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包浆有几种(新手学玉和田玉的包浆)
在说“包浆”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
使用多年的老物件上,经常见到的,就是“包浆”。
玩玉多年的和田玉行家对“包浆”都不会陌生,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玉”,往往包浆极为明显。
都说喜欢古玩的人很重视包浆,其实现在很多初入收藏、文玩界的朋友对包浆的关注与兴趣也是越来越浓厚。有这样一个传言:某藏友花大价钱入手了一批古印,他觉得上边脏兮兮的,硬是用细砂皮将“脏东西”一一磨光了,至今仍是圈子里的笑谈。
不能否认这位藏友绝对是爱好文玩的有心人,不成想却是好心办了坏事。古印上的“脏东西”其实就是包浆。
很多玉友会认为和田玉上的那层薄薄的“污垢”脏兮兮的,问我能用啥办法洗掉,emmm......污垢就是污垢,包浆就是包浆,二者全然不同。“包浆”,其实是一层“光泽”,但绝非普通光泽,不论是和田玉还是木质手串、铜钱甚至是字画,经年累月下来,它们的表面就会形成一层极薄的保护层,这个微弱的“层”是经岁月流逝缓缓打磨出来的,异常含蓄,难以分辨。
有的人觉得包浆是泥土的堆积,有的觉得就是常年不清洗的污垢,其实包浆是人穿越岁月与器物“交心”的结果。这种漫长的氤氲发酵绝非一朝一夕而成,也绝非后天加工而制,那种谦谦君子的内蕴精光与毫不张扬的幽幽温润,只有岁月的流淌、人体的灵性相融相承方能完成。
说穿了,一句话:包浆是人与器物之间的联动,里头满满都是感情。和田玉的包浆也是这样。
年代越久的玉,包浆会越厚,在悠悠岁月之中,空气、尘埃、泥土,再经由玉友手上的温度、光泽、甚至是油性,日积月累慢慢拳摩掌擦,经久盘玩,投入自己的心理、感情与喜好,和田玉日渐滑熟可喜,幽光沉静,一层薄微的光泽正悄然形成。
或是和田玉深埋在泥土之中,空气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表皮薄浆。不论是哪一种,这和田玉上了年纪,就会自然显露出温存的老旧气息,这种老熟的温存精光不是刚出土出炉的新鲜货发出的刺眼“贼光”所能比拟的,新玉的色泽浮躁不稳,肌理青涩发干,上了些年纪的和田玉则完全相反。而且,盘玩时间延长,盘玩方法得当,是能较快地盘出包浆的。
玩转和田玉,有人玩肉、有人玩皮、有人玩色,还有人玩浆。何时能盘出包浆、同等时间盘出包浆的明显程度,跟和田玉本身密切相关。
玉石基本都会出油,密度越好的和田玉,出油越明显,油性强烈的玉在盘玩起来会更容易形成包浆。玉油与人体长期摩擦,会将玉面上的毛刺慢慢磨平,玉也会愈加光滑温润,加上空气的氧化与尘物堆积,包浆会日益形成。
比如说,老紫檀的手串相对来说会更容易盘出包浆,为什么?因为它的密度很好,出油明显。有了这一层,好多玉友就往玉身上抹油,或者专门选择在大汗淋漓、脸上出油很多之时,拿玉用力往上蹭,时间一长出来的效果是玉表面上黑乎乎的一层,其实这不是我们说的“包浆”,是一层老油泥。
盘玉不光是让玉出包浆,重要的是玉会变的更为温润油糯,玉上杂点、脏物变淡或消失,所以怎么盘就十分重要。
很多玉友喜欢古玉,古玉一般都有沁,要想把沁盘掉一般先缝个布袋把玉放在里面贴身戴半年,用身上的热气先改变玉的结构,然后再盘,可以用手盘也可以用粗纱布之类的,最好不要用刷子,刷出来的玉会有“贼光”,但有人说,古玉不能乱戴,因为聚集了太多能量、灵气,好的不好的太多,所以玉友们自行定夺吧。
新玉的话,一般先贴身戴着,不着急用手盘,比较忌讳的一点就是:白玉不能津太多的汗液与油渍,这样反而会让玉变黄。用干净的手盘玩,隔一两个月让玉洗个澡,隔一两年换根绳。
任何物件的包浆,都沉淀了太多情感与岁月,是一种无法言明与割舍的情怀,这也是我们养和田玉,养文玩的功力所在,为人处世的功德所在。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新锄头的把柄没有包浆,而老农民的锄头柄,无不包浆厚实。新买来的竹席,不论打磨得多少光滑,都不算有包浆,但老祖母睡了五十年的竹席,那种包浆的红亮,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温存与感动。
最后再说一下,包浆不是石浆,也不是皮壳,更不是污垢,这一点一定要分清楚。
图片素材: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