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为什么要回乡偶书(贺知章2首回乡偶书)

一位诗人,他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史料记载的状元,并且是李白走向仕途的引荐人,他37岁中进士、状元,从此走出家乡,走向仕途,这位诗人就是唐朝文坛的贺知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贺知章为什么要回乡偶书?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贺知章为什么要回乡偶书(贺知章2首回乡偶书)

贺知章为什么要回乡偶书

一位诗人,他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史料记载的状元,并且是李白走向仕途的引荐人,他37岁中进士、状元,从此走出家乡,走向仕途,这位诗人就是唐朝文坛的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是一位年少成名的诗人,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他才华横溢,也很惜才,当他看到李白的诗文后,甚是喜欢,遂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

贺知章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风豪放,人称“诗狂”。从他的诗作中,足见功底。

贺知章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望着梦里的故乡,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不禁感慨万千。想着自己外出做官已经五十多年,当初正是风华正茂,如今回来虽然乡音未改,但已是两鬓斑斑。

贺知章正在感叹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几个孩子注意到了他,笑着围过来,问他从哪里来?

“笑问客从何处来”,对诗人来说是重重一击,自己落叶归根时,于家乡已是形同路人,哀婉之情,久久不绝。于是,挥笔写下一首诗。

《回乡偶书》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数十年背井离乡,终于回来了,亲朋好友前来探望,并告诉他,这些年来他所认识的旧友玩伴大都已去世。诗人叹息客居他乡的时间太长,转眼人已老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伤感。

这时,诗人的目光转向门前的镜湖,在春风的吹拂下泛起阵阵涟漪,一如从前,现在没有变的也只有镜湖水了。时光匆匆,转眼物是人非。诗人不由得写下第二首诗。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这两首诗,作者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仿佛从肺腑中自然流出,朴实无华,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便被引入诗歌的意境。像这种源于生活、发自心底的好诗,是难能可贵的。

读了贺知章的这两首诗,也深有感悟:

一、诗贵有真情实感

真情流露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我们写作,应忌假、大、空,而是要写心底真正的声音,这样的作品才有血有肉,才有灵魂。

二、以点概面

写作,要善于从细节处表现中心。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就把作者回归故乡后,那种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苍凉之感展露无遗,言尽而意未绝。

三、传统思想的体现

这两首诗,也表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落叶归根。

不知道这两首诗有没有唤起你的思乡之情?漂泊在外,就犹如天空中的风筝,故乡就是那线轴。

他乡的游子呀,抽空多回家看看,那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是我们永远的根。

你喜欢贺知章的这两首诗吗?欢迎交流。

徜徉古诗词,领略更多的智慧,我们一路同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