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讲座(玉米高产稳产科学栽培技术)

玉米产量高、适应性广,在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玉米的增产和稳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玉米产量影响因素中,栽培管理无疑是最不容忽视的一项。目前,我国玉米栽培管理存在着耕作技术与机械化水平相对落后、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加强玉米栽培的科学化管理、优化玉米各个单项栽培技术对玉米的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讲座(玉米高产稳产科学栽培技术)(1)

1 栽培管理影响玉米高产稳产概况1.1 栽培管理对玉米高产性的影响

农作物实际产量的形成,受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及栽培管理和投入水平等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玉米实际产量的最高产区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如黑龙江省南部等。研究发现,栽培管理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其能够影响土壤条件,进而影响水分、养分、空气等,从而影响植株生长。在栽培管理中,灌溉条件对玉米生长可产生促进或限制作用,在灌溉条件优越的地区,灌溉对产量表现正影响,对产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讲座(玉米高产稳产科学栽培技术)(2)

1.2 栽培管理对玉米稳产性的影响

根据近几十年间我国分区域玉米实际产量的变化可以发现,玉米产量在其平均值的约1/3范围内波动明显,西南、华北等地区波动量小,较为稳定。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几年土壤条件对玉米实际稳产性的影响有所下降,但不明显,在华东地区等高产区,其产量变异系数仍较大。灌溉对北方地区影响较大,其积极作用可以适当弥补其他栽培管理方法对产量的影响,但在一些产量较低的区域,这一优势有所下降,而在华南地区,栽培管理措施和农业技术水平对玉米稳产性的限制程度最大,栽培管理农业技术的影响超过土壤条件和降水,成为影响玉米稳产性的关键因素。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讲座(玉米高产稳产科学栽培技术)(3)

1.3 玉米栽培技术发展状况

玉米育苗移栽新技术适用于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地区,选择合适的移栽品种对提高保苗率和抗逆能力有重要作用,有助于获得高产稳产。膜下滴灌技术是将覆膜栽培方式与微灌施肥方式组装得到的新式高产栽培方法,适用于经济价值高的园艺作物,主要通过增加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率等来实现作物产量的增长。保护性耕作如免耕栽培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措施,在一些国家已经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其主要是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来提高土地肥力和生产力,进而影响作物增产稳产。此外,一穴双株、宽窄行高产栽培技术等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与传统种植栽培方式相比,这些方法能有效发挥密植增产作用,为玉米的增产稳产提供有效途径。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讲座(玉米高产稳产科学栽培技术)(4)

2 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科学栽培技术2.1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的物理性状与土壤肥力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土壤孔隙度等。研究表明,施用氮磷钾肥或氮磷钾配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避免土壤酸化、降低土壤容重。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条件的一种方法,可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大团粒结构的形成,调节土壤水、气、热状况和养分状况,提高农田的持水能力。土壤化学性质主要与土壤的有机质有关,提高有机质含量主要可通过长期施有机肥或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来实现。实验证明,只施加化肥对玉米作物有弊无利,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不利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平衡,而两者的配合使用,如有机肥配合化肥钾施用,对维持和提高土壤钾含量有重要作用。此外,土壤的理化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机物和无机物配合施用能提升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提高。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讲座(玉米高产稳产科学栽培技术)(5)

2.2 改进种植模式

提高种植密度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同时密度的增加可以补偿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在较低的肥料用量下实现稳产和高产效果。玉米群体能否获得高产取决于其光合性能和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特性,合理密植是玉米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改进种植模式可以缓解高密度条件下植株之间相互竞争,提高作物群体光合作用并最终作用于产量。采用宽窄行处理的方法可以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减少秃尖长度,最终获得高产。玉米想要取得高产需要满足积温条件,要使玉米达到积温标准,就要选择适宜的播期,使其满足当地气候条件等,尤其要防止播期延迟,避免其对玉米质量及产量造成影响。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讲座(玉米高产稳产科学栽培技术)(6)

2.3 科学施加氮肥

氮素是玉米生长发育必要矿物质元素之一,适当的氮磷钾肥配施是夏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氮肥的施入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限制产量的提高,如果加大氮肥施用量,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不能发挥最佳增产效果,氮的吸收效率和收获指数显著降低。合理的水分和肥料配比可增加农作物生育前期生物积累总量,肥料应避免投入不足,以免降低干物质积累量。肥料施用时期及分配比例的改进显著影响玉米生长,例如,分施氮肥使氮肥后移可促进玉米花后氮素同化,提高氮肥利用率。此外,还可采用氮肥综合管理模式,统一管理,利用较少的氮肥获得增产增效的结果。科学施肥对于低地力田块有明显优势,其增产幅度显著大于高地力田块。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讲座(玉米高产稳产科学栽培技术)(7)

3 结语

玉米产量的高低受品种、栽培密度、施肥水平、施肥时期及配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科学的种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玉米增产,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玉米增产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玉米栽培技术内容复杂、影响因素多,在实际生产中,还需结合地势、土壤质地以及气候等实际情况对当地产量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玉米的增产和稳产,实现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