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

河南地理历史系列热文推荐:
  1. 南京之南,竟然还有一座河南的城市
  2. 安阳的“心”,是如何被鹤壁掏走的
  3. 河南这个城市曾是省会,名字比石家庄还要“高调”
  4. 敢与上海比大,与石家庄、新乡比小的城市
  5. 河南的“新马泰”在哪里,是新乡、驻马店吗
  6. 河南最靠东的城市是哪里?离大海最近的城市又是哪个?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中国有两个很有意思的汉字,都有耳刀旁“阝”和“夹”字,左右两个部件可以互换位置,互换之后不但读音变了,意思也截然不同,而且还是河南很有文化的两个地名。这两个字就是“陕”和“郏”。你知道这两个地方是哪里吗?

有陕西、陕北、陕南,那么陕东在哪?

“陕”字,有三个意思,一是指陕西,二是指河南陕县,三指陕姓。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1)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陕西在地域上也被分为陕北、陕南、关中三个地理单元,那么陕东在哪里呢?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2)

周公召公分陕图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不久病死,周成王年幼,为了维护新建立的政权,以陕塬为界,把周朝的统治区域划分为东西两大行政区,由周朝的开国重臣周公和召公分陕而治。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3)

《史记 · 三十世家 · 燕召公世家》“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也就是说,陕以西地区,周公说了算;陕以东地区,召公说了算。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4)

这里的陕即“陕塬”,“塬”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形式,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高地,大至几十平方公里,小至几平方公里,地形是四边陡,顶上平,当地习惯称之为塬。陕塬位置在今三门峡陕州区,陕州区自东向西有东凡塬、张村塬、张汴塬等塬。其中的张汴塬,就是历史上的“陕塬”。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5)

周公召公分陕时在陕塬立了一根高3.5米的青色石柱,作为界石,现藏于三门峡博物馆。2016之前,陕州区名为陕县。为行文方便,以下仍称陕县。因此陕县成为西周初期两大统治区域的分界线。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6)

陕县地图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7)

陕州区将三门峡市区湖滨区抱在怀中

陕县位于三门峡市西部,面积1609.73平方公里,东与渑池县交界,西与灵宝市接壤,南依甘山与洛宁县毗邻,北临黄河与山西省平陆县隔岸相望,东西南三面环抱三门峡市区和湖滨区。陕州区七普常住人口28.85万。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8)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9)

陕县最著名的景观要数地坑院了。地坑院,又名天井窑院,起源于人类早期穴居,据专家考证,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居中最有地坑院特色的生土建筑之一。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10)

地坑窑院建造十分巧妙,颇具匠心,窑洞与大地相通,卧于大地之中,随大地脉膊跳动,实用价值具有防震功能。艺术功能方面从上往下看,整个窑院为方形,站在院中间看天空,天似穹窿,是天地之合的缩影,体现出方圆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反应,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典型范例。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11)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12)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13)

据不完全统计,在陕州区集中连片的地坑院村落有100多个,分布在区内6个乡镇,有近10000座院子,遗存下来最早的院子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居住已有六代人。代表性村落有庙上村、北营村、曲村。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14)

三门峡人文地图

把“阝”挪到“夹”的右侧,是郏

说完陕县,再把“阝”挪到夹的右侧,说一说郏县。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15)

郏县地图

“郏”字有三个意思,一是郏姓;二是通假字,同“夹”;三是地名,即今河南郏县春秋时期名为郏邑,郑国大夫郏张,因其祖上受封于郏地,故后代遂以封地作为自己的姓。因此,郏县是郏姓的祖庭。郏姓在百家姓中位居三百一十七位。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16)

郏县在河南的位置

郏县地处河南省中部偏西,平顶山市北部,总面积737平方公里,七普全县常住人口57.76万人。1955年,毛泽东主席为郏县写下光辉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17)

提起郏县,就不得不说当地独特美食——郏县饸饹面。郏县饸饹面是河南郏县地区一道用料考究、独具特色,已有千年历史的传统特色名小吃,简称郏县饸饹。郏县饸饹是一种圆形条状面制食品,初以荞麦面为面料,其加入用纯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锅汤及新鲜味美的羊肉,辅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葱花、枸杞等十余种佐料,吃起来不仅味道鲜美,香而不腻,而且有暖胃去寒,滋阴壮阳,保健防病的功能。清末,始以小麦面替代荞麦面,口感营养更胜一筹。《中华风味饮食总》一书称郏县饸饹“舒脾健胃,养生至宝”。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18)

郏县另一著名景点要数“三苏园”了,大名鼎鼎的大文豪苏轼就葬在这里。三苏园位于郏县城西北23公里处的“小峨眉”山下,这里安葬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两兄弟的遗骨和其父苏洵的衣冠。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19)

三苏雕塑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20)

三苏园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21)

三苏坟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22)

三苏园石牌坊: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三苏园景区主要由东坡湖、广庆寺、三苏祠、三苏纪念馆、东坡碑林、东坡中年布衣塑像、金娃迎宾道、苏仲南夫妇墓、梁氏墓和三苏陵园等景点组成。1969年当地生产队浇灌农田时发现了被水冲开的苏仲南夫妇墓穴,发掘出来的墓志铭上写着“……宣和五年十月晦日,合葬于汝州郏城上瑞里先茔之东南巽隅……”(苏仲南系苏辙之次子),后经苏学界专家考证,确定了三苏葬郏的事实。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23)

郏县旅游地图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24)

张良故居

郏县还是谋圣张良的出生地。秦灭韩后,作为韩国贵族子弟的张良身怀丧国之恨,散尽家财,交纳天下豪杰,后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锥击秦始皇。事情失败,隐居在下邳后来率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在沛城遇到沛公刘邦。张良“忠韩佐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终于在公元前202年,辅佐刘邦成就统一大业,建立大汉王朝。张良后来功成身退,托疾隐居于东昏(今河南兰考县)西南的白云山,后无疾而终,史称“古今第一完人”,被尊称为“谋圣”。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25)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26)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27)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28)

汉字不隐藏着中华文化的密码,而且还很有趣。如本期讲的“阝”“夹”互换位置,分别是郏、陕,读音、意思都变了。有的字两个部件交换位置后,读音、意思都没变,如“羽”“立”换下位置,分别是“翌”“翊”,还读yì,还是飞翔、第二天的意思,可以说是相当的神奇。

河南带阳的县级地名(阝夹)(29)

平顶山人文地图

文末彩蛋

图文参考资料:

  1.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网站
  2. 陕州区人民政府网站
  3.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网站
  4. 郏县人民政府网站
  5. 陕州区地坑院景区网站
  6. 郏县三苏园景区网站
  7. 学习强国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