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大灭绝是划时代标志吗(名字带白的物种都要灭绝)

如果,北方白犀牛能够再温顺一点,站着让偷猎者把角割掉,不挣扎,该有多好;

如果,白鲟能够像中华鲟一样,对人工环境不那么抗拒,接受人工饲养,该有多好;

如果,白鱀豚能够像邻家小妹般的江豚一样,不那么高冷,不那么挑剔,该有多好。

如果?可惜没有如果!

世上仅剩两头雌性的北方白犀牛

2018年3月19日,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Sudan),因为年老体衰,被人们安乐死,终年45岁,这一传奇的白犀牛亚种(白犀牛有南方白犀牛和北方白犀牛两个亚种)终于还是走到了悬崖边。

物种大灭绝是划时代标志吗(名字带白的物种都要灭绝)(1)

怕偷猎者打主意,人们割掉了Sudan的犀角 图片来源网络

亚洲地区,特别是越南和中国对犀牛角的非正常需求,成了白犀牛悲剧的源头。在上世纪60年代,上海药材市场上,每克犀角的价格为9.6块,是虫草的165倍;在黑市上,犀角的价格更是超过了毒品。白犀牛因为雌雄都有角,而且角是所有犀牛里面最大的,自然也就成了偷猎者的首选目标。

北方白犀牛(以下简称北白犀牛)的悲剧还在于,选错了栖息地——战乱频繁的苏丹和刚果。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各方都需要军火,而猎杀白犀牛来钱比贩毒还快!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北白犀牛野生种群还剩2000头左右,可过了不到十年,它们的数量就急速锐减。

物种大灭绝是划时代标志吗(名字带白的物种都要灭绝)(2)

犀角杯更是不断拍出“天价” 图片来源网络

两队救犀主及时赶到

1974年,来自捷克的队伍,从苏丹捕捉了2公4母共计6只野生北白犀牛回去,养在了王宫镇动物园中,后来又从伦敦动物园引进了一只雌性北白犀牛,也就是说,捷克为北白犀牛的种群保留了火种。

1984年,美国的凯斯·希尔曼博士团队来到刚果的加兰巴河国家公园时,发现了可能是当时最后的北白犀牛种群,还剩15只!于是马上开展保育工作。

物种大灭绝是划时代标志吗(名字带白的物种都要灭绝)(3)

凯斯·希尔曼博士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两只队伍开始都有好消息传出。凯斯博士团队的精心呵护,让这群最后的北白犀牛的数量恢复到了31只;王宫镇动物园也传来攻克北白犀牛人工繁殖的难关,顺利降生3只健康的宝宝。

可好消息也就到此为止了。

先是苏丹和刚果这两个国家的内战愈演愈烈,凯斯博士保护的北白犀牛种群最后还是没能逃脱战火的波及,最后一只野外的白犀牛在2008年消失。而承载最后希望的捷克动物园却发现,北白犀牛停止了繁殖。因为失去了野生环境的刺激,雄性北白犀牛无法发情,而雌犀牛如果长期不能生育,繁殖能力也慢慢退化。

物种大灭绝是划时代标志吗(名字带白的物种都要灭绝)(4)

动物园的生活,让它们的犀角也畸形了 图片来源网络

到2009年,王宫动物园中还剩5头北白犀牛,在听取了生物学家的建议下,人们把状态最好的四只送到了它们的故乡非洲,可结果大家都知道了,Sudan最终还是撇下另外两只雌犀牛走了。科学家们也保留了北白犀牛的精子,虽然理论上还有让它们重新繁荣的可能,但是实际操作空间已然非常狭小了。


等我们知道白鲟的时候,它已经不在了

白鲟,如果不是危起伟,这个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研究鲟鱼的水生专家,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传说中的鱼类到底长啥样,就连他的很多写白鲟论文的学生都没有真正见过白鲟。

物种大灭绝是划时代标志吗(名字带白的物种都要灭绝)(5)

长江所的首席科学家——危起伟

2019年12月23日,国际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线发表了推断白鲟灭绝的论文,危起伟正是通讯作者和指导老师。作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长江所)的首席科学家,他也曾参与了“最后的白鲟”的救援。

物种大灭绝是划时代标志吗(名字带白的物种都要灭绝)(6)

渔民捕获白鲟时候的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

同样是鲟鱼,为啥中华鲟还能抢救?因为白鲟有应激反应,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白鲟它无法接受被人工饲养。虽然,国内对于白鲟的关注和保护来得太晚,可原本还是有机会跟中华鲟一样,在人工环境中保留下一定数量的种群,来做科研和增殖放流用。可“娇气”的白鲟没有给我们这个机会。危起伟在1996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到,他们曾多次尝试人工饲养白鲟,都以失败告终,甚至不能饲养超过一个月。

白鲟的尴尬

在当时长江流域的渔民们眼里,白鲟也是最“娇气”的鱼,挂网就死,上钩就死,养不活。而且渔民也不喜欢捕到被他们称为“死人鱼”的白鲟,因为很多地区的人都认为捕到死亡的无鳞鱼不吉利(白鲟没有鳞片),卖不上价,所以很多都会被丢弃。可再不喜欢,白鲟也还是会被网住,被鱼钩钩到。

物种大灭绝是划时代标志吗(名字带白的物种都要灭绝)(7)

渔民捕获白鲟时候的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因葛洲坝而起的“救鱼”讨论,在经济价值为先的年代,人们也只是把目光集中在以四大家鱼为主的经济型鱼类上面,白鲟就压根没有出现。虽然在当时,白鲟的数量也看似还非常繁荣,渔民经常能够在特定的季节捕获十来斤到30来斤的幼年鱼,可它的尴尬处境很少有人能够重视。

人们对白鲟的研究还是太少

白鲟的娇气还体现在了繁殖上,世上被证实的白鲟产卵点至今只有一处,而中华鲟的产卵场却超过16个。可它这个唯一的产卵场还被葛洲坝给堵上了。虽然危起伟跟他的团队将大坝上下的环境分别作了数学建模,发现葛洲坝下方的环境还是能够支持白鲟的自然繁殖,可实际情况却是自1986年后,长江全段再也没有监测到当年孵化的白鲟幼鱼。

物种大灭绝是划时代标志吗(名字带白的物种都要灭绝)(8)

民间拍摄的白鲟老照片 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虽然我们还能寄希望于白鲟仍然活在长江的某一个角落,可对于那些科研工作者来说,他们永远失去了解开这个神秘物种秘密的机会,只剩下,只有照片和化石般静止不动的标本。


第一起白鱀豚事件

1974年1月20日,长江航道局下属工务段的一个施工队在洪湖燕窝江段,用炸药对江心淤滩进行清障作业时,当场炸死了五头白鱀豚(四雌一雄)。因为当时环境“特殊”,动物保护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所为人们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准备私下处理这五头死亡的白鳍豚。

因为当时民间一直传有一偏方,白鳍豚的皮下脂肪厚,可以用来熬制鱼油,而这种鱼油是治疗烫伤烧伤的良药,一条成年白鳍豚的价格可以卖到100多块。这就是当时民间对白鱀豚的主要印象,而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所)里也还没有白鱀豚的标本,很多专家甚至都还没有见过真正的白鱀豚,保护工作就更无从谈起了。

物种大灭绝是划时代标志吗(名字带白的物种都要灭绝)(9)

水生所里的白鲟(上)和白鱀豚(下)标本

水生所的专家们在后来解剖的时候,意外发现两头雌性白鳍豚都怀有身孕,经过处理取出了一雄一雌两条白鳍豚宝宝,原来这次事故中死去的是一个完整的白鳍豚大家庭。我们不知道这次事故对整个白鱀豚种群的影响如何,但却是第一次有详细记载的白鱀豚事件。

第二起事件

1980年1月11日,湖北省嘉鱼县渔民胡家法等四人,在靠近洞庭湖的城陵矶江段偶遇白鱀豚。这四个人“单纯”捕鱼人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所做的事情会成为轰动全国的事件。他们确认了自己遇到的是水生动物专家口中宣讲的白鱀豚后,就立刻驾船展开围捕。

物种大灭绝是划时代标志吗(名字带白的物种都要灭绝)(10)

国外的白鱀豚邮票 图片来源网络

最后,有两条白鱀豚被捕获,其中一条大的雌性白鱀豚因为太过虚弱,被捕后不久就死了,另外一条幼小的雄性白鱀豚活了下来。因为白鱀豚皮肤光滑,渔民无法将它固定住,就用大铁钩刺穿背部将它控制住。他们第一时间联系了水产收购站后,却等来了水生所的专家们。

这条年幼的雄性白鱀豚就是后来全国知名的明星“淇淇”,也是国内唯一成功长期饲养的白鱀豚。因为被捕时,背部受伤非常严重,差点要了它的命,好在水生所的专家们专门给它做了一件“背心”(用于防止感染和上药)才保住了性命。“淇淇”在水生所一呆就是22年,作为一条有灵性的生灵,无法跟自己的同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孤独与痛苦谁都无法感同身受。

物种大灭绝是划时代标志吗(名字带白的物种都要灭绝)(11)

在水生所孤独终老的“淇淇” 图片来源网络

女神白鱀豚

跟江豚比起来,人们称白鱀豚为女神是有原因的,不单是全身白色,更加漂亮,更在于它的“高冷”,几乎远离有人类活动的区域。而江豚却不同,虽然知道人类危险,可还是会-因为食物短缺而靠近人类活动密集的码头区域来觅食,而这对白鱀豚来说是绝无可能的。

也正是白鱀豚的孤僻和难以捉摸,人类对它们的习性至今还是不了解。从这一点看,白鱀豚跟白鲟非常相似。留给我们熟悉它们的时间太少,少到我们还没有开始珍惜它们,它们就已经堕入无尽的灭绝螺旋而无法跳脱出来。

北白犀牛、白鲟、白鱀豚,这三个都带“白”字的物种,都因为灭绝或准灭绝而被排列在一起。谁都知道,幸存的生物,都有各自的际遇或者绝技,近现代灭绝的生物,不幸都是因为人类。不知道留给其它生物的时间还有多少,更不知道留我们的时间还剩几何。

参考:

1、你们都是我的情敌,一个男人在流浪:最后一头雄性白犀牛「苏丹」已去世,未成功生育后代。这意味着什么?

2、《白鲟和那些濒危的长江鱼类》,王海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