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环境对于人的重要性有多大)

做任何事想要成功,都需要环境的配合。

譬如孩子要学英文,是找一个美国人当老师,还是找一个中国人当老师?

答案很清楚,当然找美国老师,因为英语是人家的母语;

中国老师英文再好,难免说一说就想用中文来解释,小孩在这种环境下,语言不容易学得好。

1 学习语言需要环境

对于这一点,我自己就有经验。

我在美国念书时,女儿五岁。

我把她放到美国小学念一年级,两个月之后,她英文讲得比我都好。

因为英文好不好要配合发音、腔调,她讲得跟美国小孩一模一样,非常地道。

但是后来她回台湾念书,英文底子就慢慢遗忘了。

她还曾经怪我,怎么不让她继续学英文?

我说,你在台北让你学英文,学习效果肯定不好。

语言的学习尤其要环境配合,你没有在那个环境里,根本没办法跟别人沟通,你不知道这句话在书上念起来和实际说出来,是不是一回事。

不单是她,连我现在都觉得自己英文很差。

我有时候打开《纽约时报》或者《时代》杂志,发现很多字已经看不懂了,为什么?

因为时代在发展,英语国家也渐渐改变了一些口头用语,而你没有在那个环境生活,自然跟不上,查字典也查不到的。

由此可知,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2 向善同样需要环境

不只是学习语言一项,为人处事也是一样。

《孟子·滕文公下》就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孟子有一次跟宋国大夫戴不胜谈话。

戴不胜说,有个叫薛居州的人,是个大好人,让他在我们国君身边,国君也会慢慢变好吧。

孟子就用一个学习语言的比喻,来说明道理。

他说:“假定有一位楚国大夫想让他的儿子学习齐国话,那么是请齐国人来教?还是请楚国人来教?”

戴不胜说:“请齐国人来教。”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来逼他说齐国话,也不可能做到。

如果带他到齐国都城的街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来逼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做到。

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让他住在大王宫中。如果大王宫中,不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大王能同谁去做坏事呢?

如果大王宫中,不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大王能同谁去做好事呢?

单靠一个薛居州,能对宋王起什么作用呢?”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环境对于人的重要性有多大)(1)

从这段话可以知道,古时候的教育也挺可怕的,因为会有体罚,小孩子学习学不好,要受到老师的鞭打。

孟子以此为比喻的用意,是要强调人要走上善途,需要环境的配合,需要很多人一起配合。

如果周围都是好人,你想做坏事也没机会;相反,周围都是坏朋友,你要做好事也不可能。

3 儒家不单讲个人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要否定每一个人自主自由的力量;

而是因为在古代社会,一个国君拥有极大的权力,真的需要有许多好的大臣来辅佐才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老百姓等着你施行好的政策,可以让他改善生活;如果你没有这么做,他会慢慢忍耐,但是忍耐到极限就要起来造反了。

孟子生活的时代天下已经很乱了,他总是想各种办法希望国君可以尽快改善。

因为国君做得好,老百姓才能跟着好,这是古人的想法。

所谓“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国君如果做得不对,老百姓也要跟着受苦了。

如何能让国君实行仁政呢?

孟子认为,光靠一个好人薛居州,或是个别几个好的大臣,在他身边教导,是起不了作用的。

“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反之,如果宋王四周的人都是努力行善之辈,那么宋王想要作恶也不大容易了。

这段话的道理虽然很平凡,但是足以告诉我们一个信息:

儒家绝不是单单讲究个人之发心立志,好像一个人可以不受环境影响,独自成就伟大的人格似的。

事实上,从孔子的“择不处仁,焉得知”一语开始,儒家就注意到人的具体生命与外在环境之间,有着极为深刻的互动关系。

人的价值当然是由内而发的,基础在于自觉和自愿;但是这种价值必须落在人际关系的网络中,才能得以实现。

同时,人的自觉与自愿不能离开对于具体处境的判断,也就不能离开四周的环境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