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电影客途秋恨(香港第一女导演许鞍华的半自传电影客途秋恨)

香港最负盛名的女导演许鞍华,由她自身经历改编的电影《客途秋恨》,理应是这位导演的特别之作。

事实上,该影片也获得了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奖。

主角晓恩由巅峰期的张曼玉主演,许鞍华自己亲自执导,电影贯穿了许鞍华幼时的成长,跟母亲的关系,英国求学的成长,以及跟母亲一起拜访母亲故土并一起成长的故事。

透过这部影片,也能一窥这位导演身上的冷静坚韧和温情。

孩子成长的苦与乐

晓恩(张曼玉饰)成长于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澳门,举国上下百废待兴。当内陆城市高歌猛进搞生产的时候,作为殖民地的澳门却是一派宁静。

跟现在的很多小孩一样,晓恩成长于爷爷奶奶膝下。爷爷奶奶慈祥细致,爷爷又是上一辈文化人,有诗书礼仪和老人关爱,晓恩是个被人疼被人爱的快乐小姑娘。

许鞍华电影客途秋恨(香港第一女导演许鞍华的半自传电影客途秋恨)(1)

只是,你用几分钟的时间凝视这个家庭,就会发现一些古怪。

隔代养育多是因为父母忙碌无暇照顾孩子,晓恩却不同,父亲像极远方的客人,妈妈却日日陪伴身边。

但是,妈妈严肃而孤僻,极少说话,仿佛跟整个世界,包括晓恩格格不入。

可晓恩却是妈妈够得着的唯一亲密的人。

晓恩像是一架天平,一边是温和的爷爷奶奶,一边是搞不懂的妈妈。

晓恩自然偏向了爷爷奶奶。所以,当妈妈跟着爸爸去香港的时候,晓恩坚定地选择留了下来。

随着晓恩的长大,爷爷奶奶跟着叔叔去了内陆,少年晓恩被“投放”到香港,那个有爸爸妈妈和妹妹的家庭,大人们都说,那是她“应该的”归处。

应该的却不是合适的,晓恩成了新家庭里的古怪,从此开始了她痛苦的成长裂变。

许鞍华电影客途秋恨(香港第一女导演许鞍华的半自传电影客途秋恨)(2)

妈妈的另一面

如果跟一个人认识的时间足够长,分开的时间也足够长。

那么,记忆中的他和重逢后的他,多是不一样的。

晓恩再遇妈妈已经是自我意识正在扩张的青春期,记忆中严肃寡言的妈妈,突然就成了爸爸面前恃宠而骄的小娇妻。

父亲回到家,妈妈正在跟朋友打麻将,晓恩刚刚放学回来。父亲边脱大衣边安排晓恩去做饭,转而喜笑颜开地坐在太太身边嘘寒问暖。

作为女儿的晓恩,是愤怒的,也是疑惑的。

而这一切的答案都在父亲得一句话里:其实,你妈妈是日本人。

许鞍华电影客途秋恨(香港第一女导演许鞍华的半自传电影客途秋恨)(3)

有了答案,青春期的少女却没有解决办法。

带着疑惑离开,跟母亲一起踏上故土已然是留学回来的很多年后。

许鞍华电影客途秋恨(香港第一女导演许鞍华的半自传电影客途秋恨)(4)

客途秋恨

张国荣跟梅艳芳的《胭脂扣》里面,有这首《客途秋恨》:

凉风有信 秋月无边 思娇愁绪好比度日如年……

许鞍华电影客途秋恨(香港第一女导演许鞍华的半自传电影客途秋恨)(5)

这首歌也存在晓恩爷爷的录音机里,和生活态势里。

晓恩自小听,长大后成了游子,蓦然回首发现妈妈才是那个阔别故土多年的游子。

跟母亲来到日本,一向少言的妈妈在朋友间衣裙流转,游刃有余,那种在熟悉环境里的得心应手,是另一个母亲,也许还是真正的母亲。

《胭脂扣》里说,真的东西是最不好看的。

对晓恩来说,面对真实、真相通常都是痛苦的,这痛苦中又夹杂着愕然。

晓恩看着妈妈写下自己的本名,一句“妈,这是你的名字呀!”换来母亲骄傲又复杂的神情,却是她大半生的日子。

许鞍华电影客途秋恨(香港第一女导演许鞍华的半自传电影客途秋恨)(6)

角色再次对调,在母亲的故土日本,晓恩成了那个听不懂,看不懂,寂寥而无措的人。

跟妈妈抱怨:明天我不要跟你们出去了,我都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

妈妈嗔笑:才一天你就受不了了。

后面的话,妈妈没说,但晓恩已经懂了,最起码开始懂了。

许鞍华电影客途秋恨(香港第一女导演许鞍华的半自传电影客途秋恨)(7)

我与妈妈,妈妈与我

晓恩曾不理解妈妈,妈妈曾不被她的生活理解。

晓恩的心结是妈妈,而妈妈的心结是故土。

晓恩跟妈妈一起前往妈妈的故土走一遭,妈妈与我回首往事,我与妈妈面对未来。

一场旅途,用了二十多年,她们终于达成和解。

许鞍华电影客途秋恨(香港第一女导演许鞍华的半自传电影客途秋恨)(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