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草小院自由行热门攻略(天香秘境之探索莺儿之旅)

《如梦令》词曰:天上茕茕白兔,,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灯草小院自由行热门攻略?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灯草小院自由行热门攻略(天香秘境之探索莺儿之旅)

灯草小院自由行热门攻略

《如梦令》词曰:

天上茕茕白兔,

捧出太虚如昼。

一梦到红楼,

玉露杨枝滴后。

抬首,抬首,

今夕雾浓花瘦。

前言

写作是要有点激情的,本来前两天想写一点东西,但世俗的事情有点忙,就错过了。再加上可能写作上也需要理清点思路,那时候思路很开阔,很明朗,很顺畅,但是时间却不允许,所以无法动笔。

其实这个问题提得有点古怪,令人看起来似乎有点头大,问题很小,头有点大。

再仔细看来,这个问题似乎有点颠覆三观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和本人所认知的莺儿本人不太一样,如果按照提问者的思路来回答,就好象以盲引盲,甚至说就象你问路,但被人指错了路一样。有时候人是被故意引向错误路上的,当然了,这里不能说提问者是有意为之。象本人这样的红学级别,当然不可能轻易就能被忽悠了的。

前面几个人的回答也看了一下,大致上都是按照提问者引导的思路去回答。前几天看这个问题,当时好象突然有种感觉,就是一个人如果问你,你老爸看起来好象有点凶哦,是不是这样的?你可能马上会联想到,是哦,好象真是这样哦,我小时候被爸爸经常打,经常教训,苦不堪言,哎呀,你不提起来我都不想起来了,真的他有点凶神恶煞哦,真的象一个坏蛋。

这种问题就是有点这样的误导倾向,让你觉得最后你老爸可能真的象是很凶的一个坏蛋,而且还要你自己去找到答案,不是提问者帮你找答案。你自己找的答案,你能怪谁呢?怪提问者吗?他可不负责任,他只是提问而已,可你已经被误导了,因为你最后得出的问题结论就是你老爸是一个坏蛋。嗯嗯,据说贾宝玉确实经常挨他老爸打,以至于他在精神上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当一看到老爸浑身就会打哆嗦或者害怕。

然后,当时第二个联想就是:前面被误导回答问题的那几个人,如果去炒股的话,感觉会血本无归,因为他们听到风就是雨,盲目投资,如果投得本钱太大,被套牢的话,搞不好会跳楼的,传说中的仙人跳,不知道是不是指的这种情况?呵呵!咱们下面要探讨的莺儿,其中一个情节就属于仙人跳范畴,有兴趣的话大家不妨读下去。

本来嘛,无从回答的问题,还是不要回答的好。所以当时我也打算把问题留给别人答了,自己就不掺和了。但转念一想,这个有点颠覆人三观的问题,也不是不可以回答的。关键点就是,把被颠覆的三观纠正过来就好。而且,虽然整个问题看似很小,但本人仔细探究了一下,发现其中牵涉的问题很大,可以说是红学中比较重大的问题。如果不剖析清楚,也会是很可惜很遗憾的事情。对于红学界来说,也是一种重大的无可挽回的损失。(呵呵,是不是说的有点大了?好象本人是挽救红学的特使似的。)

今天虽然得了点小闲空,但整个人的灵感思维,以及澎湃激情,都有点难以为继,所以感觉人生真的有点意思,你想写的时候,灵感如泉涌的时候,却没有时间;等有时间的时候,灵感已经消失了,你只能凭你现在的思路和记忆去记录一点灵感之余的东西。可能也有灵感的残余,但总之可能不是全貌了。也请大家谅解一下。

既然是涉及到红学中的重大问题,总是要有一点缘起的。所以大家不要介意啰嗦写了一大堆看似题外的话语。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大家看过之后,可以把它忘记,甚至把它丢在风里,都是正确的做法。

这个问题问的重点,是宝钗的首席大丫头莺儿的事情。

别人的丫头咱们在这里就省略了,虽然说每个小姐的首席丫头都可以写一本传记,都是很精彩的故事,不过,我提醒一下,不要随便写,在没读懂《红楼梦》之前,动笔写这些,只是能泛泛而言,没法探究深层次的东西。

这里咱们就重点探讨一下莺儿。

在整个《红楼梦》书中屈指数了一下,宝钗的首席大丫头莺儿闪亮登场的大场面,大概有三次。无独有偶,这三次靓丽登场,都代表着《红楼梦》的重大转折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莺儿的全名叫黄金莺。在《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宝玉道:“你本姓什么?”莺儿道:“姓黄。”宝玉笑道:“这个名姓倒对了,果然是个黄莺儿。”莺儿笑道:“我的名字本来是两个字,叫作金莺。姑娘嫌拗口,就单叫莺儿,如今就叫开了。”

唐代金昌绪有首《春怨·伊州歌》:“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里贾宝玉联想到的,应该就是这首古诗了,虽然他没明说,但估计八九不离十就是这样想到的。当然,这也是作者心里想的。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少妇对远征辽西的丈夫的怀念之情,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申为这是一个守活寡的少妇形象,这个寓意比较符合薛宝钗在《红楼梦》中后来的角色与遭遇。至少在《红楼梦》里面,这段对话是有针对性的点题之处,并不是无的放矢。

前面说过了,莺儿在《红楼梦》中的三次闪亮登场,都是书中的重大转折点。在这里,咱们一一来剖析其中真实原由。也可以说对这三次闪亮登场进行揭密。

长征时期,毛主席指挥红军为什么能经常打胜仗?为什么用兵如神?那是因为当时中央红军有一个重要的军事侦察技术情报部门叫军委二局,专门破译国民党的各类密电,而且能做到随时破译,为中央红军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最可靠的参考依据。

在这里《红楼梦》需要破译吗?答案是:太需要了。百年来,对于《红楼梦》的各种破译及解释,已经是汗牛充栋。不好意思,本来想用台湾陈水扁用过的“罄竹难书 ”来形容的,不过,好象不能随便用。呵呵!

这里插一句,毛主席他老人家也是一位红学专家,曾经对《红楼梦》有过很多精辟的见解。据一本书里面记录,他曾经在一套《红楼梦》里作过很多眉批,不过这套书他借给了一位朋友看,后来这部他评点过的《红楼梦》就失踪了。也不知道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真是红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言归正传,我们来开启这次反转三观模式的发现莺儿之旅,莺儿在《红楼梦》中有三次重要的出场,每次出场都有重大的含义在内,因此,我们将对每次出场的秘密内涵进行次第破译,介于此,我们分为三章逐一分析之。

第一章——莺儿之仙人一跳。

莺儿的第一次闪亮登场,是在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有的版本回目作:“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这一回甲戍本有回前诗曰:

古鼎新烹凤髓香,

哪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觳无风韵,

试看金娃对玉郎。

各位看官,这首回前诗点明本回主旨之一就是“金娃对玉郎”。话说本回中贾宝玉去看望薛宝钗,先到薛姨妈屋里请安问候,然后进里间看薛宝钗。宝钗正在炕上作针线活,因为先前宝钗生病,因此贾宝玉开口道:“姐姐可大愈了?”这时候宝钗抬头,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含笑回答并让他在炕沿上坐,(各位看官,请注意这一点,宝钗就在里间,刚才贾宝玉在外屋和薛姨妈请安问好这么大动静她能不听到吗?可是书中所描述她竟然好像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作针线活。”这里不能不佩服宝钗装傻充愣的本事很大。刚好作者书中在这里补了一笔,给她一个非常恰当的评语:“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可见连作者都是这么说的,要是我这么说,可能有很多人还不信,以为她在里面真的啥都听不见,我们是错怪了她,或者说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接着重点来了,宝钗“即令莺儿倒茶来。”因为彼此都离得近,薛宝钗看到贾宝玉脖子上戴着的那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就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她就挪近前来,宝玉也凑了上去,两个人五毛加五毛凑齐了一块!宝玉摘下来递在宝钗手中,宝钗仔细观看,然后口里念叨上面的文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一遍还不过瘾,又念了第二遍,无巧不巧,念完她回头向莺儿笑到:“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做甚么?”(不是说莺儿对宝钗是服服帖帖的吗?这里怎么宝钗叫她去倒茶,她居然纹丝不动!呵呵,好戏才刚刚开始。)

这时候,莺儿在旁边嘻嘻的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听了,马上也要看宝钗的,宝钗被他缠不过,就将自己戴的金锁取了下来给宝玉看。来而不往非礼也,宝玉也把金锁上面的文字念了两遍:“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又和自己玉上的文字对照,最后得出结论:“姐姐这八个字,倒与我的是一对儿。”(各位看官,这就对了,宝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接着莺儿又说:“这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鏨在金器上。”宝钗不待她说完,便嗔她不去倒茶。(各位看官大神们,这个莺儿也忒怪了,宝钗叫她去倒茶,履行做丫头的本职工作,可是连叫了三次,她居然就是不去,一副爱理不理,爱去不去的感觉,这和提问者问的问题感觉截然不同,完全相反。)

那么问题来了,她不去倒茶,在旁边似乎是在和宝钗唱双簧。可是也有人说了,这不像在演双簧呀,两个人天衣无缝,根本没有破绽,没有理由说她们是在演戏,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第八回的回目:“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回目说的四平八稳,滴水不漏,这明明是奇缘嘛,而且是巧合,你说这是唱双簧,明显不对啊,和作者意图似乎相反。嗯嗯,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可是这是《红楼梦》,这本书的绝妙之处,就是有很多伏笔,还有很多影射。看这部书,得具备第三只眼,用平常眼光去读,往往可能领会不到作者的原意,本意,本旨。别急,刚好别的版本第八回的回目是这样写的:“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这个回目里,莺儿的狐狸尾巴露了出来,什么叫“微露意”?那就是说明这是有意识而为之的事,并不是无心的。

嗯嗯,薛宝钗的金项圈代表什么?顾名思义,项圈可以理解为圈套,金锁代表束缚,这个金项圈要给谁下套?当然是给贾宝玉了。有其主必有其仆,莺儿在宝钗身边,耳濡目染,自然能学到一些薛宝钗的神髓。主仆二人天衣无缝的默契配合,在这一回里,显然是想吃定贾宝玉,可是又不能做的太露骨太明显了,就这么有意无意之间,好像是又好像不是的分寸里面,才显出手段高明之处!

这是仙人跳里面比较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类型。君不见京西刘公子(在此为尊者讳,就不用实名制了,各位看官谅解明白就好,不然会有看官疑问在下竟然东西不分,南北莫辨,智商低劣。)在美洲地域亦艳遇一名女子施法,误陷仙人跳,以致灰头土脸,郁郁而归。从网上盛传的一些视频来看,该女子整个过程都是主动牵引,留下很多蛛丝马迹,境界不高,法术粗糙,纯属级别低下的层次。反观薛宝钗主仆二人,境界之高下,可以立判矣!

以至于回中林黛玉来到,见到此情此景,便说自己来的不巧了,因为薛宝钗本回已经捷足先登,巧合认通灵,预先锁定了贾宝玉,无怪乎林黛玉如此言语。虽然你有木石前盟,怎敌她金圈下套,提前锁定。诸位看官,不知道是否大概了解现代空战的模式,空战双方开战时都是打开雷达系统,搜索对手,一旦先敌发现,马上雷达锁定目标,先敌开火,击落对方。只要锁定了目标,你就插翅难逃!

最后我们再来关心一下莺儿去倒茶了吗?书中没有透露,但从后面薛姨妈在外屋摆茶果来看,莺儿好像根本就没挪过窝。呵呵,我也是醉了!

各位看官,这一回就暂时破译到这里。欲知薛宝钗与莺儿主仆二人是如何搞定贾宝玉的!欢迎继续跟踪阅读下一章。

第二章——莺儿之梅花二络。

这里到了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有回前诗曰:

情因相爱反相伤,

何事人多不揣量;

黛玉徘徊还自苦,

莲羹甘受使儿狂。

莺儿在本回的后半段里再次闪亮登场。起因是袭人让宝玉请宝钗的丫头莺儿过来,帮打几根绦子。这回莺儿到了贾宝玉那里,似乎没有象上次那么放肆,连坐都不敢坐,后来她问宝玉打什么样的绦子?宝玉回答说每样都打几个。莺儿说要这样打,十年也打不完。后来聊着聊着,就让莺儿先打一个攒心梅花。

后来宝玉和莺儿的闲聊,差不多就是直奔主题了。

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道哪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其次。”搞得宝玉心痒难熬,忙问她:“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

正当宝玉想听莺儿说宝钗的哪几处好来,这时候宝钗来了。宝钗问莺儿在打什么?一边问一边看,就说:这有什么趣儿,到不如打了络子把那个玉络上呢。“各位看官,看到这里似乎有点糊涂,怎么的宝钗叫打这个呢?原来,当初宝玉的那块宝贝衔玉,所用的络子是黛玉帮打的,后来两人闹了矛盾,黛玉赌气把络子给剪了。现在宝钗一来,就是直奔主题,直奔什么主题?就是那块玉,君不见在第八回的时候,被宝钗和莺儿瞄准锁定的不就是这块玉吗?这是作者的隐形笔法,谁得到了这块玉,就等于得到了贾宝玉这个人。在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伏笔与暗线都是围绕着这块玉来展开,既然林黛玉把装玉的络子剪了,那就不要怪薛宝钗乘虚而入了!生活就是这么现实,作者的伏笔与暗线也是这么展开的,也不知道诸位看官们能否看得出来。而且薛宝钗还提议,用金线配黑珠儿线,打成络子。在整部《红楼梦》里面,金就是薛宝钗的五行代码,木是林黛玉的五行代码,所谓的木石前盟,金玉良缘,就是这么来的。金线打的络子作为络玉之物,也就是金包玉了,宝玉这下彻底成为了宝钗的囊中之物。

可以看得出来,毕竟还是主子棋高一着,能站的高看得远,深谋远虑,当莺儿无从下手的时候,主子宝钗立马现身,而且眼睛一扫现场情景,立刻判明重点目标位置,出手之稳、准、狠,拿捏之恰到好处,无一不显出高手风范。令人想起了《笑傲江湖》里面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之武功精髓。

但是作为奴仆的莺儿, 也不是吃白饭不能做事的人,其实她最后选定的攒心梅花络,也体现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高超战略战术眼光,和主子相比,也不遑多让。

所以这一回的后半部分,薛宝钗与莺儿主仆二人,从上次的锁定状态,主动出击,这一次,从那块玉被金络子套住,在意识形态里,也就是在小说暗线中,贾宝玉已经被彻底搞定,林黛玉翻盘的机会已经很渺茫了!只能说,这难道真的是天意吗?看至此,诸君都会原应叹息!

有莺儿这个好帮手,对于薛宝钗而言,那真是求之不得!

古人有《莺儿结络诗》云:

倚床斜坐态盈盈,费尽工夫组织精。

玉亸双肩看秀削,丝抽十指任纵横。

花团已觉翻新样,絮女犹怜话小名。

更把柳条轻折取,编篮余技亦聪明。

通过这两章的剖析,从锁定通灵宝玉到套牢通灵宝玉,莺儿主仆二人靠超级仙人跳以及梅花络等奇技淫巧,已经成功地把通灵宝玉夺为囊中之物。但是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吗?非也!毕竟通灵宝玉属意的本来是绛珠仙子,如果绛珠仙子还在,那么莺儿主仆虽然掌控了通灵宝玉,但是笼得住人却笼不住心,仍然不算成功。

那么,莺儿主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行动对象,就可以想象得到,肯定是针对绛珠仙子,这一次,绛珠仙子恐怕在劫难逃了!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分解。

第三章——莺儿之柳枝三折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过,在《红楼梦》里面,薛宝钗的五行代码是金,林黛玉的五行代码是木。整部书中围绕着金和木,展开了多场景多层次的激烈斗争与角逐,由于五行生克的原理,金克木,最终金胜木败。

也就是说,在和林黛玉争夺宝二奶奶这个位置的过程中,最终薛宝钗取得了胜利。

且看莺儿姑娘的第三次隆重登场。

情节辗转延续来到第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咤燕,绛芸轩里召将飞符。”在《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里回目作:“荇叶渚边嗔莺叱燕,绛芸轩里召将飞符。”至于到底是柳叶渚还是荇叶渚,这里暂时不作最后的定论,但在《红楼梦》第十八回里面,的确出现过荇叶渚这个地名。

事先说明一下,在这一章里,所要引用的《红楼梦》原文,均引自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这一套经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汇集了当时很多的红学名家,陆续参加校注工作的人士有:冯其庸、李希凡、刘梦希、吕启祥、孙逊、沈天佑、沈彭年、应必诚、周雷、林冠夫、胡文彬、曾扬华、顾平旦、陶建基、徐贻庭、朱彤、张锦池、蔡义江、祝肇年、丁维忠。

其中全书的校注总负责人是冯其庸。另外担任全全书校注工作顾问的是吴世昌、吴恩裕、吴组缃、周汝昌、启功。另外叶圣陶、叶至善也对这次出版提出过很多宝贵建议,参与的人士还有王雪苔、江辛眉、朱家溍、巫君玉、杨廷福、杨乃济等。这里面象周汝昌、冯其庸这几年都比较出名,好象都是公认的当世红学大师级别人物。虽然不敢说以上的人物都真的懂了《红楼梦》,但是这些人物的文学功底深厚,在红学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他们来做《红楼梦》的校注工作,群策群力,相信那是胜任愉快,绰绰有余的事情。

我发现他们选用的《红楼梦》底本,比较原汁原味,选用的很正确,这点很给力很点赞!他们选用的是庚辰本作为底本,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庚辰本一次,庚辰本二次,庚辰本三次!

需要交代的事情都交代清楚了,我们来进入回中。

话说蕊官同莺儿出了蘅芜院,二人你言我语,一面行走,一面说笑,不觉到了柳叶渚,顺着柳堤走来。(各位看官,这里进入正题,二人走到了柳堤,注意这个地方是柳堤。)莺儿便笑道(很自然的笑道,太自然了,又令人感觉有点不自然的因素,那是因为她常在自然而然间突然发功,那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招式。就象如果你的一个女对手突然间对你笑,那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感觉这是笑里藏刀。):“你会拿着柳条子编东西不会?”(开始准备搞事了,上次是梅花络,这次是柳条子,都是玩的大手笔。)蕊官笑道:“编什么东西?”(旁边得有一个借力发力的对象,蕊官就是。)莺儿道(这回不是笑道了,笑多了也累。”:“什么编不得?顽的使的都可。等我摘些下来,带着这叶子编个花篮儿。采了各色花放在里头,才是好顽呢。“(的确是好顽,这一回顽好象已经蓄谋已久了。)说着,且不去取硝,且伸手挽翠披金,采了许多的嫩条,命蕊官拿着,她却一行走一行编花篮,随路见花就采一二枝,编出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枝上自有本来翠叶满布,将花放上,却也别致有趣。(嗯嗯,真好象是活色生香的一个女采花大盗。)

(下面的关键节点来,这个编好的花篮送给谁呢?莺儿的赠送对象是林黛玉。嗯嗯,没错,是林黛玉,可以说送得非常精准。各位看官,你们说送给林黛玉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不是挺好的嘛。好是好,但在《红楼梦》里面,好便是了!《好了歌》里面是这么唱的。在本章前面,已经重点提醒了,林黛玉在本书中的五行代码是木,柳条就属于木,莺儿折柳条子编花篮的情节,是作者特意安排的暗线伏笔,莺儿的折柳之旅,就是杀黛之旅,因为黛玉不死,金玉良缘就不会牢固,贾宝玉还是会身在曹营心在汉!黛玉死了,贾宝玉才会彻底死心塌地。莺儿给黛玉送的这个花篮,就好象是在送花圈一样,那等于就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你已经死了!这个花篮是预定好给你的奠仪。——呵呵,其实也不能算亮话了,因为这都是本书的暗线伏笔。既然作者安排的暗线伏笔都这么写了,那黛玉真的是死定了!)莺儿道:“这一个咱们送林姑娘,回来咱们再多采些,编几个大家顽。”说着,来至潇湘馆中。黛玉也正晨妆。见了篮子,便笑说:“这个新鲜花篮是谁编的?”莺儿笑说:“我编了送姑娘顽的。”黛玉接了笑道:“怪道人赞你的手巧,这顽意儿却也别致。”一面瞧了,一面便命紫鹃挂在那里。

本来呢,这一回到这里,莺儿也算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重要任务(不好意思,这里是虚写,没有组织派莺儿来折柳,一切似乎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要说谁安排她折柳的?那只能说是作者特意安排的。)可以打道回府,向主子邀功请赏去了!但是在书中描写莺儿回来的路上继续在柳堤边上发生了一些事,看了以后,感觉这是作者对黛玉的遭遇,内心里面气不过,所以多安排了一些情节出来,作为一种发泄和报复的方式。看作者弄出的这阵势,感觉好象这些感情变故之事作者亲身经历过一样,不然不会这样下笔,别人写小说,因为都是编出来的情节,就算故事里面有杀人放火,奸淫掳掠,那也与他无关,他犯不着大动肝火,壮怀激烈,甚至仰天长啸。

回程路上,莺儿与藕官、蕊官一路同行,在柳堤那又顺便折了一些柳条编花篮。正在编的时候,偶遇何婆的小女春燕。春燕告诉她们,这一带柳堤是她姑妈承包下来的,她们几个在这里折柳采花,小心被她姑妈看到,她姑妈肯定会抱怨她们的。这时候莺儿道:“别人乱折乱掐使不得,独我使得。(当然了,也只有她可以做,因为别人跟黛玉无怨无仇,也不存在竞争关系,没有利益冲突。只有宝钗与黛玉两个存在着潜在的利益冲突。作为宝钗的首席大丫头莺儿,自然是以维护主子的权益为第一位。)自从分了地基之后,每日里各房皆有分例,吃的不用算,单管花草顽意儿,谁管什么,谁就把各房里姑娘丫头戴的,必要各色送些折枝的去,还有插瓶的,惟有我们说了,一概不用送,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究竟没有要过一次,我今便掐些,他们也不好意思说的。”

一语未了,春燕的姑妈就来了。那婆子看到她们采折了许多自己承包地里的嫩柳条,鲜花,肝肠欲断,心痛得要死,又不好发作。看到春燕在场,就数落起春燕来。这时候莺儿偏偏加码来了一记神助攻。本来折柳采花没有春燕的份,但莺儿笑道:“姑妈,你别信小燕的话。这都是她摘下来的,烦我给他编,我撵她,他不去。”春燕笑道:“你可少顽儿,你只顾顽儿,老人家就认真了。”(前面说了莺儿往往都是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发功放大招,诸位看官或有不信者,此处再看看是不是这样。)春燕让莺儿不要乱讲,不然婆子认真起来那可不是开玩笑的。结果这婆子听莺儿这么一说,勃然大怒起来,拿起拐棍就在春燕身上打了几下,边打边骂,把春燕打哭了。

正是有其主必有其仆吧。这一嫁祸于人的招式,宝钗居然也曾经用过。呵呵,不过宝钗不把这叫“嫁祸于人”,而是美其名曰“金蝉脱壳。”详情请各位看官参阅《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有的版本回目作:“滴翠亭宝钗戏彩蝶,埋香冢黛玉泣残红。”)

正在不可开交之时,春燕的老妈也过来了。因为她老妈上次在怡红院里面碰了一鼻子灰,一肚子的气还没得地方发泄。春燕的姑妈恶人先告状,结果春燕她老妈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打春燕的耳刮子。骂道(好戏开锣了,注意春燕妈骂的内容,此为第一骂。):“小娼妇,你能上去了几年?你也跟那起轻狂浪小妇学,怎么就管不得你们了?干的我管不得,你是我屄里掉出来的,难道也不敢管你不成!既是你们这起蹄子到的去的地方我到不去,你就该死在那里伺候,又跑出来浪汉。”一面又抓起柳条子来,直送到她脸上,问道:“这叫作什么?这编的是你娘的屄!”(骂得痛快淋漓,此为第二骂。但是编花篮的不是春燕而是莺儿,这骂得莺儿来接受才对。)莺儿忙道:“那是我们编的,你老别指桑骂槐。”(莺儿是老实人做老实事说老实话,这话接得一点不假不做作,敢做敢当的范儿。)

这一段精彩不断的高潮情节,确实是作者有意加码上去的。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莺儿的折柳(杀黛)之旅,完成得轻松自如,胜任愉快,但作者心有不甘,就这样放过莺儿,那怎么对得起黛玉之死?所以把这两个婆子找了出来,一阵痛骂,挟枪带棒,指桑骂槐,把个莺儿骂得狗血淋头!这作者在这里已经顾不得大户人家的体面,最难听的话都说的出口写得出来。你要说他没经历过那种痛不欲生的感情变故之事,恐怕也找不出别的理由来了。

另外有关莺儿还有一个小插曲。在书中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里面。这一回大家正在商量把大观园的闲田地承包一事,不小心把莺儿的又一秘事给带了出来。当商量到蘅芜院和怡红院里面的花花草草给谁承包时,平儿推荐了莺儿她妈,因为莺儿她妈比较懂行。但是宝钗不同意,说你们府里那么多能干事的人不用,如果用我的人,别人会说闲话的。如果说宝钗不同意,确实显得宝钗识大体顾大局,不愧名门闺秀之风范,值得赞赏和敬佩。殊不料宝钗话锋一转,顺势推荐起一个人来。这人是谁,原来是茗烟的娘,叫老叶妈,而且她说这个老叶妈和莺儿她妈关系特别好,宝钗说把事情交给叶妈管,如果叶妈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去问莺儿她妈,如果叶妈如果把园子转手给莺儿她妈管,那也是她们之间私下的情分,别人无法说闲话,这样于公于私,都很妥当。结果平儿又捅出一个新闻来,原来莺儿已经认了叶妈做干妈,两家人的关系好的很。看到这里,我都想笑了,这都什么事啊,宝钗算计的可真周到,笼络功夫渗透能力可真够强大的,不想点赞都不行。看来贾宝玉的人,迟早都要变成宝钗的人。

昔有《读花人论赞》之《莺儿赞》云:“莺儿憨态,直欲登香菱之堂而嗜其胾,亦卧榻之侧所不容驻足者也。而袭人首荐之,毋亦以宝钗之故,然而郑灵之鼎,已无异味矣,虽欲染指,何可得哉!其后与秋纹、麝月,不知所终,以意度之,大约比袭人修洁。”这个赞看到的是莺儿表面上的好吧,这里说的莺儿憨态,与香菱比较,赞美她比香菱更加内涵美好,最后结局比袭人纯洁。当然这也是别人的一家之言,可以姑且读之,作为参考。

金·元好问有《杨柳》诗曰: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时间关系,我们对宝钗的首席大丫头莺儿的探索发现之旅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谢谢诸位看官们到此一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