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斩曹操(正史中的诸葛亮痛骂王朗)
诸葛亮骂死王朗,这是演义小说和电视剧中的故事,这故事中有一个巨大的漏洞:王朗可是敢跟东莱太史慈和小霸王孙策单挑的悍将,诸葛亮在两军阵前骂他,就不担心王朗恼羞成怒来个斩首行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斩曹操?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斩曹操
诸葛亮骂死王朗,这是演义小说和电视剧中的故事,这故事中有一个巨大的漏洞:王朗可是敢跟东莱太史慈和小霸王孙策单挑的悍将,诸葛亮在两军阵前骂他,就不担心王朗恼羞成怒来个斩首行动?
王朗敢跟太史慈和孙策单挑,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两阵对圆,王朗和孙策同时出马,两人先是一场骂战,然后就要开打,太史慈抢在孙策之前出手,“王朗拍马舞刀”,跟太史慈刚打了几个回合,双方就开始混战,结果是“周瑜与程普引军刺斜杀来,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昕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闭城门。孙策大军乘势赶到城下。分布众军,四门攻打。王朗在城中见孙策攻城甚急,欲再出兵决一死战。”
王朗能跟太史慈交战数回合不败,在孙策、太史慈、周瑜、程普等人围攻之下突出重围,可见此人不是一般的强悍。退守城中的王朗还有勇气要杀出去跟孙策决战,说明他对自己的武功也比较自信。
王朗跟孙策打过两仗,在《三国志· 卷十三》中也有记载:“孙策渡江略地。朗(王朗时为会稽太守)功曹虞翻(善使长矛,降孙策后为骑都尉)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
王朗并没有当过大都督曹真的军师,当然也没有参加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曹魏太和二年的魏蜀之战,那一战曹真和诸葛亮并没有正面交锋:曹魏大将军、邵陵侯曹真的对手是蜀汉中护军、镇东将军、永昌亭侯赵云,诸葛亮和马谡面对的是曹魏左将军、鄚侯、特进张郃。
诸葛亮并没有跟王朗见过面,骂死王朗这件事却并非完全虚构——诸葛亮确实骂过王朗,而且还骂得挺狠,但那是在蜀汉建兴元年(223年)骂的。挨了诸葛亮痛骂的王朗又活了五年,这五年间他步步高升,从御史大夫、安陵亭侯加官进爵为司徒、兰陵侯,诸葛亮的老朋友徐庶徐元直在曹魏当御史中丞的时候,王朗恰好是他的顶头上司。
诸葛亮骂王朗的书信内容,一直保存到今天,这要感谢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的时候,引用了大量史料,同时我们也要小小地鄙视一下陈寿:他当年和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荀勖、中书令关内侯和峤一起整理了诸葛亮的著作,偏偏没有把诸葛亮骂王朗的公开信收录其中。
陈寿将诸葛亮骂王朗的公开信剔除,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因为那封信中不但骂了王朗,还骂了曹操和曹丕,同时还在信中爆了一个猛料:曹操不是病死,而是毒发身亡,诸葛亮并没有说是谁毒杀了曹操,而是留下了一个悬念——如果真相被揭开,很可能会引发曹魏政坛的地震。
读者诸君都知道,章武三年和建兴元年是同一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刘备驾崩、刘禅继位,诸葛亮终于受封武乡侯并开府治事。
按照汉朝的规矩,丞相必然封侯并开府,但是刘备反其道而行之,在任命诸葛亮为丞相的时候,连个关内侯的爵位也不赐给诸葛亮,更不让他拥有自己的人马班子开府治事,于是诸葛亮基本就成了“空头丞相”:实权不如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张飞,也不如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马超,他见了西乡侯张飞和斄乡侯马超也得行礼——有爵位的即使官再小也是贵族,没有爵位,官再大也是“白身”。
刘备不给空头丞相诸葛亮封侯,这让曹魏方面看到了策反的希望,于是在诸葛亮刚刚和李严分别执掌蜀汉军政大权之际,曹魏司空王朗、司徒华歆、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纷纷给诸葛亮写信劝降。
这五个人劝降信的内容大致相同,不外乎“陈天命人事”,欲使诸葛亮“举国称藩”,跟孙权享受同等待遇。
如果换一个人,看到这些代表曹丕意思的劝降信,可能就权衡利弊,甚至可能假意答应,从曹魏那里忽悠一些物资。但是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天日可鉴,他觉得这封信写给自己而不是写给刘禅,既是离间之计,也是对自己的侮辱,于是他并没有一一回信,而是以公开发布教令的形式,把王朗等人痛骂了一顿:“二三子(你们这帮家伙)各以耆艾之齿(六十曰耆,五十曰艾),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王莽)之功,亦将偪于元祸苟免者邪!纵使二三子多逞苏、张(苏秦张仪)诡靡之说,奉进驩兜(尧舜时的部落首领,四凶之一,被放逐于崇山 )滔天之辞,欲以诬毁唐帝(唐尧,不是李渊或世民),讽解禹、稷(唐尧时为相),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正人君子不干你们这样的厚颜无耻之事)。”
这样痛斥曹魏重臣的公开信,已经投降的陈寿自然不敢将其收录于《诸葛亮集》之中,但这还不是诸葛亮骂人最狠的言语,他还在公开信中痛骂了曹操和曹丕,尤其是他骂曹操的那段话,别说是陈寿不敢收录,就是曹丕看了,也得脊梁沟冒冷汗:“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於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毒而死。”
有人解释说“感毒”是心怀怨恨的意思,但是我们细看当时的史料,就会发现真要是怨恨愤怒而死,那将是另一种说法,比如荀彧被曹操气死,说的是“以忧薨”,于禁被曹丕羞死,写的是“惭恚发病薨”。
诸葛亮不说曹操“忧死”、“惭恚死”,却说他“感毒”而死,也不是没有依据的,《魏书》记载了曹操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太祖又好养性法,亦解方药,招引方术之士,庐江左慈、谯郡华佗、甘陵甘始、阳城郤俭无不毕至,又习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鸩酒。”
曹操吃野葛,一次能吃一尺,还时常喝点鸩酒解闷儿,也不知道是他在培养自己的抗毒能力,还是嫌自己的命太长了。
不管怎么说,一向以知己知彼著称的诸葛亮说曹操“感毒而死”,肯定是有一定依据的,于是我们就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如果曹操真的是毒发身亡,那么下毒之人究竟是谁?
我们在《魏书》记载中找到的第一个嫌疑人,就是曹操自己:魏晋士大夫名士们总喜欢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详解了魏晋贵族乱吃药的严重后果:“药性一发,稍不留心,即会丧命,至少也会受非常的苦痛,或要发狂;本来聪明的人,因此也会变成痴呆。晋朝人多是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的,大约便是服药的缘故。”
除了曹操本人,另一个嫌疑人,可能就是继承魏王爵位并篡汉称帝的曹丕了——曹丕也是个“吃药行家”,我们在《三国志·卷二·文帝纪》中也能窥见一些端倪:“(黄初)七年春正月壬子,行还洛阳宫,三月,筑九华台。夏五月丙辰,帝疾笃,丁巳,帝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
曹丕年纪轻轻就挂掉了,而且是属于暴毙——从上面的记载中我们能发现,曹丕死前的一两个月,还在出门旅游和大兴土木,一点也看不出有病的样子,他只活了四十年,也是因为吃药吃多了:“魏文帝黄初三年,武都西都尉王褒献石胆二十斤,四年,献三斤。”
石胆是古代矿物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之首,有剧毒。曹丕喜欢吃石胆,当然也会献给曹操吃,六十六岁的曹操受不了这种带结晶水的硫酸铜的毒性而一命呜呼,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曹操真是毒发身亡,曹丕身上都有洗不清的嫌疑。
除了曹操本人和他的世子曹丕,我们还能从演义小说中找到第三个下毒者,那就是曾经把曹操射掉两颗门牙的魏延魏文长。
魏延是一员悍将,但却不是一个谦谦君子,而在当时,在箭头上淬毒,也是习惯性操作,关羽在樊城被曹仁射伤最后导致刮骨疗毒,就是因为曹军用了毒箭——毒箭在当时并不是稀罕物,曹军用得,魏延也用得。
曹操六十六岁薨逝,在当时不算短命,诸葛亮在痛骂王朗的公开信中说曹操“感毒而死”,是故作惊人之语还是有确凿证据,这一点笔者也不敢妄下结论,最后只好请读者诸君慧眼明辨:诸葛亮这番话的意思,是说曹操被人毒死吗?如果曹操真是死于毒发,那么下毒之人又会是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