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好吃嘛(馊豆汁儿臭纳豆)
大学刚毕业时,到北京出差,当地同学发了一张照片,并问:"哥们儿,看这个您要不要来一杯?"
一看照片,浅绿色,光洁丝滑,热气腾腾的绿豆浆。太好了,正想喝点什么,于是回答:赶紧来一个!"
待同学来到酒店,带着诡异的微笑将"豆浆"递过来,"赶紧趁热喝吧,老北京特色"。
"哪来的自信?不就一破豆浆吗,哪儿没有!"我嘟囔着说。
见状同学忙说,"这可不是你家那儿的豆浆。您呀,仔细尝着!"
撕开塑料封膜,热气扑倒脸上,迫不及待地来了一口。入口柔和,但没家里豆浆醇厚。几秒钟过后,一股怪味儿袭来。赶紧吐了出来。
面对笑的前仰后合的北京哥们。学着他的口气:"滚你丫的,就用过期豆浆招待哥们!"。
口中的馊吧味儿一股股上涌,一次次冲击着味蕾。看着同学拿起来若无其事的喝给我看。没明白过来他怎么不怕馊呢?为了坏我自己也忍着喝过期豆浆?
咽下后,同学镇定自若的讲了起来,"哥们儿,我可没说过这是豆浆。学着点,是豆汁儿。我们老北京特色!再丫的喝两次,保您喜欢上。"
老北京豆汁儿?又不是第一次来,我怎么没听过!将信将疑的瞅着同学,打开百度。还真有,跟豆浆长的差不多,怎么味道差别这么大?
豆汁儿,是以绿豆做原料,淀粉分离制作成粉条等食品后的残渣经过发酵形成的。是老北京特色传统小吃。
历史悠久的豆汁儿,早在辽宋时期就风行于北京地区。原本盛行于普通百姓中。
1754年,对美食颇有见地的乾隆皇帝收到关于豆汁儿的奏本,命人将豆汁儿引入宫中。召集群臣共饮,成为宫廷饮品。
清代《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记述:"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还记录:"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
一盘炸的焦黄的焦圈儿,一小碟芥菜丝儿配上辣椒油,可谓是豆汁儿的黄金搭档。
老北京人都说,不能喝豆汁儿的人,算不得北京人。
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一生酷爱豆汁儿。并总结了喝豆汁儿的"三妙":一是酸中带有馊腐怪味;二是烫的需要吸溜吸溜地喝;三是咸菜辣的舌尖儿发麻。
豆汁儿虽然是老北京人的最爱,一直流行于北京城及河北部分地区。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传播到其他地方。也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喜欢几次就能喝上瘾的"泔水"。
豆汁儿的起源已经无法实证考究。这种怪味饮品其貌不扬,却能给人体带来惊人的好处:"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并能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降燥等功效。"
这可能就是老北京人爱喝豆汁儿的原因吧。
将绿豆泡至可去皮后加水磨细成浆,倒入发酵缸中,上层分离出来的泔水味的发酵浆水就是头道豆汁儿。经过一夜的沉淀,去除浮沫。再二次沉淀才形成真正的豆汁儿。
锅内少量凉水急火烧开,倒入豆汁儿烧开至翻滚,即可随盛随喝。
我国豆制品及豆制品衍生品种类繁多,豆汁儿,豆浆,豆皮儿,豆腐,豆腐乳,豆腐脑……数不胜数深受百姓喜爱。
同样作为豆类衍生物的纳豆是为数不多能与豆汁儿臭味相投的食物。
纳豆,气味臭,有黏性,拉丝,入口顺滑。现代人多认为是日本人的发明。事实上,纳豆起源于中国秦汉时期,兴于日本。
日本古书《和汉三才图会》记录纳豆发明于秦汉时代,始于中国的豆豉传播到日本寺庙后基于各地区特色传承出不同种类纳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侵略者营养与医疗物资匮乏,将纳豆定为军需品之一。用于军队营养补给,同时预防疟疾等传染性疾病。
日本海军江口有大校撰文强调食用大豆的重要性。提升体内蛋白质水平、杀菌、消炎、助消化、增食欲。
除上述好处,纳豆中因含有皂素、异黄酮、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叶酸、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元素及矿物质。长期食用,具有降血压、溶血栓、抗肿瘤、防止骨质疏松促凝血及延缓衰老的功效。
战争中,侵略者理应付出沉重代价。类似纳豆用于食疗等优良方法,值得借鉴。
同为豆类衍生品,豆汁儿和纳豆用料不同,做法差别也较大。将黄豆蒸后加入纳豆菌混合放入发酵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成为纳豆。现在也出现用黑豆等材料制作。
相隔数年,第一次喝豆汁儿的痛苦经历,依然记忆犹新。工作日益繁忙,同学见面机会越来越少。现在每逢出差到北京,同学都会带着我走很远去二环一个胡同里的一家小豆汁店。站来狭窄的巷子里来袋儿豆汁儿。
渐渐地,豆汁儿也成了我美食菜单中的一部分。今年夏天,带儿子去北京,恰巧同学不在。凭着记忆走街串巷也要找到那家豆汁儿店。
同学特意打电话交代,一定要去胡同里那家。现在城里的豆汁儿老店越来越少了。赶紧带儿子去尝尝当年叔叔给他爸爸买的"豆浆"。
走了很久才找到那家豆汁儿小店。指着问儿子喝不喝。儿子兴奋地蹦了起来,"我要喝豆浆"。交钱时心想每次纳豆都能吃一小盒的儿子没准第一次能比他老爹强!
外地忙工作的老同学似乎不太放心,又发来视频。接通后我抢先说,"看我找到这家店了"。
这时儿子接过头发已经花白的大爷递来的豆汁儿,迫不及待地来了一口。哇的一声吐了出来,"爸爸,这豆浆怎么坏啦?"电话那边传来同学爽朗的笑声。
一边看着视频上头发不再浓密的老同学,一边接过豆汁儿猛灌一口。告诉儿子,这不是豆浆,这是老北京豆汁儿。
胡同里的豆汁店越来越少了,很是庆幸这家小店依然营业。味道依然"馊的那么纯正"。或许是同学情早已融在了这袋儿豆汁儿中。对于儿子,很愿意带他品尝各地美食。也一定有机会来尝试几次豆汁儿。
现在,如果一杯豆汁儿和一碟纳豆摆在面前,你会选择尝试哪个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