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对事物的认识吗(哲学上所谓的存在)

本文题目是王东岳《物演通论》第一章的第一句可见这一句有多么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哲学是对事物的认识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哲学是对事物的认识吗(哲学上所谓的存在)

哲学是对事物的认识吗

本文题目是王东岳《物演通论》第一章的第一句。可见这一句有多么重要。

这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暂且不提,我还是先来说说为什么读这本书。

大概是前年的下半年,我在手机上无意间看到王东岳先生的讲座视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王东岳先生的有些观点,豁然间就解开了困扰在心中多年的疑惑,颇有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感。

于是我就如饥似渴地不停翻看王老的视频,在视频中又得知王老是有著述的。于是就在网上买了《物演通论》这本书。

在视频中我就得知这本书是极难读的,但为了提高认知,我还是做好了不畏艰苦的心理准备。可还是没想到,其困难程度远远超出我的预想。

说实话,读这本书简直是身心磨难,每个文字都认识,但就是不能把前后文字连贯起来;好不容易把一句话弄懂了,但又不知道前后句什么关系。耐着极大的性子读完一章,却全然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就好像小猴子下山一般,依然两手空空如也。

假如不是我先看到视频,然后才买书,这本书我断然是不会读的;即使读,我也会百般地挑剔,别的不说,只这第一句我就会反对。

什么“哲学上所谓的‘存在’,仅指感知中的对象之总和。”这不是明显的胡说八道吗?宇宙中任何事物的存在,不论你感知与否,它都是客观事实存在啊,不能说你没感知到,它就不存在呵!你这不是唯心主义吗?

明朝有个大人物,也持类似的观点:

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看到没有——你未看此花时,花就不存在,你看到此花时,花已在你的心中。又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大师,而且是主观唯心主义主义的大师。

可是,为什么大师级别的人物,却不约而同地都在极简单明了的问题上犯糊涂呢?

看来“存在”还真的没有我想象得这么简单?

原来,哲学上所谓的“存在”(请注意双引号),并非是指客观事实,而是指能否感知得到,凡被感知到的即“存在”,反之,就“不存在”。

我举个栗子。

施一公在一次演讲当中谈到暗物质和暗能量。他说,就在我现在演讲的这个大厅里,这一段时间内,有成吨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穿墙而过,穿过大厅,穿过我和诸位的身体。听到这样的言辞,你是不是觉得好似天方夜谭或痴人说梦。因为你根本感知不到。难道作为科学家的施一公就能感知到暗物质和暗能量吗?其实,此时此刻的他同样感知不到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呢?这是因为通过诸多科学家对于宇宙天体的观察,合理推测出来的所谓暗物质和暗能量。科学家对于宇宙天体的观察与推测,也属于感知的一部分。此时此刻,暗物质和暗能量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就是“不存在”,而在科学家的感知中就是“存在”,因为如果没有暗物质和暗能量,诸多宇宙现象就无法解释。

我这样说,也许还是有人还不太明白;那我就再举一个真正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事例。

现在正是新冠病毒肆虐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了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新冠病毒”这个讨厌的家伙存在。假如(仅仅是假如)新冠病毒现在还只是生存在某个原始大森林的深处,还未与人类接触过,你还会知道有“新冠病毒”吗?事实上,病毒在地球上还没有诞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时就已经存在了。人类的存在比起病毒来,不知要晚了多少亿年。多少亿年前就已经存在的病毒,由于一直没有被人类感知,所以就不“存在”,一旦被感知,立马就“存在”。

因此,

“存在”就是被感知。

也因此,

哲学上所谓的“存在”,仅指感知中的对象之总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