血率增高,这种生物学特性,对登革热病毒传播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美国曾对白纹伊蚊吸血习性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蚊主要吸食哺乳动物和鸟类动物血液,宿主动物范围很广。野外捕获蚊虫的血液来源鉴定表明:64.0%为哺乳动物血,16.9%为鸟类血,15.7%为兔血,人血仅为5.2%。
但也有研究认为白纹伊蚊对动物的吸血习性与宿主提供的情况有关。
这些都说明,登革热病毒完全有可能在人与这些动物之间传播。
白纹伊蚊并不是中国本土生物!
人们发现白纹伊蚊出现在中国也就是近四五十年的事。
那么这种蚊子是怎么从东南亚飞到中国的呢?当然,小小的蚊子,仅靠两片单薄的翅膀是不可能抵挡得住凶猛的海风,也没有足够的条件让它们凭借一己之力,跨越我国广阔的南海海域。
那它们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
很简单,根据白纹伊蚊出现在中国的时间可以推算出,白纹伊蚊大概是出现在改革开放的前后,没错,它们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飞入了中国。
具体说就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打开了世界之门,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渐频发,出口贸易日渐密切。在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这几十年,同时也给白纹伊蚊打开了中国这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气候适宜的“中国超级大市场”。
它们的卵或者幼虫附着在进出口的商品上面,经过飞机或者轮船的运输,轻松飞越了海洋,来到中国。同时,白纹伊蚊依靠本身强有力的生存本能,以及快速繁殖的特点,短短几十年就在中国扎根,并凭借它悄无声息吸食人血,且能反复吸血的本领,迅速发展为让国人闻风丧胆的“亚洲虎蚊”。
白纹伊蚊非比寻常的“毒”白纹伊蚊之所以让人这么印象深刻,大概是因为,似乎它比别的蚊子更“毒”。
它的毒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最直观的就是白纹伊蚊叮咬产生的皮肤红肿威力异常,普通蚊子叮咬的包比较小且用“民间秘术”——用指甲在包上划个十字架就可以克制瘙痒。
但这招对“花蚊子”咬得包一点效果都没有,被白纹伊蚊咬过后皮肤表面的包又红又大,除了瘙痒还会有阵阵疼痛感,让人抓耳挠腮,甚至抓挠到出血也不能缓解。
其次,比起前面说起的皮肉之痛,白纹伊蚊真正毒的是,它可以传播致命病毒,它们是黄热病病毒、登革病毒、寨卡病毒等虫媒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它参与虫媒病原的致病、传病的整个过程。
世界上每年都会有数以千计的人因为蚊虫叮咬而感染此类病毒,因此健康受到威胁甚至死亡。雌蚊通过叮咬将蚊子唾液和它自身携带的各种致病病毒一同注射入宿主的皮肤里面,因为蚊唾液这种特殊的活性物质具有抗凝血、刺激血管活性以及调控免疫的能力,可以防止血液凝固和麻醉人皮肤感觉。
所以在它们将病毒注入人体并且饱餐一顿的同时很难让人发现,同时这种唾液也会引发过敏现象,因此这才是“花蚊子”的毒之所在。
最后就是它“毒辣”的个性,它的生活习性似乎和别的的蚊子不一样,别的蚊子大多喜欢晚上出没,但白纹伊蚊不仅仅满足于晚上才出没,而是全天都会悄悄潜藏在人的周围反复叮咬,尤其是在黎明日出前的一两个小时和傍晚时分,且在傍晚时分人们吃完晚饭纳凉时候最为严重。
它们赶也赶不走,灭也灭不尽,贪婪的觊觎着人们每一块裸露的皮肤,脚踝,手臂,耳垂,脚底板…….它们无孔不入,见缝插针、死缠烂打的本事,简直把人的心态搞到爆炸,即使没有被叮到,大概也能被它倔强毒辣的个性烦死。
那么,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这些毒蚊子盯上呢?坊间一直流传着各种传说,某某血型是招蚊子的体质,那样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发现,它们的血型更受到蚊子们的青睐。
那么到底存在所谓的“招蚊体质”吗?
我想这个问题应该从蚊子是怎么寻找到猎物开始的,因为显然,更容易被蚊子发现的人就是更容易“招蚊”的人。
蚊子到底是怎么锁定吸血目标的呢?
蚊子搜寻猎物大多是靠嗅觉和视觉的共同作用,蚊子触角有众多嗅觉器官,可以捕捉到空气中猎物的气息,然后视觉迅速锁定目标进行狩猎。因此与其说蚊子更偏爱某种血型的人血,不如说蚊子更容易发现带有相应气息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气息是蚊子所钟爱的呢?
总的来说有五方面的影响因素:二氧化碳、温度、汗液、颜色、化妆品。具体来说就是蚊子更容易锁定呼出二氧化碳浓度比较高的人,比如肥胖者或者孕妇;蚊子触角里具有对温度变化敏感的受热体,因此体温较高的人也是容易被蚊子盯上的一类目标;另外人类的汗液中也随时散发各种化学物质,其中大量的氨基酸,乳酸和氨类化合物也会被蚊子触角上相应的感应器迅速锁定;再有就是生活中也不难发现,有时即使皮肤没有直接暴露也会被蚊子隔着衣服叮咬,反思一下,这种情况是不是经常发生在你身着深色衣物时发生呢?
没错,蚊子更喜欢在弱光环境下进行吸血,因为出于隐藏和保护自己的生存本能;最后,常用的化妆品中大多含有硬脂酸,这种物质对蚊子的吸引力非比寻常。
因此,符合这五条条件的人,才是真正受到蚊子偏爱的人。
至于民间传说的蚊子喜欢的血型,目前还没有直接的科学实验表明,哪种血型的血液对蚊子来说更加香甜。
有效防蚊驱蚊,做到这些就够了在我们充分了解蚊子发现目标的机理之后,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计划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驱蚊防护了。
除了喷洒花露水和杀虫剂等化学驱蚊法,我们也已采用一些其它简单的防蚊小技巧。
首先,夏天本身温度较高,深色衣物更容易吸热,所以我们外出乘凉时尽量穿着浅颜色的衣物,这样既可以纳凉,又可以减少蚊虫的骚扰。
另外避免在户外大量运动,这样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体温的升高,同时也减少了汗液的流淌,勤洗澡和换洗衣物,保持皮肤表面的清洁。
最后尽量避免使用吸引蚊虫的化妆品。
做到以上几点同时配合使用驱蚊喷雾,我们再次外出时就会有效减少蚊虫的叮咬了,尤其是又毒又恨的“花蚊子”,我们应该避免被此类蚊虫叮咬,以免感染病毒以及产生皮肤过敏。
但是如果还是不幸被“花蚊子”叮咬了,我们应该怎么处理伤口?
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使劲抓挠,被“花蚊子”叮咬产生的包块十分骇人,又肿又硬,甚至持续半个月也无法消退,每次抓挠过后,瘙痒感会更加强烈,另外抓挠过后会产生皮肤破损,更容易感染手上以及指甲上的细菌,导致让伤口发炎,更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被“花蚊子”叮咬过后,要即使用盐水或清水对伤口进行冲洗,或者用冰块进行冷敷,都能快速起到消肿止痒的效果;如果红肿包块过于严重,需要外涂一些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都可以起到缓解皮肤刺激产生的瘙痒和疼痛。
如果伤口处已经发生感染,必要时还需在医生指导下内服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听大人们说起他们儿时的田地里,夏天有很多漂亮的萤火虫,漫天飞舞的样子,映照着璀璨的星空,连夜都斑斓起来了。
但是我没有见过那样的夜晚,我想萤火虫不是自己消失的吧,它们为什么退出了夏天这个狂热的舞台呢,大概是有原因的。
在我的印象里, “花蚊子”似乎一直陪伴我的整个夏天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尤其是夏天的夜晚,最后也变成了单一的嗡嗡声,我好想看看以前的夜晚。小小的“花蚊子”对生活的影响还不仅这些,它们似乎变成了夏天的噩梦,潜藏在你的周围,一个不注意就会对你发起刺杀,无时无刻,时时刻刻。
“花蚊子”的出现不仅影响居民健康,也对人们的睡眠质量或者心情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它们的危害不仅如此,作为外来物种,“花蚊子”能在四五十年间迅速入侵中国,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也必须引起人们的关注。对白纹伊蚊的防治便变得十分重要了。
面对生物入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要想在根本上解决“花蚊子”骚扰人们正常生活的问题,就必须充分了解白纹伊蚊是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迅速适应和发展的。
中国国土辽阔跨纬度较广,气候复杂多样,具有热带温带亚热带等多种复杂的气候另外中国多数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较多。这些给白纹伊蚊提供了优渥的生存条件以及繁殖条件。白纹伊蚊的雌蚊吸血后,白纹伊蚊吸收的血液中的蛋白质营养物质经过消化最终提供给蚊子的卵,因此雌性白纹伊蚊必须在在吸血后产下下一代,白纹伊蚊具有越冬的行为,所以它的卵即使是在冬天也可以生存下来,并且保证活力。
这也是白纹伊蚊这个种群的抗寒性和顽强生命力的一种体现,另外这样的生存优势也使得它的卵更容易被其它动物或者物品携带和传播,这也为白纹伊蚊在中国发展成为优势种群奠定了基础。白纹伊蚊在中国的分布,甚至在沈阳这样寒冷的地方,或者西藏这样高海拔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出现,它几乎遍布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白纹伊蚊是典型的温敏昆虫,白纹伊蚊的种群会随着温度以及季节的变化而消长,目前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温度的不断升高,也是这个原因使得以前由于寒冷或者海拔过高而不适合白纹伊蚊种群生存的地方开始出现白纹伊蚊。
全球气候变暖给白纹伊蚊种群繁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顺势条件,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蚊虫突然增长的关键问题之一。
既然它是典型的温度敏感昆虫,那么白纹伊蚊肯定在冬天就冻死了吧!
错!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白纹伊蚊可不像普通的蚊子一样寿命就短短几天,人家已经开启了新的生存方式“越冬”,在白纹伊蚊家族多重努力之下,成功在中国立住了脚跟,它的家族在中国繁荣昌盛。
因为我国横跨四个气候带,南北温度以及降水量差异很大,因此这种蚊子在不同气候下的越冬行为也是不一样的,在北纬30°以北和北纬22°以北30°以南的地区以卵的形式越冬;在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以卵和幼虫的形式越冬;而在热带地区,白纹伊蚊则可以全年繁殖发育,并且以成虫的形式越冬都不是问题。厉害了小小的蚊子,竟然在冬天也可以生存,还可以越冬,怪不得到了夏天就会让人无处纳凉!
所以对白纹伊蚊的防治活动,不仅仅要在蚊虫活动频繁的夏季,甚至冬季也得进行防蚊活动。
防治方法总的来说有五种:环境治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法制防治和遗传防治等。
减少白纹伊蚊的滋生地,这个方法是控制白纹伊蚊种群数量的有效方法。
比如减少路面积水,减少盛有积水的容器放置,减少污水沟不合格的下水管以及废旧轮胎等容易孳生以及繁殖白纹伊蚊的场所,从根本上预防蚊虫大规模的爆发。
如果已经出现相当大规模的白纹伊蚊数量时,就必须进行化学治理,喷洒相应的灭蚊剂,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蚊虫数量实在过多时,因为杀虫剂的使用,对环境会有不可忽略的污染。
另外也会对其它昆虫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对整条生物链上的物种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同时对土壤以及水源的污染也不可小觑,如果滥用杀虫剂,白纹伊蚊种群也会对此类药物产生抗药性,产生更加耐药的后代。
因此在使用杀虫剂的时候要认真评估当时状况,综合考虑所有影响因素后再合理使用,让杀虫剂对白纹伊蚊的防治效用最大化,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最安全的防治法就是找到相应的天敌,这种生物方法安全又有效,既保护生物链,又保护物种多样性。
到了冬天,在北方地区也要及时清理越冬的白纹伊蚊卵。
在网上有这样的说法,杀死一直越冬的白纹伊蚊相当于杀死千只白纹伊蚊的蚊二代,这样的说法虽然夸张,但体现的道理倒是实实在在的。
的确是这样,一直越冬蚊在明年夏天交配后,会生下成百上千的蚊二代。
在冬天的时候防治蚊虫,的确十分有效,冬天温度低,蚊虫活动量小,且此时它们生命比较脆弱,很容易就可以被捕捉或者杀死。
因此在冬天,对有积水或者藏污纳垢的角落进行清理甚至在垃圾箱污水沟等地方喷洒预防药物变成了来年预防白纹伊蚊蚊虫泛滥的关键了。关键的是目前来说防治白纹伊蚊是防止登革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因此对白纹伊蚊等携带致病病毒蚊虫的防治,对人类健康以及环境保护都用重大意义。
彻底消除“花蚊子”还是和谐相处?人类与蚊子之间的纠缠似乎无休无止,从网上各种奇葩的驱蚊表情包可以看出,人们似乎对蚊子这种生物恨之入骨,甚至有人制作各种奇葩大蚊香来吸引人的眼球。
而人们似乎也对这些与蚊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斗争十分感兴趣,从这些就可以看出,人们是打心底里就痛恨蚊子这种讨厌至极的生物。人类还没有对哪一种动物如此痛恨,但是蚊子却做到了。
那么,我们不仅开始思考,白纹伊蚊或者所有蚊子存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意义,换种说法就是,如果把讨人厌的“花蚊子”灭绝可以吗?
答案是:当然不行。
因为蚊子是生物链上重要的一环,蚊子实际上确实很多小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比如青蛙、蜻蜓、壁虎、食蚊鱼、蜘蛛、蝙蝠等等。
如果蚊子大量消失,这些动物就会失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生物多样性救护受到威胁。这些小小的生命,进化了成几万年或者上亿年才能以目前的形态顽强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它们应该和我们人类一样,在这个大的自然环境中各自有各自的分量,我们也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与我们生存在同一时代的生物,它们都是自然界的佼佼者,它们也有它们存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重要意义,我们每类生物都是地球上的一颗齿轮,相互咬合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以蚊子为基础,构建了一条有一条生物链,这些生物链又纵横交错,最终形成的一张张食物网,我们也只不过也是上面的一点。面对这样的棋盘,我们既是上面的一颗棋子,我们也可以当移动棋子的人,我们想做的也只不过是想让这盘棋下得更久一点。
发现“花蚊子”的价值,人与自然和谐相所以,与其说想要灭绝蚊子,不如说想想怎么最大化地发现蚊子价值。
让蚊子从害人的害虫,变成可以帮助人类的益虫。
我想,在蚊子身上有价值的东西还有很多,雄性蚊子就为花粉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每一处都可能藏着人类意想不到的惊喜。
比如蚊子分泌的唾液可以制成某种麻醉剂,这样天然的蛋白质或者活性酶对人体的伤害是不是会小一点,对于某些肝肾功能代谢不好的病人使用这些生物麻醉的方法是否会更加安全一点呢。
另外与蚊子一样喜欢吸血的水蛭就可以当成例子,现在已经运用在很多医学方面,甚至中药中也有它的身影,蚊子作为同样抗凝血效果的生物,在医学方面也一定存在一定的医用价值,这些都等待人类的研究和发现。
对于外来入侵中国成功的生物“花蚊子”,也就是白纹伊蚊。
这是否也给人们提了一个醒?
中国的气候多种多样,入侵生物在中国的土地上大多数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条件,况且中国人口众多,也给这些生物的传播提供了或多或少的帮助,从小龙虾到“花蚊子”,这些入侵生物几乎都变成了没有天敌的“霸主”。
有人说,小龙虾早就被中国人吃的要养殖了,其实这样的说法非常不负责,真正在野外的小龙虾不仅没人吃,而且在河水中也没有其它天敌,人们养殖小龙虾是因为养殖小龙虾比较干净一点,吃起来没那么多寄生虫。
除了小龙虾和“花蚊子”,还有经常报道出现的福寿螺也是同样成功入侵中国的物种,为了防止这种生物泛滥,云南当地甚至对收集福寿螺卵的市民进行现金奖励,这样的做法也侧面印证了外来物种对中国原生生态系统的打击程度之大。
所以对于“花蚊子”,我们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在我们打开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得把好关,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再次发生,这不仅仅是对人类有益,这同样也是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当一只“花蚊子”飞到中国后,不仅仅是你的身上会多一个红红的肿块那么简单。
像白纹伊蚊这样又强劲又凶猛狡猾的蚊子会和中国本土蚊子发生竞争,它们又不易被天敌捕捉,慢慢的就会影响中国本土生物数量的减少,影响生物链的稳定,作为其中一环的人类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在这样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可能逃出全球化的大趋势,我们能做的就是严格把好自己国家的关口,不给不法分子任何机会,防治偷渡走私所带来的外来物种入侵,当好国家的守门员,保卫祖国生态环境的健康。
另外,我们也应该努力发展创新,创造出更加先进的科学仪器帮助人们检查不易发现的病毒,以及研发对抗相应疾病的药物和特殊针对手段,用科学的方法预防和保护环境,这也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多了解基础的科学知识,自身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甄别出有效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因此面对“花蚊子”的进攻,我们相信国家和科研人员会找到更加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防止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而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努力做好自己身边的小事,不乱丢垃圾,不随意放置废旧物品,不随便泼洒污水,不给“花蚊子”的肆意孳生创造一丝条件,每个人都为保护中国生态环境而共同努力!#全能创作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