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1)

犹如独孤求败,才华太盛的人往往是孤独的,因为世间难有敌手。海上钢琴师1900却不是因为没有对手而感到孤独,他只是因为孤独而孤独。

1900,原名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世人可以在《海上钢琴师》中了解到他的传奇事迹。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2)

在他亲生父母把他遗弃在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这艘轮船便成为了他的归宿,他的生活,他的宿命。

小时候的1900遇见了两样重要的东西。一是亲情,二是钢琴。

黑人司炉Danny Boodmann给予了1900一出生就失去的东西,1900在他的养育之下逐渐成人。Danny Boodmann教他读书识字,告诉他陆地有大白鲨,有了Danny的陪伴,1900重获亲情。

只是,Danny终究会有老去的一天,或早或晚,时光会带走1900的养父,1900还是会想起,他本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3)

人总是要找点寄托的。

有的人沉溺在爱情,有的人沉溺在事业,有的人沉溺在娱乐,而1900,则是沉溺在钢琴。不算是事业,不算是娱乐,就是TM的钢琴。

他无师自通般地学会了弹琴,为什么不给他安排一个导师呢?这能使得剧情更加合理,观众不会纠结他为什么能在没学过乐理的情况下弹出优美的旋律。但是,角色并不是随便加的,尤其是对主角有影响的角色。加多一个角色,结局便可能会有所不同。

除了Danny Boodmann之外,1900再也没有真正亲近的人,Danny离开他之后,便再也没有人可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也许他曾经找过那位乐师学习钢琴,乐师教授了他弹出和谐音符的技巧,极为短暂的时间,1900凭借高超的天赋找到了琴键的感觉,他被遗弃在钢琴上,说不定他父母就是学钢琴的,他天生就有学琴的基因。

钢琴成为了1900唯一的寄托。一旦人有了寄托,就不会再畏惧孤独。

但不畏惧孤独,不代表感觉不到孤独。一个人长大的标志就是,能感觉到孤独。1900似乎没有孤独的理由,即便他失去了Danny,Virginian号每一趟就上下2000人,他完全可以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且船上的工作人员众多,总会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

只是当他告诉别人,他没有具体的出生日期,他没有亲生父母,没有身份证明,从未踏足过陆地,又能有多少人完全相信他的说辞呢?没有人能真心相信他所说的,他干脆选择不说,选择关闭心墙上的那扇窗。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4)

好在,在漫长的岁月中,他遇见了新来的小号手Max Tooney。他和Max成为了好友,因为Max是能够认真听他说话的人。有人能听他弹琴,这很容易;有人能听他说话,这很难得。

不过Max一开始并没有理解1900,1900还是只能孤独地在海上漂流着。他用他敏锐的洞察力,在循环往复的人潮中感受着外面世界的各种悲欢离合,或许他是向往船外世界的,Max问他弹琴之时在想什么的时候,他回答,“昨夜我去了一个美丽国度,到处都是老虎。”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5)

显然他从别人的言语中得知船外的一切,他只是出于艺术家的本能,加以想象和润色,构建出他内心中的理想国。

与此同时,在聆听他人的过程中,他的个人信条也在受到冲击。和意大利男人交谈的一幕其实比后面斗琴的一幕更为重要,不仅说明1900能轻易看出别人来历的超强观察力或者说丰富的阅历,还铺垫了后面下船的戏份。意大利男人与1900都是被孤独诅咒的人,不同的是,意大利男人在绝望之中选择离开家乡,在真实的旅行中他发现了原来世上还有更加美好的地方,更美好的事。

1900充满好奇和惊讶的眼神是巨大的伏笔,他想象过世间万象,可想象与亲身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时候他可能已经产生了一个小小的念头,如果自己也可以亲身体验呢?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6)

人们常说艺术家需要常常去外面体验生活,才能产出更加真实而美妙的创作。1900看似是有违常理的存在,实际上他的存在纠正了人们的一些误区。

创作其实与体验和经历多少没多大关系,每个人每天所拥有的时间都是24小时,每个人所经历的时限是相同的,但每个人所观察和体会是不同的。就像看同一部电影,听同一首歌,不同人获得的感悟是不对等的。

也就是说,洞察能力才是艺术家的关键才能。有的人踏遍千山万水可能都写不出一首诗,有的人光活在一艘船上察言观色就能弹奏出世事无常的旋律,这大概便是普通人与天才之间的差别。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7)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8)

1900有着自己的价值观,船上的生活塑造了他的价值观。没有人世间的繁复种种,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导致他的思想简单至极。

斗琴的一段戏是影史经典,经典的不是两人的琴技,而是导演的镜头功夫和1900应对“比赛”的态度。荧幕内外的观众都期待着一场世纪大对决,1900却完全不知道“比赛”是什么概念,因为他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他做出反击的理由,是“爵士第一人”Jelly侮辱了他的音乐。1900再怎么“单纯”都好,他不可能感受不到Jelly的挑衅,他可以甘拜下风,但绝不能忍受自己的音乐被人踩在脚下。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9)

音乐就是他的一切,可想而知当他想要把世上唯一一张的唱片送给那个女孩的时候,那个女孩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爱情是很容易让人迷失的。1900也曾为此一度迷失。

很多时候人需要牺牲一部分的自我去成全一段爱情,1900未能幸免。几乎没有女孩能够迁就他,愿意和他一起死在Virginian号上。要想追逐眼前的爱情,他就必须踏上陆地。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10)

然而在船舷之上,他却怀疑,那一切又是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呢?

对未知的恐惧战胜了对更多美好快乐的憧憬。

他虽然从未见过世界,但世界却一直在Virginian号上走过。他暗中偷走了世界的灵魂,他了解世人的痛苦,才能弹奏出令人如痴如醉,感同身受的音乐。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11)

他又何尝不知,听众真正聆听的并不是他的音乐,而是每个人各自的过去,各自的憧憬。他的音乐只不过是一种媒介罢了,当休止符按下,灯光熄灭,人们还是会一哄而散,回归各自的生活,徒留下他孤单,在回声中成双。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12)

他害怕离开Virginian号之后,等待他的,是无限的孤独与寂寞。

而Virginian号一直是陪伴他的“好伙伴”,养父Danny Boodmann的灵魂在这里,他的音乐只喜欢这里,也许那个女孩也是他的归属,可离开了Virginian号,某种程度上他就不是1900了,他只是一个没有身份证明的普通人。

离开之后,逐渐失去自我的同时,他还会失去自由。被困在一艘船和在世界巡游,怎么还失去自由了呢?

因为自由本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13)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14)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15)

在船上他只需要弹琴,弹自己喜欢的音乐就可以过活。在陆地上就不同了,万一哪一天人们厌倦了他的音乐,他可能就要弹讨厌的爵士乐过活。就算他可以一直开着巡游音乐会,决定他旅程的,是他自己,又还是虎视眈眈的经纪公司呢?

当不受控制的因素变多了,人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被操控。不过就算你只有极其有限的资源,你只有88个琴键,你依然可以利用上帝赐予你的一切,创造出无限的价值。琴键是有限的,人是无限的。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16)

当然1900的选择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有能力的人完全可以把整个地球当作自己的Virginian号,去影响更多的人,去改变这个世界,也未尝不可。只不过这需要极为强大的意志和努力。

只是对于1900来说,离开的弊大于利,他无法忍受被各种俗世规则限制。Virginian号就是他的地球,在地球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在地球外面却只能带着氧气瓶生存。如果地球要毁灭了,一时之间又无法找到其他可以替代的地方,他也只能无奈接受事实。带着氧气瓶在陌生而无尽的太空痛苦地死去,倒不如索性轰轰烈烈,落叶归根。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17)

而最后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好友Max终于能够理解他了。这是一件比多加10年寿命都更加幸福的事。因为1900的孤独与单不单身,有没有对手无关,与能不能被人理解有关。在某一刻,Max,以及荧幕前的观众,彻底理解他的那一刻,他的孤独被终结了。

人生得一知己而死无遗憾。

1900没有遗憾。

海上钢琴师1900最后一生(解读海上钢琴师1900)(18)

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和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海上钢琴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