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电影中的科学知识(艺术课堂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

电影特效技术的飞速发展,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科幻影片,其中以人工智能为元素的影片也是圈粉无数,尽管有些影片历时久远,却依然堪称经典,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期的《艺术课堂》,杨俊蕾老师将和我们重温两部经典的科幻类电影,就让我们一同徜徉在那些充满未来和科技感的镜头里,开启一段奇幻之旅。

人工智能电影中的科学知识(艺术课堂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1)

本期导视

嘉宾介绍

杨俊蕾,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专业领域:影视美学,西方经典文艺理论,视觉文化研究与文本批评。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专家库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体育总局电影文化专家库成员,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亚新奖选片人,上海影视评论协会理事,《文化产业》编委会委员,《南京社会科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论坛》审稿专家等。

科幻影片《2001太空漫游》

人工智能电影中的科学知识(艺术课堂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2)

《2001太空漫游》海报

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它用最写实却又炫目的视觉特效第一次将太空旅行搬上银幕,可谓太空探险的开山之作。

影片《2001太空漫游》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该影片改编自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的小说,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

人工智能电影中的科学知识(艺术课堂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3)

斯坦利·库布里克

影片讲述了一块黑色石板树立在史前的猿人面前,在此巨石的指引下,他们学会将骨头当作工具和武器,去猎食动物并收复了被同类枪占的失地。同样的黑色石板还多次出现在宇宙中,并带着某种神秘的寓意。

2001年,为了寻找黑色石板的根源,人类开展一项木星登陆计划。木星登陆计划的飞船搭载着两位飞行员,还有三名处在冬眠状态的科学家,以及一台掌控整个飞船的、具有人工智能的电脑“哈尔”。从而展开了一场有关于两位飞行员与电脑哈尔之间的较量。当飞船飞抵木星,飞行员鲍勃终于关闭了电脑哈尔,而当他坐着太空舱驶离飞船之时,却遇到了黑色石板。鲍勃迅速老去,在垂死之际,第四块石板出现在床边,石板将他变成透明光团中的胎儿——星孩,星孩凝视着浩瀚的宇宙,等待未知新生的到来,鲍勃迅速老去,在他垂死之际又被石板变成了星孩。

这个影片当中分为四个“乐章”。人类的黎明,月球任务、木星任务以及未来之后,指向一种无限的未来,带着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在影片中寻找人类的命运在哪里,人类的未来如何走向,以及等待着我们去探索的太空,可以用怎样的影像语言,为我们展现出一番壮丽而恢弘的视觉景象。

在历经了半个世纪之久,这部影片中的精彩画面仍然让人记忆犹新。有一个很著名的蒙太奇。猿人第一次拿到的一块兽骨,这个兽骨是工具,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当猿到人的行进过程,以及进化的质的飞越,就是人不同于其它动物,我们可以使用工具。这个工具的到来,和一块神秘的大黑石有关。这块石头在影片当中,被设定为有四百万年的历史,它可能是一种能源、是天外来客或者是一种外星的高级智慧等等,都是对于人类的历史与未来的一种艺术的想象。  

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英文名是2001:A Space Odyssey,意思是太空当中的人类远行。远行往往有两个方向,第一是探险,第二是回家返乡,究竟是向外地探索,还是再一次回到家园。这在太空探险类的科幻影片当中,一直是我们永恒的主题。而对于斯坦利库布里克来讲,这部影片的开山之作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在之前蒙太奇接下去的画面里,这块兽骨就变成了在太空当中,正在飞行的一个飞行器。兽骨的形状和太空飞行器的形状,非常奇妙地吻合了起来。这个被称为历史上最有想象力的一个蒙太奇画面,从兽骨到飞行器。当星空在人类的视野当中展现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对于浩瀚的星河,在过去的镜头中都是难以逾越的界限。

在木星任务这个主题中非常有趣的是和机器人有关,和电脑系统有关,可以说这个“哈尔”是人工智能的最初模型,作为一个电脑控制系统。它控制着整个发现号的,这个飞船的运行,以及对于木星的探索任务。

库布里克为Hal这个电脑机器人,他所采用的形象,是一面指示灯,是在红色的背景中心,有一个永远不熄灭的黄色的灯。是一个静止的画面,但同时我们能够听到Hal和宇航员之间的,一次又一次的对话。

“哈尔”甚至认为自己绝对不会出错。但事实证明,哈尔是库布里克笔下所有没有同情心的最冷酷、最自恋、最邪恶的一个,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主要标志之一。

影片《银翼杀手》

人工智能电影中的科学知识(艺术课堂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4)

影片《2001太空漫游》引发了人们对于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矛盾的讨论,而在另一部经典的影片《银翼杀手》中,关于基因技术和仿生人的话题,也同样满载了人们对于未来科技的种种猜想。

《银翼杀手》是80年代最为优秀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科幻电影,弱光下的摄影镜头和未来光怪陆离的场景都成为了该影片的经典。今天的《艺术课堂》中杨俊蕾老师和我们一同解读这部电影作品。

《银翼杀手》根据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在1968年所发表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所改编的。

影片《银翼杀手》的故事发生在2019年美国洛杉矶为,一群与人类具有相同智能和感觉的复制人冒险劫持太空船回到地球,想在其机械能量即将耗尽之前寻求长存的方法。洛杉矶银翼杀手警察派遣精英戴克追踪并消灭这些复制人,但是当他与美丽的复制人瑞秋相遇时,两人之间发生了感情,他开始左右为难。当戴克准备带着瑞秋逃离自己副手的追捕时,却发现自己其实也是一名复制人的真相。在追杀复制人的过程中,人类逐渐失去了人性,而复制人却越来越有人性,使得人们反思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影片中所呈现的未来社会的文明已经崩溃,一改往常科幻电影中未来世界给人一尘不染、秩序井然的印象。先进的仿生人技术与人类生活交织在一起,充满了颓废的美感、伤感忧郁。在反乌托邦的世界里,始终贯穿着对人和人的价值的思考,一方面人类试图消灭由自己亲手制造出强于自己的仿生人,而另一方面仿生人为了生存的权利与人类斗争,从而我们不得不透过仿生人的命运来反思自己关于生命和人性的哲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