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看的老电影(你会进影院看高清老片吗)

2019-11-15 07:59 董 铭

值得看的老电影(你会进影院看高清老片吗)(1)

值得看的老电影(你会进影院看高清老片吗)(2)

值得看的老电影(你会进影院看高清老片吗)(3)

本报特约记者 董 铭

3D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和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分别于11日和15日在国内院线上映,关于老式胶片电影的修复、3D转制、院线重映再次受到关注。这是从艺术和史料价值出发的保护性措施,还是追求票房的纯商业行为?观众们寻找的是情怀,片商们关注的是票房,而真正付出劳动的,则是幕后的电影修复工作者们。

《海上钢琴师》中国首映

由意大利名导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海上钢琴师》1998年上映,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多项大奖,更是许多影迷心中的“启蒙电影”。片中传奇的钢琴师一生和诸多精彩动人的段落迄今仍影响很多人,像周杰伦就曾在自己的作品《看不见的秘密》中模仿《海上钢琴师》里精彩的“斗琴”段落,向前辈致敬。其实《海上钢琴师》从未在国内公映过,很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DVD里,能时隔二十多年在大银幕重温也是一种机缘,4K修复版能最大限度保留原始胶片本色,足以发现当初忽略的细节。

由拍出《指环王》系列的好莱坞大导彼得·杰克逊制作的《他们已不再变老》,则是对原始胶片素材的“再创作”——把仓库中深藏近百年的纪录片重新剪辑、数字化、上色、转制成3D格式。项目委托方英国教育部的原意,正是其史料保护价值和下一代的教育价值,借助4K新技术来让“历史”重焕光彩,其意义远高于票房本身。

电影修复在美国和欧洲已有数十年经验积累,最早可上溯至1973年《拿破仑》修复版的盛大公映。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突飞猛进,再加上早期胶片面临各种损坏的危险(褪色、霉变、酸化等),越来越多的老电影急需进行2K或4K修复,并通过院线、光碟和流媒体等多样平台与今天的观众见面。修复老电影是一项繁琐、细致同时需要思考的技术工作,单片费用从几十万元到上千万元人民币不等,除了对胶片进行数字化处理、矫色调、去划痕、混音轨等工序,对于影像本身能有多大程度上的更改,需要复原到哪个阶段的版本,业内也曾引发争议。譬如美国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代表作《出租车司机》(1976年),在修复过程中就曾发现著名的独白镜头其实是误裁剪画格所致,最后在斯科塞斯本人主持下重新更改在修复版中。上世纪20年代的表现主义经典《大都会》曾于2001年成功修复,却在2008年意外发现另一个更完整版本,于是再花费两年时间重新修复和编排,只求向今人展现最完整的历史原貌。

情怀重于票房

在中国,以电影资料馆、上海电影技术厂为代表的专业机构,早已启动国产老电影的修复工作,从2K升级到4K,追求的是更清晰画质和更完整版本。

2012年,经过多道工序“精修”的《十字街头》《八千里路云和月》一亮相就获得好评,从与意大利博洛尼亚合作的《舞台姐妹》《英雄本色》,到去年上海电影技术厂自主修复的《芙蓉镇》《画魂》,国内的专业修复人士都在摸索中积累经验,像吕乐等当年主创都参与到修复过程之中。与此同时,《画魂》《天书奇谭》等片的修复版重回院线的市场前景仍不明朗。为数不多的商业放映中,王家卫2009年重新编排调色的《东邪西毒:终极版》票房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新龙门客栈》制片人吴思远在2012年花费两百多万修复画质,乐队重新配乐,最终票房仅有644万;《倩女幽魂》2011年的修复重映票房更是只有293万。这些都说明单靠高清画质和复古情怀,目前仍不足以让中国观众走进影院。

若是为了商业效益粗制滥造地“修复”,反而有辱经典的艺术价值,这是广大观众和专业人士不愿看到的。

修复为了保护

有媒体统计,自19世纪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诞生以来,至今全球“存活”的影片仅占问世总量的10%,美国1950年以前的影片一半以上都已遗失。早年仓储环境不当以及胶片材料短寿,让许多经典都无缘留存至今,甚至上世纪80年代的彩色胶片都岌岌可危。近年来,在斯科塞斯等知名电影人的倡议下,许多国家都建立专门机构投入到电影修复工程之中,比如意大利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和修复工作室,每年修复大量世界各地的老电影,还诞生了专放修复电影的“发现电影节”。

电影修复过程也存在风险——并非指修复版上映后的票房风险,而是修复过程中对于珍贵的原始胶片所带来的“不可逆”损伤。比如由阮玲玉主演的早期作品《新女性》,中国电影资料馆委托马克·穆勒等外方修复时,原始负片损毁无法修复,损毁原因双方各执一词。总体来说,这些巨大的工程更多还是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戛纳等顶级影展如今都辟出专类单元,今年上海电影节侯孝贤经典作品《海上花》4K修复版放映时更是一票难求,该片将于12月20日在台湾上映。

“修复就是为了放映”,创建法国电影资料馆的大师亨利·朗格卢瓦如此表示。经典电影需要像文物一般妥善保管,补缺修残;也要让更多观众来欣赏,专家来研究,后辈来学习,才不至于让艺术遗产流失。在票房利益驱动下,有些尚不急于修复的“不太老”的电影,也纷纷打着“4K修复版”旗号重新上映,甚至打出“3D版”噱头,其价值就超出保护性修复的范畴。

责编:王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