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泡水真的可以补血嘛(红枣补血碰到能吃的东西都要牵扯到功效)
在这个全民养生的时代,红枣被奉为滋补的圣品,因其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红枣补血的说法也由来已久,很多女性常备红枣食品在特殊时期服用,不过红枣真的能“补血”么?另外社长讶异的是,西方人其实是不怎么吃红枣的,红枣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我国很多地方都产红枣,新疆、河南、山东、陕西等,每个地方由于气候与土地因素的不同,红枣的质量也不近相同。红枣有什么种类?哪里产的红枣最好?今天就来聊聊红枣这件事。
先来看看有哪些知名品种
2/阿克苏红枣
阿克苏红枣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又称“白金玉枣”。阿克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气候干燥,不适于病虫害生长,又是天山纯净雪水灌溉,无农药残留、无污染,造就了阿克苏红枣绿色、有机、健康、营养的品质。
3/若羌灰枣
若羌灰枣产于新疆巴州地区的若羌县,也被称为若羌香枣、楼兰红枣,是中国独一无二树上自然吊干的红枣。若羌地处沙漠戈壁中,一年长达210天的无霜期,沙漠的高温与阿尔金山雪域凉爽气流的昼夜置换,形成高达28度的温差。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带来了极高的品质:日照强光合作用就强,利于养分积累;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就弱,有机物消耗少,瓜果的营养口感就好。
4/和田玉枣
和田地处新疆南部,干旱少雨,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基地位于世界水果优生区的核心中央区——新疆和田新疆建设兵团47团、224团,这里拥有适合红枣生长的无污染碱性沙化土壤。产出的和田大红枣,个大、皮薄、核小、肉厚、颜色好、干而不皱,是很好的食补品。
5/临泽小枣
产于甘肃省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甘州、临泽,房前屋后、路旁田埂,旷野荒滩种的都是枣树。枣、龙眼、荔枝是我国干鲜果品中三大名果,临泽小枣的适应性强,以核小味甜、肉质细腻、营养丰富、久贮不坏著称。
6/黄河滩枣
意思就是说长在黄河边上的红枣,在当地人叫河畔枣,俗称“滩枣”,是山西四大名枣之一。滩枣生长在距黄河五十米至一千五百米范围内的沙滩上,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母亲河源源不断滋养孕育的精华。
纠正一个认知误区
多吃红枣能治疗贫血
错!
● 红枣含铁量平均只有2毫克
要说补血,人们自然就想到要补铁。确实,铁的补充对于帮助人体制造更多的红细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是每100克干红枣的含铁量平均只有2毫克,而每100克猪肝的含铁量可以达到25毫克以上,所以医生和营养师所建议的首选补铁补血食品是动物肝脏,而不是红枣。
● 干枣的维C含量已大打折扣
每100克鲜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可以高达500毫克,只是待到红枣晾干,维生素C的含量就下降到了12毫克/100克。每天吃几颗到十几颗,所能提供的维生素C还不如吃一盘炒圆白菜或者吃一只大番茄来得多。
红枣补血这个言论
更多的还是对于红色食物的联想罢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红枣是一种有利健康的食物。味道甜美,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元素,每天吃几颗对于预防贫血是有益无害的,只是不要期望单靠它能治好临床贫血。
优质红枣怎么选
1
看产地:全国红枣产地很多,雨水越多的地方枣子口感越差;温差大、雨水少、光照久的红枣更好吃。因此先从产地选购比较合适。
2
捏果肉:两只手抓一捧红枣,轻轻一捏,感觉是否有弹性,如果感觉能捏下去好深,那这个枣子就是含水量过多,好枣子就能捏下去一点,然后还能迅速恢复。
3
尝味道:条件允许么吃一个试试看,毕竟口感才是硬道理,好不好吃一吃便知。
干嚼之外还能怎么吃
红枣鸡蛋汤
配料
鸡蛋3只、半块老姜、
红枣、桂圆、红糖适量
做法
①鸡蛋煮熟去壳;
②红枣洗净,拍开去核;老姜切成薄片;
③红枣、桂圆、姜片放入锅内焖煮5分钟;
④加入红糖和鸡蛋,焖煮片刻后即可出锅。
是一道传统的汉族药膳,搭配合理、营养丰富。是民间广泛用于产后补养气血的食疗方,且适合女性例假期间服用,对经期腰痛、腹痛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红枣银耳羹
配料
红枣、银耳、冰糖、枸杞
做法
①红枣洗净、银耳洗净泡发1小时;
②红枣银耳放入锅内,炖煮2小时后放入冰糖;
③出锅点缀枸杞,一碗绵厚的红枣银耳羹就好了。
银耳羹是一道家常美食,秋冬和红枣炖煮有助于增强体质,夏天跟莲子百合一起炖煮清热去火。get一碗满满胶质的银耳羹,诀窍在于要把银耳撕碎,越碎越容易出胶。
自制枣泥
①大枣用水泡发;
②料理机打磨至顺滑。
枣泥用途广泛,在家做小点心都可以用枣泥搭配,不喜欢枣皮的就不要用料理机打了,可以把大枣泡发后上锅蒸熟,趁热就可以去皮去核,再把枣肉碾碎就是一碗完美的枣泥,口感细腻顺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