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共有几个故事(重新认识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共有几个故事(重新认识一千零一夜)(1)

本文原创作者「葫芦肥」,在今日头条独家首发。


一千零一夜共有几个故事(重新认识一千零一夜)(2)

“夜幕降临,莎赫札德接着讲故事。”——《一千零一夜》

     

01 一本奇特的文学巨著

在世界文学史上,从来没有一本书像《一千零一夜》这么奇特。

从口头流传、民间手抄、艺人传唱,到正式定型成书,竟然历经七八百年之久,是绝无仅有的特例。

俗话说“空穴来风”,《一千零一夜》的这种独特性,实际上是与其创作成因密切相关的,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本宏伟巨著。

不过,在此之前,它还有许多有趣的“真面目”,值得我们好好地“重新认识”,因为,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听说过《一千零一夜》,可未必听的都是“原版”。

中国图书市场上的《一千零一夜》往往以童书的面貌示人:

一个简单的标题,接着马上就切入故事内容;故事与故事之间看不出什么关联性,就像随意编排在一起;书呢,也不厚,让人觉得“一千零一夜”仿佛是个虚指的修辞手法。

这样一本书,哪有什么吸引力,无非就是个故事集锦罢了——很长一段时间,《一千零一夜》给我的印象都是如此。

但实际上,原版的《一千零一夜》并不“长这样”

一千零一夜共有几个故事(重新认识一千零一夜)(3)

     

02 夜夜都有新故事:有趣的阿拉伯分夜体

真正的《一千零一夜》,源于古代阿拉伯说书艺人的口述。(请留意文末备注)

就好比中国的章回体小说、话本一样,阿拉伯说书艺人也有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称为“分夜体”。

顾名思义,就是以“一夜”为一次故事讲述的停顿——“今夜的故事至此告一段落,明晚再接着讲”的意思。

之所以会采用这种艺术形式,是因为《一千零一夜》本身就有一个超大型的故事框架

  相传在古早的时候,有一个名叫舍赫亚尔的国王,由于遭受王后的背叛,对世上的所有女子起了报复之心。他每夜娶一名处女,天亮时就杀掉,居民闻之色变,女子纷纷外逃。为了解救众人,宰相的女儿莎赫札德自愿嫁给国王。

  宰相本以为女儿必死无疑,哪里知道,莎赫札德每晚都给国王讲一个故事,讲到天亮时又都留着一点悬念,令国王舍不得将她杀死,于是,她一连讲了一千零一夜,最终,聪慧美丽的她化解了国王的戾气与心结,从此,生活幸福,国泰民安。

《一千零一夜》所讲述的,就是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包括莎赫札德每一晚所讲的每一个故事。

一千零一夜共有几个故事(重新认识一千零一夜)(4)

《一千零一夜》插图

书中经常会以“夜幕降临,莎赫札德接着讲故事”作为开头,而以“讲到这里,眼见东方透出了黎明的曙光,莎赫札德戛然止声”作为一夜故事的结束。有趣的是,故事中还有莎赫札德的亲妹妹杜娅札德,她的戏份也很重要。

有的时候,莎赫札德的故事比较短,还没到天亮就讲完了,这时,妹妹杜娅札德就会马上救场:“姐姐,你讲的故事真精彩,真动人,真美妙!”

莎赫札德就会接话说:“如蒙国王陛下厚恩,能再留我一夜,这与我来晚将要讲的故事相比,就算不上什么精彩、动人、美妙了。”于是,那个被故事宠坏的国王,就同意莎赫札德继续讲下去。

这种令人忍俊不禁的小过场,是阿拉伯说书艺术的风格特点,将零散的故事通过核心的框架故事自然串接在一起,读起来便有了良好的沉浸感与连续感。

     

03 点睛的作品之魂:不可或缺的阿拉伯诗歌

如果仅仅只是上面的小串场,那也只能算是说书人的叙事技巧,《一千零一夜》就仍然是一部“故事集锦”,无法达到被高尔基评价为“宏伟巨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那样的高度。

真正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的,是分散在全书中的1380余首阿拉伯诗歌

一千零一夜共有几个故事(重新认识一千零一夜)(5)

阿拉伯本身就是一个诗歌的民族,阿拉伯人以诗歌记史、以诗歌著文,诗歌甚至就融入在人们打井、赶集、战争等等日常生活劳作之中。

就像《脚夫艳行记》中所说的那样——“阿拉伯人任何场合都以诗歌来表达内心”

所以,融会了波斯、印度、希腊、埃及、罗马,甚至还有中国民间故事于一身的《一千零一夜》,也少不了风格浓郁的阿拉伯诗歌。

女儿莎赫札德次日将要入宫,宰相忧心忡忡,为了安慰父亲,莎赫札德张口吟诗:

切请告诉惆怅之人,

世间的忧愁不会长存;

忧愁像欢乐一样,

转眼之间便会消遁。

埃及米斯尔城的修鞋匠马鲁夫,离开新婚妻子,思恋之情像拍岸之涛撞击着心口,他悲苦地吟诗:

时光背弃了我,

使我夫妻各东西。

想来心欲碎,

似火燃眉急。

流落异乡的希腊公主玛丽娅被瘸腿宰相买走,她想着心上人努尔丁,不禁悲从中来,在船上吟诵:

别离之舟载着我,

速速驶向大海。

我的眼神已伤,

泪水将我全身覆盖。

阿拉伯文化在强盛的阿拔斯王朝时期,极具多元性与包容性,而作为生活精神支柱的诗歌更是进入黄金时代:宗教诗、征战诗、政治诗、牧诗、情诗、讽刺诗、哲理诗、诉怨诗、彩诗、修辞诗、颂圣诗、诙谐诗……简直是百花齐放的诗歌天堂。

极致蓬勃繁荣的阿拉伯诗歌,几乎覆盖世俗、宗教、政治、文艺等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所以,对于外国文化也就展现出极其强大的“熔炼”能力。

外国的民间故事,经过阿拉伯诗歌与文学的艺术加工,就被同化、融入成了具有阿拉伯气质又诗文并茂的《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共有几个故事(重新认识一千零一夜)(6)

无怪乎有学者感叹:“没有诗的《一千零一夜》,就等于没有太阳的白天!”

     

04 本质:一次“文化熔炉”的自信挑战

《一千零一夜》这部文学巨著,本质上是阿拉伯文明的一次“文化熔炉”的自信挑战。

只不过,这种挑战是无意识的,它是伴随帝国版图的扩张、阿拉伯文化的迅速壮大而自发形成的。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应当用其中的一块来换取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的这句名言,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秘密:阿拉伯是极具成长本能的文明,它既追求物质文明,也十分重视精神文明。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从公元7世纪阿拉伯文明崛起,到13世纪,阿拉伯文明在对外扩张的脚步中,表现出的正是对科学强烈渴求、以及崇尚文化交流的积极态度,它极善于学习吸收,同时又擅长文化传播。

这一时期的阿拉伯文明,就像一辆隆隆不停的巨大战车,迅速地征服、同化、影响着诸多文明和教派,其“大熔炉”般的强大气质,堪比中华文明

一千零一夜共有几个故事(重新认识一千零一夜)(7)

我们将这一历史背景与《一千零一夜》的创作时代放在一起观察,就自然能够理解——为什么《一千零一夜》的成型期会长达7、8个世纪?为什么《一千零一夜》能够融会多国民间故事而升华为世界名著?

没错,《一千零一夜》并不是我们儿时印象中的故事集锦。

它是在一场“文明熔炼”中自然形成的文化结晶,是阿拉伯帝国黄金时代的记忆精华与文明象征。

“讲到这里,眼见东方透出了黎明的曙光,莎赫札德戛然止声。”——《一千零一夜》

     

文末备注

《一千零一夜》的底本,据信源于故事集《天方夜谭》,原为3世纪到7世纪之间波斯人所创作,后来波斯落入阿拉伯手中,此书也就成为阿拉伯人所有,直到13世纪巴格达陷落之前,此书经过无数记录者与传述者的汇集、增补,成为了阿拉伯的杰出著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敬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