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里的冯晓琴为什么有好的结局(顾清俞对冯晓琴的3次误解)

撇开故事和剧情的三观,《心居》其实也算是挺有趣的一部剧。

至少,在刻画人物矛盾,塑造角色行为动机和处事三观上,编剧和导演还是费了心思的,尤其是在刻画两位女主角的心思上面。

顾清俞看不起冯晓琴,冯晓琴同样对顾清俞没多少好感。

一个是未婚的职场成功女性,一个是终日纠缠于家长里短,没有自我的家庭妇女,前者的日常除了工作,还有许多精彩,后者的日常,只有老人孩子和菜市场。

但冯晓琴就像是顾清俞的对照组,她承受过的,来自于顾清俞给予的东西,顾清俞也在嫁给施源以后,慢慢地开始承受一遍。

不得不说,顾清俞这人啊,是挺优秀的,但她对冯晓琴的刻薄,却是真真的。

心居里的冯晓琴为什么有好的结局(顾清俞对冯晓琴的3次误解)(1)

  • 01、状告邻居危害公共安全

“如果不是你,顾磊会死吗?”

冯晓琴质问顾清俞的这句话,老扎心了。

可顾家那几位,谁都没有资格拿着这句话去指责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谁,毕竟,顾磊的死,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责任。

只有一个人,她的责任是明明白白的,那就是顾家楼下的老邻居。

邻居将玻璃这类容易破损出事的物品放到公共区域里,本就该承受伤了人,死了人的责任,即便顾磊滚落楼下与她无关。

当整个顾家都将恨意放在冯晓琴一个人身上,轻而易举地跳过邻居的责任,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公道的。

顾磊死了,他的公道,没人在意,除了冯晓琴。

心居里的冯晓琴为什么有好的结局(顾清俞对冯晓琴的3次误解)(2)

顾家其他人忙着沉浸在失去的痛苦和怨恨中,顾清俞忙着分析思考接下来冯晓琴会不会要求分家产,带走小老虎。

只有冯晓琴,在试图转移焦点,减轻自己的负罪感,为顾磊讨一份公道。

冯晓琴要告邻居,也口口声声要告顾清俞。

“晓琴,我想问你一下,你打官司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讨个说法,还是为了赔偿?这件事董阿姨确实有责任,可是官司打赢了,也赔不了几个钱,到时候万一人家反过来告你讹诈,搞得大家都记很难看,没意思的。”

顾清俞的话,直白地就差指着冯晓琴的脸说她发死人财了。

心居里的冯晓琴为什么有好的结局(顾清俞对冯晓琴的3次误解)(3)

可冯晓琴是吗?

她真的像顾清俞说的,卑劣到要拿顾磊的死去讹楼下邻居的钱?

可就算冯晓琴是要邻居的赔偿又如何?

不应该吗?

她是不是忘记了,邻居也是过错方,要承担责任的。

在公共区域放置危险物品,导致他人意外死亡,这样的责任,本就不是他们一句“赔不了几个钱”“搞得大家都难看”可以掩盖过去的。

不知道大家往下追剧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顾家人所在的小区,对于冯晓琴半夜离家出走,意外导致顾磊死亡的事,都是指指点点的。

这说明什么?

说明顾磊的死,不仅是顾家人把责任怪在她一个人身上,就连那些闲言碎语都毫不客气的全砸在她一个人头上。

心居里的冯晓琴为什么有好的结局(顾清俞对冯晓琴的3次误解)(4)

可是,凭什么呢?

冯晓琴是导致顾磊摔下楼的人,可造成他死亡的却是那块玻璃。

这样清楚的事实,为何承担所有人的怒气和恨意的,只有冯晓琴?

冯晓琴指责顾清俞,状告老邻居,纵然有分散自己压力,不想一个人承担害死顾磊的全部罪责的意思,但何尝不是要一份公道?

后续的事实也的确证明,虽然冯晓琴在跟好友吃饭时,自嘲为何假清高,不要赔偿,但她本质上,要的就是一份公道。

心居里的冯晓琴为什么有好的结局(顾清俞对冯晓琴的3次误解)(5)

虽然他的死,作为妻子的冯晓琴也有责任,但轻飘飘地原谅造成这个后果的另一个责任方,这得多大度?

又不是圣母。

邻居放的玻璃,直接造成顾磊的死,顾清俞轻飘飘地揭过,反而将为她弟弟讨公道的冯晓琴往恶人方向去揣测。

即便事后证明冯晓琴不是要赔偿,她也没有过一句道歉。看到这儿,我们也就明白顾清俞的刻薄,是只针对冯晓琴一个人的了。

心居里的冯晓琴为什么有好的结局(顾清俞对冯晓琴的3次误解)(6)

  • 02、施源出售老古董钢琴

施源和他的母亲华永瑜有一个非常像的特点:自尊心强!

越自卑的男人,自尊心越强。

在施源跟顾清俞这场不对等的婚姻里,主动的顾清俞,小心翼翼地照顾着施源的情绪,生怕有哪点做的不好,伤了施源的自尊心。

从一开始,施源对这段冲动之下结的婚,本就没有多少踏实感。

所以,他坚持婚前签订财产协议,婚后开销AA制,就连他母亲的救命钱,他都不愿意跟顾清俞松口。

须知,病是拖不起的。

尤其是他母亲这种急需寻找肾源换肾的重症,哪里等得起他慢慢赚到足够的钱去找肾源,去做手术?

心居里的冯晓琴为什么有好的结局(顾清俞对冯晓琴的3次误解)(7)

是自尊心重要,还是赶紧治病救命重要?

顾清俞的帮助,施源直接拒绝,顾清俞退而求其次提到,算是借的,三年后再按照银行利息还给她,施源还是拒绝。

他到底在坚持什么?

其实,施源的这种拧巴的行为,也不是不能理解,尤其是在华永瑜的对照下,就更清晰了。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按照华永瑜一直以来的处事态度以及他们的家族出身,这一家子没落至此,最大的可能是他们从未跟亲戚松过口,低过头。

一家子守望相助,相互帮忙,这样的家庭关系,大约在华永瑜这里是不存在的。

心居里的冯晓琴为什么有好的结局(顾清俞对冯晓琴的3次误解)(8)

华永瑜一辈子都不愿向别人低头,即便她的病已经拖垮了施源,导致施源向财务公司借了不少债务。

她自小的教育和她表现出来的倔强,直接影响了施源。

施源也不是那个愿意轻易向旁人低头的人。

可华永瑜的手术在即,钱从哪儿来?

施源只能将目光落在那部古董钢琴上。

那部钢琴,不仅仅是一部钢琴,它承载了施源太多美好的过去和曾经的年少爱恋,是施源乃至施家曾经有过的骄傲和底蕴最有力的见证。

但施源只能卖了。

心居里的冯晓琴为什么有好的结局(顾清俞对冯晓琴的3次误解)(9)

顾清俞为了照顾他的自尊,找了展翔帮忙,将钢琴买了放到展翔家里,正好遇见了正在对展翔大献殷勤的冯晓琴。

她心里不舒服,前脚刚走,后脚就迫不及待地发语音劝展翔防备冯晓琴,搞得展翔一度尴尬的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我虽然不知道她为什么来找你,但是你还是留心一点吧。”

施源知道他的钢琴买家是顾清俞的事实,是从小区业主群里知道的。

当时钢琴送货上门的时候,展翔在、冯晓琴在、还有个“第三人”也在,正是这位“第三人”,拍了搬钢琴的照片发到了业主群里。

心居里的冯晓琴为什么有好的结局(顾清俞对冯晓琴的3次误解)(10)

像这种,业主的女婿为何会在顾家小区的业主群这种bug,我们就忽略不提了,只是,这件事的确触及了施源内心深处的痛。

他跟顾清俞一通吵,顾清俞立刻找上了展翔,看到冯晓琴,顺理成章地将枪口指向了冯晓琴,虽然没直说,但怀疑是冯晓琴说出去的意思很明显。

施源赶来说明情况,顾清俞就跟着走了。

没对冯晓琴说一句软话,回去更没对她道一句歉,软刀子刺人才痛呢,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教会她做错事要跟人道歉。

她这个人,也就那样了。

心居里的冯晓琴为什么有好的结局(顾清俞对冯晓琴的3次误解)(11)

  • 03、张阿婆的东西“丢失”

顾磊死后,顾家乃至整个小区的人,对冯晓琴都是带着恶意的。

除了葛玥和张阿婆。

葛玥跟她相处不多,也仅仅是在顾磊的丧礼上,温言劝了几句,握了握她的手,至于张阿婆,则是在那些邻居对着她指指点点的时候,公然站在了她这边劝慰她。

张阿婆年纪大了。

记忆力一天天地衰退,有时候活的像个小孩子,幼稚却活泼。

有时候,她的记忆会回到过去,会想着备孕,有时候,会跟自己的丈夫玩闹,会藏东西,唯一没变的是,她对冯晓琴似乎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信任。

心居里的冯晓琴为什么有好的结局(顾清俞对冯晓琴的3次误解)(12)

已经有老年痴呆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张家阿婆在某一天,将家里的首饰盒子都交到了冯晓琴的手里。

可张老头不知道啊,一度以为家里遭贼了。

正巧,顾清俞回家后,看到了冯晓琴似乎在房里藏什么东西。

在偏见的加持下,误会,往往就是这么产生的。

顾清俞甚至没有再做多一些的了解,直接将“犯罪事实”的帽子扣在了冯晓琴身上。

“张家阿婆家丢东西了,这个事情你知道吗?这个事情跟你有关系吗?”

这话跟直接说“冯晓琴,你是不是偷张阿婆家的东西了”有什么区别?

心居里的冯晓琴为什么有好的结局(顾清俞对冯晓琴的3次误解)(13)

尽管冯晓琴拿出了张阿婆自己录制的视频证据,她对冯晓琴的怀疑都没能消除,甚至往更恶意的方向揣测。

“那说不定是她故意的呢?张家阿婆你也是知道的呀,脑子不太清楚,随便她怎么讲好啦。”

冯晓琴她不信,张家阿婆录制的视频她不信,顾士宏找张老头聊过,确定是个误会,顾士宏特地找她说明白,她仍然不信。

正如顾士宏所说,她越来越爱钻牛角尖,不大气了。

为人处世,宁肯把人往好处想,也不要去往坏处想,这样无端恶意揣测他人,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跟网络上那些不明真相就直接开喷的人没多大差别。

心居里的冯晓琴为什么有好的结局(顾清俞对冯晓琴的3次误解)(14)

当然,这样的滋味,顾清俞如今也是正在受着的。

施源自卑却又自尊心极强,顾清俞许多时候对他伸出的援手和善意,往往都会被他错误解读,顾清俞的好意,在施源扭曲的自尊心加持下,被直接误解。

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渐渐地成了顾清俞和施源婚姻的常态。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顾清俞在误解冯晓琴却从不道歉的时候,在经历着类似误解的时候,是不是会反思自己对冯晓琴做的那些事不太地道?

就顾清俞随意冤枉人,拒不承认错误,死活不道歉,说话做事永远带着自我的优越感和高高在上的姿态,到底是怎么做到年薪千万的外企高管的?

靠编吗?

心居里的冯晓琴为什么有好的结局(顾清俞对冯晓琴的3次误解)(15)

  • 结语

顾清俞这人啊,怎么说呢?

的确,她身上有许多女性没有的特质,比如说独立、自信张扬、自律……许多优点,都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但人就不是完美的动物,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顾士宏斥责她:“你说你,以前老大气的一个人,现在搞得越来越爱钻牛角尖了。”

可顾清俞为何会变成这样了呢?

说到底不还是宠出来的吗?

环境宠出来的,家庭宠出来的,朋友宠出来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