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和美金一样吗(美元为何不能再被称为)

格物·资本 seek for capital丨专注于资本的极致探索

【格物·货币】是格物资本旗下内容大类目之一

“美国货币史”内容系列从属于【格物·货币】

第一部分:美元诞生记

第二部分:金本位信徒

第三部分:美钞演变史

第四部分:美元国际化

第五部分:霸权的构建

本文为“美国货币史”系列 第 六 部分

美元和美金一样吗(美元为何不能再被称为)(1)

格物者说:美元之所以能被称之为“美金”,是因为“1金衡盎司黄金=35美元”的固定挂钩兑换关系,使得“美元等同黄金”,然而随着美元的含金量渐渐被侵蚀,这种固定挂钩关系变得越来越脆弱,并最终于1971年崩裂脱钩、不可兑换,美元从此也就失去了 “美金”资格。

1944年7月,44国代表共同签署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以国际协议的方式确定了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中,美元和黄金挂钩,固定兑换关系为“1金衡盎司黄金=35美元”,由美国承担兑换义务,其他货币和美元挂钩,形成可调整的固定汇率机制。

美元赤字

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和日本在政治、军事、经贸各方面都严重依赖美国,它们急需从美国进口基本必需商品(食品和燃料),来维持社会稳定,也需要获得美国的各种援助来重建经济。

此外,二战结束不久后,美苏冷战开启,美国政府开始打造以自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而帮助欧洲和日本尽快复苏经济无疑是美国对抗苏联战略的一部分。美国以援助的方式拉拢西欧国家和日本到自己阵营中,符合自身利益,同时,美国也可顺势将政治影响力渗透到西欧和日本,让西欧和日本服从美国对战后国际社会的各项制度安排,比如以美国为中心多边自由贸易体系(排除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以及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于是,美国开启了“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给予西欧和日本各种形式的援助。

▼图:1948-1952年间实施的“马歇尔计划”(以时任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的名字命名),又称“欧洲复兴计划”,二战后美国为帮助欧洲经济复苏实施的救助计划,也是美国在二战后扩张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外交政策之一。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OECD组织,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图片来源:MarshallPlan。

美元和美金一样吗(美元为何不能再被称为)(2)

由于西欧国家的外汇储备在战争中消耗殆尽,因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援助,几乎是西欧国家唯一的外汇来源,西欧国家利用这些美元外汇,从美国进口基本必需用品(食品和燃料)以及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以此重建经济。同时,美国通过与西欧设立对等基金(counterpart fund)账户制度,解决外汇紧缺和美元与受援国货币的转换问题。

美国通过实施对外援助计划,不仅实现了自身的战略目的(拉拢西欧和日本到自己的资本主义阵营中,并强化自己霸主地位),而且还将美元全面打入到西欧国家的经贸结算环节。1948 年10月,西欧国家在美国倡导下达成多边的欧洲支付协定,1950 年 9 月 ,欧洲支付同盟(EPC ) 正式宣告成立,从此,美元成为西欧最重要的贸易结算货币,也成为西欧最重要储备货币,到1958年时,形成“欧洲美元”市场。

除了对外援助计划,美国还增加了商品进口(这使得美国经常帐转为赤字),另外,美苏冷战背景下美国的对外战争及军事支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军备竞赛)也快速增加,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了美国国际收支在战后短短几年间快速转为逆差,且此后逆差不断扩大。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是一种“美元赤字”策略:美钞以国际收支逆差(赤字)的形式持续流向世界各地,并被各国政府或央行储备起来(沉淀在海外),只有这样,美元才能完成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绝对控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才能真正运行起来,美元霸权才能真正构建起来。

▼图:1946-1971年美国国际收支平衡状况。1947年后,美国的经常帐(绿色)盈余大幅下滑,且从1950到1955年,经常帐多处于赤字状态,这反映了美国对进口商品规模扩大。另外,资本帐(红色)自1946年后就一直处于赤字状态,这是由于美国二战后长期的对外经济援助(贷款和投资)以及军事支出所造成的。综合经常帐和资本帐来看,1947年后,美国国际收支便一直逆差。制图丨格物·资本。

在1947-1958年期间,美国通过“美元赤字”策略向海外输送大量美元,这些美元沉淀在海外,正好解决了欧洲和日本 “美元荒”问题。这段时期内,“美元赤字”策略对欧洲和日本经济复苏、对国际货币秩序的稳定、对国际贸易和投资恢复与增长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这段时期是二战后国际货币秩序最稳定的时期,也被视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具积极意义的时期。

特里芬难题

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一个先天的缺陷,致使其不可能持续稳定地运行下去,这一先天缺陷就是“特里芬难题” (Triffin Dilemma)。

“特里芬难题”的基本逻辑是这样的:

“美元赤字”在实施初期(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末),刚好解决了国际社会的“美元荒”问题,在国际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各国享受了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带来的便利和稳定,且对美元的币值稳定也十分有信心,因为毕竟美元是唯一和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美元等同黄金,“美金”称呼的由来),而且美国也是经济军事最强国,这对美元币值形成坚实的支撑。所以,这一时期没有哪国会大量把美元兑成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稳定运行。

但是,随着“美元赤字”的长期实施,必然导致结存在美国境外的美钞将越积越多(被其他国家政府或央行当作外汇储备),造成海外“美元过剩”,沉淀在海外的美元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自然会引起海外美元持有者的猜疑和担忧:“越来越多的美钞沉淀在海外,反向说明了美国政府在持续大量印发新的美钞,若海外美钞的存量已经远远超出了美国的黄金储备,那美元相对于黄金岂不是实际在贬值?美元和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关系还能维持吗?或者能维持到什么时候?如果不能和黄金兑换了,那美元的信誉还靠得住吗?“

显然,随着“美元赤字”的持续实施,以上质疑和担忧是肯定会发生的,而且一旦这种担忧心理在美元海外持有者中蔓延开来,就很可能引发美元挤兑黄金的风潮,届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将大幅流失,当流失到一定程度后,美国为了保存剩余的黄金储备,必然会宣布终止美元兑现黄金的义务,美元和黄金之间的固定挂钩关系也随之崩裂。

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了上述问题,他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制度设计上,有着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必然会崩溃。后来,学术界将他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深刻剖析,归结为一个词,即“特里芬难题”。

▼图:罗伯特·特里芬,以其名字命名的“特里芬难题”揭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不稳定、难以持续的根本原因,历史证明了其正确性。并且“特里芬难题”一直长存至今,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始终无法克服的困境。图片来源:WIKI百科。

美元和美金一样吗(美元为何不能再被称为)(3)

而现实情况也确实如特里芬所料,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对外美元负债就已经超过了其黄金储备量,这意味着若海外的美元持有者或债权人一旦向美国集中挤兑黄金,那么美国的黄金储备便会快速流失殆尽,直到无法承兑,最终被迫取消美元和黄金的兑换。

▼图:1951-1975年美国的黄金储备量(浅蓝线),和美国政府对外的美元负债(红线),以及美国整体对外的美元负债(深蓝线)。这张图暗示着“海外美元过剩”与“美元和黄金固定承兑关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内在,即特里芬难题。图片来源:VOXEU。

伦敦私人金市的考验

一切正如特里芬所料,担忧如期而至,危险如期发生。美元和黄金的“1金衡盎司黄金=35美元”固定关系最先在伦敦私人黄金交易市场上受到考验。

从20世纪50年代末,美元海外持有者就已经开始用实际行动(抛售美元,购入黄金),证实他们已经对美元和黄金的承兑性产生了质疑。“特里芬难题”从此便如幽灵一般,萦绕在美元和黄金的固定兑换关系周围,随时准备攻击它、侵蚀它、摧毁它。

从1959年开始,就有一群被称为“黄金虫”的投机客在伦敦私人黄金交易市场(当时全球最大的私人黄金交易市场,现在也是最大)上大量买入黄金并囤积,导致伦敦的金价走高,在1960年10月时,伦敦金价一度涨至40美元,为了平抑伦敦的金价,美国联手其他西欧七国一起抛售黄金,让伦敦金价回归到35美元/盎司,而这抛售的黄金大多来自美国。

▼图:美国官方黄金储备变动(1845-2014年,单位:吨)。一战后,美国的官方黄金储备快速增加,到20世纪50年代时达到顶峰。而1958年则是美国黄金储备流失的转折点。从1959年开始,美国的黄金储备便快速流失,到1971年时,美国官方黄金储备流失近1万吨,这12年间,黄金流失幅度超50%。图片来源:BullionStar@Koos Jansen。

美元和美金一样吗(美元为何不能再被称为)(4)

为了长期稳住伦敦私人黄金市场的金价(保持在35美元附近),1961年时,美国联合其他西欧七国在伦敦组建了 “黄金总库”(Gold Pool)。“黄金总库”中美国占的份额最大,因而美国成了抛售黄金、稳定金价的主要责任国,这也意味着美国将要承担“最大的黄金流失代价”。

1964年前,由于苏联和南非的黄金供应源源不断流入市场,因而伦敦金价还能维持在35美元附近,“黄金总库”也无需启动。从1965年开始,由于黄金供应下降,“黄金总库”正式启动,开始在伦敦私人黄金交易市场上抛售黄金,平抑金价。

在1967年11月至1968年3月期间,伦敦金市再度爆发囤购黄金风潮,为了平抑金价,“黄金总库”在此期间总共抛售了价值30亿美元的黄金,其中73%都来自美国。到1968年3月15日时,由于“黄金总库”的黄金流失压力巨大,伦敦黄金市场被迫停止交易,同时美国解散了“黄金总库”,并实行“黄金双轨价制”:官方市场,各国央行仍按照1金衡盎司黄金=35美元的兑比向美国自由兑换黄金;私人市场,黄金价格由市场决定,各国政府不再干预。

▼图:1967年1月至1968年12月伦敦私人黄金市场金价。解散了“黄金总库”的消息公布后,伦敦私人黄金市场的金价大幅攀升。图片来源:Bloomberg。

“黄金总库”的解体和实施“黄金双轨价制”,意味着美国事实上承认了美元相对于黄金已经贬值了(承认了美元的含金量下降了),美国已经无力维持在私人黄金市场上 “1金衡盎司黄金=35美元”的固定比价了,而只能维持政府间的官方固定比价。

伦敦私人黄金市场上的黄金囤购潮,让美国和西欧国家意识到,“特里芬难题”已经开始起效,美元的信誉(含金量)正在被侵蚀,美元和黄金脱钩只是时间问题。

政治基础破裂:加速脱钩

进入到20世纪60年代后,在利益分歧逐渐加剧之下,美国与西欧的政治合作基础破裂(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各国共同合作的基础上,以国际协议的形式建立起来的,政治合作基础破裂,意味着该体系根基动摇),这加速了美元和黄金的脱钩。(只要美国、西欧及日本的政治合作基础稳固,即便美国黄金储备不足以兑现海外美元,美元也不会实际发生与黄金脱钩,因为没有国家会主动去挑战美元地位,它们会自愿和美国合作,持有美元,而不向美国要求兑现黄金,共同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常运行;然而,政治基础一旦破裂,利益冲突加深,其他国家便会争相采取行动,用美元挤兑黄金,共同摧毁现有货币体系)

面对不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法国戴高乐政府提倡重新返回国际金本位,以黄金作为国际结算唯一标准(但这一提议过于空想,不可能实现)。戴高乐采纳了其经济顾问雅克·吕埃夫的观点,对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强烈批评,他认为该体系是一个被滥用、危险的体系,强烈指责“美元特权”的不公,应该以金本位取代。所以,戴高乐成了抨击美元的头号炮手。

▼图:左,法国经济学家雅克·吕埃夫(Jacques Rueff),二战爆发时,曾短暂担任法兰西银行副行长,戴高乐掌权后,担任其经济顾问,他为戴高乐在1958年经济改革成功做出重要贡献,他建议削减政府预算并进一步贬值法郎,都起到很好成效,他也是金本位的坚定捍卫者,力主国际重返金本位。右,法国总统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在二战期间,领导法国人民抗击纳粹德国的侵略,1958年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担任第一任共和国总统(1958-1969年),他倡导法国独立主权、外交独立、反对美国控制。图片来源:WIKI百科。

美元和美金一样吗(美元为何不能再被称为)(5)

1965年时,法国将持有的大量美元兑换成黄金,以表达自己对美元币值坚挺的不信任。1967年初时,法国主动退出“黄金总库”,以拒绝配合美国的态度,表达自己对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信任,并倡导重返金本位。

更为广泛的分歧体现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上。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西欧及日本各国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出现越来越大的分歧,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一些长期逆差国家的固定汇率难以维持,而且由于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经常受到私人货币投机行为的攻击。若坚持维护固定汇率制,则代价也十分惨重,这意味这些国家将失去货币政策自主权,必须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操作,这样就无法通过调节本国货币汇率来改善本国出口和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最为典型的是英国,英国作为曾经的霸主,二战后国力衰弱,经济复苏缓慢。但是为了维持住英镑和美元的固定汇率关系(1英镑=2.8美元),英国坚持不让英镑贬值。随着贸易赤字的时常出现,加上外部债务压力增大,英镑贬值的压力和预期越来越大。英镑陷入贬值危机之中。

▼图:英国1959-1970年季度经济增长率。图片来源:Economics Help。

▼图:1958-1974年英国经常帐占GDP比重。图片来源:Economics Help。

最终在巨大压力之下,1967年11月19日,英国首相哈罗德·威尔逊被迫宣布将英镑对美元的汇率贬值14%,从2.8贬至2.4,正是这一事件诱发了1967-1968年伦敦金市的抢购黄金潮(见上文)。当时,英镑被视为第二重要外汇储备货币,是美元的第一道防线,英镑贬值决定宣布后,使得投机者把贬值预期矛头指向美元,引发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

除了固定汇率制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还有一个突出的政治因素是:西欧国家对“不平等的美元特权”的不满(以法国为代表)。

从60年代开始,美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输出美元(美元赤字),这被许多欧洲国家视为是“不平等的美元特权”,美国只要印钞票就可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就可以自行解决融资问题,就可以买其他国家商品,就可以为对外战争及军事支出融资(如越南战争)。这种以印美钞服务美国政府利益,而将其代价和成本转嫁给其他国家的做法,被视为是美元霸权的滥用。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滥印美钞的做法,将使得美元信誉会越来越脆弱,最终会引发系统性的全球货币危机,使全球再度陷入货币乱局。美国这种不负责任的霸权行为,引发了西欧国家的不满。

曾经的盟友转眼间就分道扬镳,甚至变成对手,西欧国家和美国之间的政治合作基础破裂,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危如累卵。

压垮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1958年后,美国的官方黄金储备便持续大幅流失(见上图:美国官方黄金储备变动),反映了美元挤兑黄金一直在发生(挤兑者有私人投机者,也有各国央行),也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越发脆弱不堪。终于,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和黄金迎来了压垮二者固定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1971年5月,一场针对美元的大规模投机活动爆发,大量的投机资本抛售美元,买进欧洲的各国货币,导致德国马克、荷兰基尔德币、瑞士法郎、奥地利先令纷纷升至,使得比利时的外汇市场濒临崩溃。这一货币投机高潮加剧了人们对美元的贬值预期,各国央行也快速采取了行动。当月,德意志银行允许马克自由浮动,不再公布马克的含金量,成为首个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员国。7月,瑞士兑现了5000万美元的黄金,法国又陆续兑现了1.91亿美元的黄金。

当时,面临着西欧国家央行前来美国挤兑黄金的压力,美国国会开始发出了“终止黄金承兑义务”的声音。紧接着1971年8月9日,英国的经济代表前往美国财政部,要求将持有的30亿美元兑换成黄金,这一挤兑要求彻底打垮了美国的黄金承兑信心。

美国已经别为选择,同年8月15日,时任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被迫宣布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终止向外国央行承兑黄金的义务,美元和黄金正式脱钩。同时尼克松还宣布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以维持美元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并解决国内经济滞涨困境。

▼图: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占用美国电视黄金时段宣布了其新经济政策,其中就包括关闭黄金窗口,终止黄金承兑义务。该事件被称为 “尼克松冲击”。图片来源:WSJ。

美元和黄金固定兑换关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脱钩标志着该体系开始解体,同时标志着黄金进入“非货币化”阶段,也标志着美国、乃至全球进入了纯粹的法定信用纸币时代。

在一次又一次的滥印美钞、向全球输出美钞的过程中,美金的信誉(美元的含金量)也被逐渐侵蚀,最终在一波波挤兑浪潮中,被迫和黄金脱钩、无法兑换黄金。而从此,美元不再能被称之为“美金”,美元和黄金的比价关系从此由市场决定,不由任何一国政府决定。

▼图:1914-2019年黄金价格(美元/金衡盎司),1967-1968年伦敦金市经历了黄金投机潮,1971年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兑现窗口,美元和黄金脱钩,此后以美元计价的金价大幅上扬。图片来源:WIKI百科。

美元和美金一样吗(美元为何不能再被称为)(6)

参考文献

《嚣张的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Barry Eichengreen(美)著,陈召强 译,中信出版社,2011.12

《三百年沉浮——国际货币秩序的变迁》,朱雄兵,基金管理出版社,2010.8

《称霸密码:美国霸权的金融逻辑》,梁亚滨,新华出版社,2011.12

马歇尔计划与美元霸权的确立,金卫星,史学集刊,2008年11月第6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吕英杰,商业经济,2016年第3期

国际货币体 系演进中的货币霸权转移,董君,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第10期

版权声明

本头条号“格物资本”发布的所有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稿、图片、漫画、音频、视频等,其版权均归属于本号及其运营者(运营者已实名制),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修改或发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