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皇太极简历(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太宗皇太极简历(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画像

皇太极可以说是大清十二帝中地位最尴尬的,论庙号他父亲、儿子、孙子都获得了祖的庙号,自己的庙号却是个太宗,论名声他之后的大清皇帝哪个名声都盖过了他。但我们仔细研究历史发现皇太极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清王朝,他在位时期是大清王朝由割据向统一的过渡时期。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他从小就和自己的兄弟不一样,皇太极聪明伶俐,耳目所经,一听不忘,一见即识。他很爱看书学习,在努尔哈赤的诸将中惟有他识字。在努尔哈赤外出征战时,年幼的皇太极就主持家政,不但把家里日常事务、钱财收支等管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有些事情不烦努尔哈赤操心指示,皇太极就能干得很出色,与自己想的一样,因而努尔哈赤对皇太极更是爱如心肝。

皇太极还是个能文能武的人,从小就参加打猎,练得勇力过人,步射骑射,矢不虚发。皇太极很像他父亲,吃苦耐劳,体格健壮。沈阳实胜寺曾藏有他用过的一张弓,矢长四尺余,不仅一般人不敢问津,就是一个壮士也很难拉开,皇太极却能运用自如。在作战方面皇太极也是不输自己父亲的,万历四十年(1612年)随父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克六城。在后来皇太极揭发了努尔哈赤长子褚英掌权后妄图处死五大臣和自己兄弟的阴谋。这进一步加深了努尔哈赤对皇太极的信任。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皇太极被任命为管正白旗的贝勒。

清太宗皇太极简历(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2)

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后金,自称大金大汗,定年号为天命。后金天命三年(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发动对明朝的战争,皇太极为努尔哈赤献上了先攻抚顺的计策,并建议利用明朝守城游击李永芳要在四月八日至二十五日大开马市的机会,派遣五十人扮作马商,分成五伙,入城为市,继之由他亲自带领五千士兵夜行至城下,里应外合,两面夹攻。努尔哈赤欣然接受他的建议。最后后金在抚顺之战取得了胜利,抚顺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战,对后金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皇太极的献计献策及亲临战阵,对后金的胜利有决定性的作用。

清太宗皇太极简历(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3)

后金天命四年(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萨尔浒一战中皇太极击败了杜松军的后营游击龚念遂、李希泌。在西、北两路已胜,准备转战东路时,皇太极紧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之后,赶赴前线。明总兵官刘铤力战而死。另一路明军在李如柏率领下,来不及交锋,就狼狈逃回。皇太极又为萨尔浒之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金天命十一年(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即汗位,是为清太宗。皇太极继承的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后金汗国,政治上当时的后金汗国是个贵族共和政体,由大汗和其他三个贝勒管理国家,大汗的权力被瓜分,努尔哈赤在位时期大肆屠杀东北地区的汉人,激化了满汉矛盾,经济上因为连续对明朝与蒙古发动战争,后金国内经济萧条,军事上明朝虽然在萨尔浒之战战败,但仍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又有朝鲜和漠南蒙古支持。

为了改变后金落后的局面,皇太极先从内政出发,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政治上先是铲除了威胁汗位的三大贝勒势力,使得汗权得到了巩固。又仿照明朝的政治制度,设立了六部、内三院、都察院、蒙古衙门(后改称理藩院)。通过实行一系列的政治举措,后金汗国改变了原来简陋的国家行政机构的局面,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家行政机构。他在位时期又重用大批汉族大臣,比如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高鸿中等,他们的到来给后金注入了新的血液。

经济上颁行了《离主条例》,解放了大批汉人奴隶,缓和了东北境内的满汉矛盾。宣布对大牲畜实行保护政策,禁止滥杀牛、马、骡、驴,禁止牲畜践踏农田。大力提倡种植棉花、推广纺纱织布,积极支持开矿冶炼,创办冶炼厂。使后金摆脱了经济凋敝的状况,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国力也随之增强了,从而为进一步向外扩张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

文化上皇太极非常重视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他命令官员达海翻译了许多汉族的书籍,至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七月达海逝世时,经他手已翻译成帙的汉籍有《刑部会典》、《素书》、《三略》、《万宝全书》,及正在翻译中的《资治通鉴》、《六韬》、《孟子》、《三国志》等。同时又命达海对老满文进行一番改造,形成了新满文。

清太宗皇太极简历(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4)

爱新觉罗皇太极

在进行内部建设的同时,皇太极也在密谋着灭亡大明王朝,进军中原。后金天聪四年(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皇太极率领大军绕过明朝坚固的宁锦防线,取道蒙古深入中原,打到了北京城下,北京城危在旦夕,明思宗朱由检命镇守边关的袁崇焕救援京师,袁崇焕击败了皇太极的大军。皇太极在此战役后见识到了袁崇焕对后金的威胁有多大,于是他利用朱由检多疑的特点,使用反间计借朱由检的车除掉了袁崇焕。袁崇焕一死,明朝“最强的防线”也崩溃了。后金将领纷纷要求攻打北京,但皇太极拒绝了,他知道虽然明朝的首都可以被攻破,但明朝的国力依然很强大,不可能一举吞并,所以他选择了撤军。也是在这场战役后皇太极才下令对后金国内进行改革。

好了明朝与后金的战事就先放一边,将下来我们将目光放到朝鲜和漠南蒙古,先说朝鲜。

朝鲜是明朝的附属国,从明太祖时期双方就已经有了宗藩关系,朝鲜一直向大明王朝进贡。一方有事,另一方也会支援。比如在成化犁庭中朝鲜就出兵帮助明朝围剿女真人,明朝也在日朝战争中出兵击败丰臣秀吉。在萨尔浒之战中朝鲜也出了一部分兵力帮助明朝。皇太极也是揪住了朝鲜支援明朝这一点,就决定发兵征服朝鲜。

后金天聪元年、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皇太极派遣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率八旗兵3万多人进攻朝鲜,后金攻破青州、定州及汉山城,过青泉江进攻平壤,渡大同江,进逼王京(开城),朝鲜国王李宗逃往江华岛,派使者前往阿敏驻地求和。阿敏命刘兴祚随来使同去江华岛商讨和约条款。后金提出要朝鲜断绝和明廷的关系,派王弟李觉赴后金为人质,每年向后金进贡。在后金强大军事压力下朝鲜政府被迫签订江都和约。后金退出朝鲜。但朝鲜未没有完全臣服于后金,后金退兵之后,朝鲜马上向明朝“疏奏被兵情节”。崇祯帝在答诏中对朝鲜被迫与后金媾和的行为表示谅解,同时表彰朝鲜“君臣大义,皎然日星”。

清太宗皇太极简历(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5)

为了一劳永逸地征服朝鲜,皇太极又于清朝崇德元年、明朝崇祯九年(1636年)发动了第二次对朝战争,这次他御驾亲征,带着十五万大军跨过鸭绿江,一路上清军连败朝鲜守军,直逼朝鲜京城下。朝鲜国王李倧逃往南汉山城,清军包围南汉山城,击败了朝鲜各地的勒王军队,切断了补给线。清军又攻占了江华岛。李倧走投无路,只得出城投降,与皇太极签订了和约。和约中规定,朝鲜向清朝称臣,成为清朝的属国,使用大清年号,每年必须送纳大批贡品,并将自己的儿子送向大清作为人质。皇太极攻取了皮岛,全歼皮岛明军。至此清朝解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粉碎了明朝的东江防线,既控制了朝鲜,又削弱了明朝。

接下来是清朝要解决的是漠南蒙古。元顺帝北逃之后,草原形成了成了鞑靼和瓦刺两大集团,时间到了明朝末年鞑靼分裂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瓦刺被称为漠西蒙古。

清太宗皇太极简历(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6)

林丹汗画像

漠南蒙古察哈尔部出了个首领林丹汗,这个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林丹汗一生致力于恢复成吉思汗时候的蒙古汗国,为此他四处征战,将漠南蒙古诸部置于统治之下。

后金天聪二年(明崇祯元年,1628年),皇太极联合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部、喀尔喀等归附蒙古各部率军与后金军会合,共同出征察哈尔部。但因为科尔沁首领奥巴台吉与出征大军会合后,仅袭击察哈尔边境数户后,便私自返回;科尔沁其他各部首领由于没有得到奥巴指令也纷纷错过出征。由于强盛的科尔沁部没有前来会师,皇太极认为在察哈尔部还有一定反击能力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十分危险,所以率军只攻击西拉木伦河流域东侧的席尔噶、锡伯图、英、汤图四路,翌日又追击至大兴安岭南麓就匆匆撤军,没敢进一步深入察哈尔境内,给其致命的打击。

后金天聪五年(明崇祯四年,1631年)十一月,此时的林丹汗击溃哈喇慎、土默特、鄂尔多斯等三部,还得到了明朝贸易上的支持,可以说这是他自西迁以来的巅峰时刻。但是林丹汗覆灭的种子也已发芽,他在征战途中得罪了大多数蒙古封建主,使他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离统一蒙古的梦想也越来越遥远。漠西和漠北原本就不臣服林丹汗,漠南诸部则在林丹汗的打击下纷纷东投后金。林丹汗虽获得富庶的右翼故地,但因为战争和天灾,畜牧匮乏,各部人民流离失所。加上塞外地区下霜时间早,田地颗粒无收,瘟疫流行,蒙古诸部几入绝境。

后金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三月,皇太极在看到了察哈尔部内外离心、国困民乏的机会,决定发动对林丹汗的决战,皇太极派遣使者告谕归降后金的各蒙古贝勒,命他们统帅所部兵马来与出征的后金军会合。这次后金得到了更多蒙古部落的响应,各部落和后金军加起来有10万。后金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四月二十九日,后金军进入察哈尔境内,全力追击林丹汗军主力。皇太极分兵三路穷追林丹汗41天,五月下旬进驻归化城,得知林丹汗已渡黄河而去。遂停止追击,经宣府、张家口返回。经过此战后金重创了察哈尔部,使其再无反扑之势。

林丹汗亡命青海,逃难过程中部众大量流失,林丹汗的两翼大总官塔什海、虎鲁克寨桑投降后金。同时他又缺少粮食的情况,甚至到了杀人而食的地步。后金天聪八年(明崇祯七年,1634年),林丹汗在青海大草滩患痘病卒。他的儿子额哲成为察哈尔部的可汗。后金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1635年),皇太极派多尔衮、岳托、萨哈璘、豪格率军远征察哈尔余部。额哲与母亲苏泰太后投降。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国自此灭亡,漠南蒙古也全部收归后金版图。

在征服漠南蒙古后,皇太极还获得了传国玉玺,有了传国玉玺之后皇太极终于有了称帝的法理。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盛京(今沈阳)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崇德,改族名女真族为满族。自此女真(满族)历史进入了新的时期,大清王朝276的历史也由此开始。

皇太极的武功还有在崇德四年至五年(1639年—1640年)发动了征服索伦部的战争,最终统一了索伦诸部,派军队在黑龙江北岸的索伦村屯驻守,将鄂温克部落以氏族为单位编成佐,任命氏族酋长为章京(佐领),并规定了索伦部众按时向盛京纳贡的义务。每个鄂温克男丁,都要交纳貂皮一张作为贡赋。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清朝在黑龙江以北索伦部的广大地区建立起有效的统治。

在建设内政和征服朝鲜、漠南蒙古、建立大清王朝之后,皇太极终于有了与明朝决战的实力。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皇太极派将领阿济格等领兵出战,俘获人畜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生擒总兵巢丕昌。清崇德四年(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三月,清军攻破山东济南府,俘获人口二十五万余,清军最大的损失是扬威大将军岳讬死于军中。

清崇德六年(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八月,皇太极不顾自己的病情,毅然抵达战场,指挥战局,皇太极带着病情指挥战局的举动鼓舞了清军的士气。而清军也在皇太极的指挥下打赢了这场胜仗。这便是明清历史上除萨尔浒之战外,另一场关键的战役——松锦之战。

清太宗皇太极简历(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7)

明朝的九边重镇

清太宗皇太极简历(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8)

祖大寿雕像

清军在松锦之战的战果是攻克塔山、杏山,并毁二城,歼灭明军五万余人,降服松山、锦州,占领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的全部城镇,招降了明朝将领祖大寿。彻底摧毁了明朝的九边重镇,明朝北边防线被清军瓦解,此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

清太宗皇太极简历(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9)

松锦之战示意图

松锦之战是明、清在辽西战场的最后一仗,可以说是皇太极一生军事生涯中最精彩之作,也是中国军事史上围城打援的范例。这场战役也是清军入主中原的定鼎之战。

清崇德七年(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皇太极发动了生前最后一次对明战争。他对这次军事行动提出了异乎寻常的要求,即注意明朝和农民军的动向及应采取合作的态度。这次进军的统帅是奉命大将军阿巴泰等,两翼大军分别从界岭口及黄岩口骑墙而入,长驱南下,至山东兖州,计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败敌三十九处,获黄金二千二百五十两、白金二百二十万五千二百七十两,俘人民三十六万九千口及牛马衣服等物。但是就在这样的大胜利面前,许多文武大将提出直捣山海关时,皇太极仍坚持既定国策,不轻易冒险。

清太宗皇太极简历(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0)

皇太极时期的大清王朝疆域版图

经过皇太极十几年的对外征战,后金由一个连东北都没有统一的小汗国成长为一个东北起库页岛,东临鄂霍茨克海,西北迄贝加尔湖,南至长城,西南到宣府镇、大同镇边外,西达青海,北跨外兴安岭的东北亚强国。在他的统治下,清朝已经有了入主中原的实力。

同时皇太极的文治使后金(清朝)逐渐成熟起来,不再是那个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落后的游猎汗国,而是一个拥有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封建王朝,皇太极还能在后金汗国排汉、挤汉的条件下,重用一大批汉人官僚。皇太极实行的一系列制度奠定了大清王朝二百年的基业。

从上面那些作为来看皇太极是真对得起开创之主的称号,他才是大清王朝真正的开国之君。可以说皇太极是整个大清王朝除康熙和雍正外,我最喜欢的皇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