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卖掉公司(上海公司都是卖掉的命)

Bianews注:多年前,那些耳熟能详的起家于上海的互联网公司,易趣网、易迅网、大众点评、携程、一号店、安居客、土豆、盛大在各自领域也是盛极一时,终究都走上了被收购的道路。

今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饿了么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饿了么将继续保持独立品牌,独立运营。朱啸虎也称这是中国互联网最大一起全现金收购 。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宣布,待交易全部完成后,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将出任饿了么董事长,并兼任张勇的新零售战略特别助理,负责战略决策支持。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王磊(花名:昆阳)将出任饿了么CEO。

要不要卖掉公司(上海公司都是卖掉的命)(1)

今年2月份,就有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的传闻,到了今天,总算是尘埃落定。

饿了么正式被收购,意味着又一家上海互联网公司被卖身。

多年前,那些耳熟能详的起家于上海的互联网公司,易趣网、易迅网、1号店、携程、土豆、大众点评、盛大、安居客在各自领域也是盛极一时,终究都走上了被收购的道路。

另外我们统计:易趣网创始人邵亦波是上海人,饿了么张旭豪是上海人,大众点评的张涛是上海人,携程创始人梁建章是上海人,安居客梁伟平和陈天桥是浙江新昌人,1号店于刚是湖北宜昌人,土豆网王微是福建人。

难道上海互联网企业注定都是被卖的命?

盛极一时却终被收购

易趣网

与阿里巴巴同年创立的易趣网,可谓是生逢其时,却未有其命。1999年赶上国内最早的电商浪潮,当年8月,邵亦波创办了易趣网对标美国的eBay,不到一个星期就有超过5000名网友注册。第二年,注册用户突破10万,物品总数超10万,网上成交金额突破7000万元。

在2003年,eBay经过多次注资,最终在6月份以1.5亿美元全资控股易趣。此后随着eBay在中国市场的一败涂地,易趣网终究也是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易迅网

易迅网由卜广齐2006年创立,在其巅峰,与京东、新蛋同在国内IT数码B2C市场前三位。随着新蛋渐渐退出中国,易迅日子并没好过,融资出现问题,最后与2011年被腾讯收购,而自从腾讯剥离电商部门,易迅又被转手给老对手京东。

1号店

1号店创立于2008年,定位于B2C模式的网上超市,主营日化、食品、快销等品类。2008年1号店销售额为417万元,到2011年的时候1号店的销售额达到了27.2亿元,成为中国排名前十的电商品牌。但也自2011年,沃尔玛开始蚕食1号店,2012年8月,沃尔玛成为1号店最大股东。

然后,卖身沃尔玛后,1号店的市场份额却在逐年下降,创始人团队被边缘化,最终出局。而2016年京东以自身的5%的股份(约为14.35亿美元)收购了1号店。

携程网

1999年,在上海徐家汇,梁建章、季琦、沈南鹏和范敏四人创立了携程,梁建章担任首席执行官,季琦任总裁,沈南鹏任首席财务官,范敏任执行副总裁。

很快,在2003年12月,携程网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在线旅行社(OTA)第一股。2015年10月,携程与百度进行股权置换,拥有去哪儿45%的股份,正式将去哪儿纳入携程系版图。

但其实,经过此次股权变换,百度已变身成携程最大股东,携程也算是卖身给了百度,但至少创始人还有较大控制权。

土豆网

2005年上线,曾经“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的口号也是深入人心,土豆网是中国最早的视频网站,IPO申请也比优酷早,但却比优酷晚上市,丧失了先发优势,最终被优酷收购。

土豆网赴美上市前夕,创始人王微陷入离婚案,前妻子杨蕾要求分割股权,王微付出700万美元现金补偿后,才了结此案,但也因此错过了上市的最佳时期,被优酷捷足先登。上市首日下跌12%,市值7.1亿美元,而优酷8月前上市即大涨,市值超30亿美元。

2012年,因为版权高涨、成本增加、盈利困难,两家在投资人的撮合下开始合并。合并后,王微股权稀释,也逐渐边缘化。

在15年,还是阿里巴巴以,56亿美元现金(约合356亿元人民币)收购优酷土豆。创下当时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并购”,收购完成后优土将从纽交所退市私有化。

大众点评

大众点评于2003年4月成立于上海,初创时提供本地信息推荐和搭建交易平台,而在“百团大战”“千团大战”之时能与美团一较高下。15年,在整个O2O行业趋冷,资本市场也逐渐冷静,两家融资也愈发艰难,终究是走向了合并。

新公司虽然采用双CEO制,但由美团王兴主导,大众点评网CEO张涛也是逐渐淡出管理。

盛大

1999年11月,陈天桥以50万元启动资金和20名员工为基础,在上海创立了盛大,2001年,涉足网络游戏业,代理《传奇》获得巨大成功,成为一代游戏玩家的共同回忆。2004年,盛大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成功上市的互动娱乐媒体公司,而陈天桥也一度成为中国首富。2009年,盛大游戏单独在纳斯达克上市。

但此后随着,网易、腾讯等游戏公司崛起,盛大相较没落。2014年陈天桥掌控的盛大集团清空了所持有的盛大游戏股份。2015年11月,盛大游戏退市开始私有化进程,而此后私人利益的不断争斗导致股权数度变更。最终,2017年6月13日,世纪华通宣布持有盛大游戏90.92%的股份。

而在今年2月8日,盛大游戏正式宣布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腾讯以30亿元入股盛大游戏。

安居客

2007年01月,安居客集团在上海成立。2015年3月2日,58同城宣布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安居客集团,交易金额为2.6701亿美元。

创始人梁伟平离开安居客,开始下次创业,创办“安一家”但最终倒闭。

卖身的总是上海公司,最后关头败下阵

回首上海互联网企业发展的这20年,他们掉队了吗?也并没有,97、98年,中国互联网草莽时代,上海初创互联网公司也抓住了机会,早早地在各个行业抢滩登陆。

此后,每个互联网的风口爆发时期,上海的创业者们都有动作,且都发展极快,走在了各自行业的“头部”,但是为何笑到最后的几乎从来不是他们?

在BAT等如今的巨头格局形成之前,上海的初创公司是极有成为巨头潜力。事实上,这些公司的前半段也正是如此,较为顺利的走到行业前列,再与行业实力相当的竞争者短刀相接,却总在最后关头败下阵来,而创始人或是套现离场,或是边缘化丧失主导权。

“魔都”上海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无论是地理优势还是政策扶持都是得天独厚,理论上来说,国外互联网公司,能够很快通过上海与中国接轨,而上海的互联网创业者也能很快的学习西方的互联网模式。但实际上,正因为上海与世界前沿走的太近,视线放的太远,让它忽视了之后国内腹地的庞大与社会层次的割裂。简而言之,上海走的太快,学的太多,没让中国的网民跟上。最前沿的商业模式不一定能在中国落地,这也是众多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原因。

要不要卖掉公司(上海公司都是卖掉的命)(2)

而在如今,巨头格局已成、各自为阵的时代,就算如今上海互联网公司再具有创新性,再能看清中国互联网,也难逃这些巨头的掌控,最终被收购。

上海的气质正如许多人所言的“小资气质”,而中国的互联网初期是“屌丝”的互联网。看如今的BATJ巨头们哪一个不都是在屌丝身上崛起,赚得第一桶金?在流量时代,迅速的抢占用户,打开市场,增强用户黏性才是王道。

上海人怎么看?攻击性、野心不强?

我们征集了几个身处上海的互联网从业者的看法,他们不乏上海本地人:

受访者一:服务于上海某互联网公司

看法:他认为在这个问题成立之下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和上海的城市文化有关,上海公司相对而言,攻击性、野心没那么强,到一定阶段就进入平稳期了;

第二种可能,可能和上海这个一线城市的用户圈层和异地扩张的差异性较大有关,从上海起步的公司,无论是提供的产品、服务还是运营逻辑,是从一线城市起步的,和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的差异性很大;

第三种可能,BAT这些巨头都不在上海,目前这些巨头的生态布局又特别野蛮,很多上海公司和他们的生态布局有重合,最后被收购,给人感觉就是上海公司被收购的居多。

受访者二:服务于上海某互联网公司

看法:上海是金融中心,科技这块是不太好发展,招人也不容易。网易和阿里巨头都在杭州,如果在上海还有点机会。

受访者三:服务于上海某游戏公司

看法:上海人大部分都没大志气。小富即安,现金为王,理想和现金面前,选现金的多。

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也曾说:“上海人不行的,上海人,想赢怕输,喜欢守着自己的自留地,没有搏性、没有赌性、没有狼性,互联网行业就没有上海公司做得好的。”张旭豪所言可能是上海互联网创业者们的普遍写照。当然,这也是对比而言的,这些公司也曾经风光过,没有能力的创业者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这些公司的创业者能算是失败者吗?在普通人看来并不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早早套现离场,获取巨额财富。但这些企业确实是失败了,整个上海的互联网行业也在头部落后,在如今,互联网已成为基础设施,上海的互联网行业水平还是不能匹配其经济中心的地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自上个世纪初,上海已经风光近百年了,也因此,上海已发展成为国内规则最为成熟、管理水平最精细的城市。对于年轻且“不守规矩”的互联网来说,自然不是绝佳的爆发地。

要不要卖掉公司(上海公司都是卖掉的命)(3)

但今后,互联网下半场的发展模式还会像以前一样粗放野蛮吗?当互联网进入成熟期,或许,规范、纪律才能使得一家互联网公司良性健康的成长,BAT巨头们也才风光十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寻求报道合作——

wemedia00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