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为什么要毁掉(揭开广陵散背后的真相)

《广陵散》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它的旋律激昂、慷慨,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缘起于聂政刺韩相,最终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因此《广陵散》的背后,其实包含了聂政和嵇康两个人的故事。

广陵散为什么要毁掉(揭开广陵散背后的真相)(1)

近代琴家杨时百,就认为《广陵散》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刺韩王》曲《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的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据《琴操》记载:战国时期,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为报父仇,入山学琴十年,终于练得一身绝技。为了避免别人认出,他用漆涂脸颊,用石头砸掉牙齿,还吞火炭把嗓子弄哑。他经常在京城门楼下弹琴,“观者如堵,马牛止听”,名扬韩国。韩王得知有这样一位弹琴高手,就召他进宫演奏,他弹的琴曲博得韩王和群臣的赞扬。就在这时,聂政突然拔出匕首,刺死了韩王;然后他割下自己的眼皮、嘴唇、鼻子耳朵,彻底毁坏了面容,自刎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气势宏伟的琴曲《广陵散》。汉魏时期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的就是此曲。

广陵散为什么要毁掉(揭开广陵散背后的真相)(2)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当时“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名士。《广陵散》这首曲子乃一位老者所授予康,在老人的指点下,康将这首古曲弹得极为出色,名震全国。《广陵散》是一首具有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或许和康也正是看到了《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感情的。

当时司马氏与曹魏争权,“性烈而才俊”的康仕魏而对司马氏集团始终抱着抵制的情绪。康曾被钟会指责为“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他的这种独立不羁,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公元262,康以“乱政”之罪被斩首。《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记载,“中散(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康弹罢陵散》,从容引首就戮,时年仅三十九岁。

广陵散为什么要毁掉(揭开广陵散背后的真相)(3)

嵇康死后,《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现有琴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终于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重现于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