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有真实的白灵这个人吗(白鹿原中白灵的遭遇)
前言
《白鹿原》中白嘉轩做了一个梦,梦见白鹿,眼窝里流着泪水,一转眼又好像是白灵,泪汪汪地好像要说什么,结果又不见了,在冰天雪地里,还委曲地叫了一声“爸”,就不见了。多年以后,组织上的人才到白鹿原找到白嘉轩,告诉白嘉轩白灵已经牺牲。碰巧的是白灵牺牲那一天正是白嘉轩做梦的那一天:
“阴历十一月初七!”
最终弄清白灵死亡过程的人是作家鹿鸣,白灵和兆鹏的儿子。到了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白嘉轩早就驾鹤西去了,自然至死也不清楚女儿灵灵死亡的具体情况。而鹿鸣通过翻阅一本专事追述死亡英雄的《革命英烈》杂志时,才发现了母亲白灵的点点信息。
似曾相识的情节在阅读《白鹿原》的时候,读到白灵牺牲这个环节,就想了这个情节与上世纪的电影《北斗》也是非常的相似,《北斗》的主角是申长源和谢桂兰,陕北红军解放了他们的家乡。后来申长源参加了革命,以歌唱为掩护,在群众中宣传革命,给陕北红军传递情报。谢桂兰也被引导到革命队伍中间,并当上了宣传队员。
一次申长源来看望未婚妻谢桂兰时,她却被当成“敌人”送进了监狱。于是申长源为了给妻子平反,踏上了寻找中央红军之路,历经艰险终于找到了中央红军。党中央迅速制止陕北红军队伍中肃反扩大化的错误。申长源和谢桂兰这对患难夫妻,终于在革命部队中获得团圆。小时候看这部电影并没有看懂,只是觉得怪怪的。
不过《北斗》中是谢桂兰获救了,而《白鹿原》里的白灵却在肃反中被活埋,这不得不说这是令人唏嘘之事。
关于陕北红军内部肃反一事历史上在1935年,陕北红军先后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在陕北站住了脚,也因此上了国民党方面的头版。而且这支陕北红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这就是著名的陕北苏维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1934年11月建立。
当中央红军在哈达铺得知陕北根据地的消息后,立即北上,准备和陕北红军会合。可是队伍到达吴起镇,正准备与陕北红军会合的时候,毛泽东等人却发现了一个让大家无法相信事情。当地前来接应的干部,却告知刘志丹已经被抓起来了,关在瓦窑堡,作为陕北红军的最高领导人刘志丹怎么会被抓呢?这到是什么原因呢?
毛泽东和当时中央的负责人洛甫立即研究了这件事。派人马上赶到瓦窑堡去,把刘志丹等陕北红军领导人保下来。
当时不仅仅是刘志丹被关了起来,其他委多高级干部也被关起来了,陕北红军队伍中怎么会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呢?
这与当年上海的临时中央“左”倾问有很大的关系。杜衡还没叛变的时候,曾向上海临时中央报告相关领导人等的“右倾”问题。在执行极“左”路线的上海临时中央的影响下,1935年7月,所谓中央代表朱理治等,来到陕北就是处理陕北红军“右倾”问题,其矛头直接指向刘志丹等高级领导人。
刘志丹当时在陕北威望实在太高,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以任何理由抓起来,那朱理治等人又是为何认为刘志丹有右倾行为的呢?原来刘志丹在建立根据地的过程之中,与旧军队的将领是有些往来,目的就是要策反这些官兵,实施兵变,这中间他争取了很多旧军队的人员,加入到共产党一方,绝不轻易与之硬拼,可是在“左”倾领导人看来,这样的联系行为便成为了刘志丹的罪状。
徐海东和程子华的红二十五军在向陕北进军的过程中,曾经消灭了当时杨虎城部下的警备第三旅,并俘虏了第三旅的旅长。可是该旅旅张汉民同志却是打入国民党军中的地下党员。张汉民本来想利用自己的身份,避免和红二十五军发生直接战斗,使二十五军顺利通过杨虎城的防区。可是双方之间没有直接的组织关系,二十五军并不知道张汉民是自己的同志,结果误杀了张汉民。因为张汉民自称共产党员,并接受刘志丹的领导,一些“肃反”人员对刘志丹更加怀疑。
再则就是红二十五军中发生了“三嘉原缴枪事件”,客观地讲,最初的队伍中确实形形色色的人都有,部队的内部成份也确实复杂。
1932年春节前,谢子长、刘志丹带领队伍在正宁三嘉原进行整编。某一天,一位百姓突然告状,说队长赵二娃带队抢了永宁集市,连一般老百姓的猪肉吊子都提走了。赵二娃本是刘志丹领导的第二支队队长。队委会连忙派人去查,果然情况属实。于是,谢子长决定召集队委会,整顿纪律。在整顿的过程中,赵二娃欲拔枪反抗,被警卫队队长一枪打死,更严重的是整个二支队的枪都被收缴,留下了几十名队员外,其余都被遣散回家。其领导刘志丹也受到了牵连,被软禁了起来,直到陕西省委巡视员到来,把问题弄清楚后才被释放。
这个事件的发生让当时的陕西省委上升到了“敌我矛盾”的关系,也就有了后来杜衡事件。也让上海临时中央对陕北红军存在严重的偏见,因此特派朱理治、聂洪钧等人来西北,对陕北红军进行思想改造。受“左”倾思想影响,朱理治到陕北后,对陕北领导人不信任,没有深入了解当地实情,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这些方案遭到了二十六军将领们的反对和抵制,这更加深了他们对刘志丹等人的成见。因此,更加让他们认为刘志丹等人有问题。
但是即使以中央代表的身份,这些“肃反”人员要抓刘志丹,也不敢轻易下手。要是动了刘志丹,那些指战员不得跟你拼命啊。
于是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写信给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指挥员,要红二十五军的人帮忙去抓刘志丹,而当时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在前线并肩作战,其实红二十五军的指挥员拿到这封信的话,估计也不会执行这样的命令,如果是二十五军的政工人员拿到这封信,情况也许有所不同,因为二十六里也存浓重的肃反情节。
可偏不巧,这封信直接送到了刘志丹手里。因为这个送信的通信员不知道信的内容,只知道是送给军首长的,所以一见到刘志丹就把信交了出来。刘志丹打开一看,要要未是抓自己的,这时候,刘志丹以大局为重的品格就体现出来了。自己直接到了“肃反”办公室出示了这封信,主动让相关人员把自己抓起来。
刘志丹被抓起来以后,陕北根据地的很多相关领导人都被抓了起来,这里面或许就是有《白鹿原》里的廖军长和白灵。刘志丹相信组织上一定会搞清自己的问题的,但忽略了当时“肃反”的残酷性,如果不是中央红军及时赶到,把他们解救了出来,后来就难说了。
刘志丹被解救出来以后见到了毛泽东,第一眼看到毛泽东的鞋都是破的,让他觉得很感慨,于是回来后让自己的妻子同桂荣马上给毛泽东做了一双鞋。同桂荣花两天时间做好了鞋送过去,毛泽东穿上以后感觉非常好,专门夸赞了同桂荣的手艺。
把这些陕北的红军领导人解救出来,应该说是中央红军当时非常英明的决定。当时红一方面军经过草地到达陕北的时候,部队已经不到一万人,而且给养物资严重不足。
而且解救刘志丹等领导人之后,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也因此全力支持了中央红军,拿了最大的力量来迎接中央红军,使红军顺利在陕北站住了脚。
一声叹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有一点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当时的革命斗争的复杂程度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国、共、日几方相互渗透,各方对渗透进来的人员都是深恶痛绝。只是觉得很奇怪的是红军领导人也能被抓,这就叫人无法想明白了。
这里就涉及一到两个名词:“右倾”“左倾”。
在《白鹿原》搞肃反的是毕政委,在面对廖军长对抓白灵提出质疑的时候,毫不退让:
“之所以拘押部分干部,是为了禁绝右倾思潮的蔓延,与潜伏特务有区别。不拘他们就会影响肃反进一步深入工作。”
当时的肃反小组被赋予绝对权力,可以审查一切人包括红军领导人,所以《白鹿原》里的廖军长实际只剩下对敌作战这一项军事指挥权。而且毕政委说:“你也防止右倾思潮冒头。”
这里提到有“左”倾是带了引号的。原来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
这种“左”倾思想则是一种盲动和冒险的倾向。表现为冒进求成,主观上夸大自身的力量,忽视敌人力量的强大和客观存在的困难,对外采取盲目革命行动;在革命组织内部采取无情打击的政策,可以说“左”倾思想对革命队伍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当时上海中央临时政府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当时上海中央局成立以后,曾遭受过敌人三次较大的破坏。三次破坏都与革命队伍中的变节分子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上海中央临时政府就陷入了“左”倾主义。照理说肃清革命队伍中的可疑分子,也没什么大的错误,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能力查清楚每一个真实阅历。因此很多时候就把行为进行了扩大化,很多情况下还加入肃反人员的个人感情因素。
因此就产生了很多冤案和错案,在《白鹿原》里毕政委,最后虽然向周恩来为自己的行为道歉,但是给革命队伍造成的损害却已经无法挽回了。因此,改换了姓名,已无从查找……。因此,《白鹿原》书中白灵的结局,也反映了当时陕北红军内部肃反的历史。
无论如何,陕北红军队伍中许多同志都能以大局为重,始终坚持革命相信党,为西北革命和红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志丹同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