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郑成功公园(泉州各公园正疯长)
N海都记者 黄晓蓉 吴日锦
小巧可爱软萌的,矮胖矮胖憨憨的,颜色艳丽美美哒!
最近,泉州中山公园、东湖公园、桥南公园等各大公园的树桩、草地等处,长出了一朵朵野生蘑菇,或大或小蔓延开来,长势很猛。
泉州市区公园蘑菇疯长
17日上午,记者走访了泉州市区的中山公园、东湖公园、释雅山公园、桥南公园等各大公园。有白色、黄色、紫色、褐色、粉红色……一眼望去,草地上星星点点都是野生蘑菇。
中山公园的蘑菇最好看,有紫色、粉色、黄色的,个头都不小,舒张开的蘑菇像个小圆盘,比日常吃的蘑菇要大些;桥南公园的蘑菇精巧可爱,有几朵白色透明的小蘑菇,像极了海洋馆里的水母;释雅山公园的一些老树桩,长了黄色和黑色的菌菇,有株黑色的菌菇竟跟灵芝有些相似,但摸上去却是软软糯糯的;丰海路湿地公园的蘑菇,是奶黄色、圆滚滚的,看起来像小面包。
蘑菇疯长是因近期多雨、潮湿
泉州东湖公园工作人员介绍,蘑菇最喜欢潮湿、温暖的天气,近期泉州雨水不停歇,因此各个公园的阴湿地、树桩、草地等处,冒出了不少野生蘑菇。保洁人员看到毒蘑菇都会顺手摘掉,但近期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防不胜防。
“看到有市民在公园采摘蘑菇,我们都会上前提醒、劝说。”中山公园工作人员介绍,看到颜色艳丽、造型可爱的蘑菇,大多数市民都会停下来拍照,偶尔会碰到一两个采摘的市民,她们也都会上前科普,防止市民误食中毒。
有的毒蘑菇50克便可致命
每年的6-10月,对于云南人来说,是快乐的“吃菌时光”。那么,泉州各个公园的那些蘑菇能吃吗?
福建省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2018的三年我省累计发生200多起蘑菇中毒事故,导致500多人中毒,数人中毒身亡。
泉州市食安办提醒,大部分毒蘑菇与可食用菇长得极为相似,很难凭肉眼准确分辨。对于公园里、山林间的野生蘑菇,请不要采摘,更不要买卖和食用。一旦食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重者将危及生命安全,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有毒蘑菇共200余种,其中最常见也最致命的毒蘑菇为致命鹅膏(又名“白毒伞”),是一种肝损害型剧毒蘑菇,正常人食用50克便可致命。这种蘑菇通体白色,很容易被市民认为是无毒蘑菇而误食。
泉州市场监管局、食安办提醒,有些剧毒蘑菇一旦食用中毒,死亡率高。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食用不认识的蘑菇!
网传鉴别毒菇方法不靠谱
民间有不少土方法用来辨认菌类毒性,比如有人认为形状奇怪、颜色鲜艳、盖上长刺、气味刺鼻的是有毒的,还有人相信跟大米、银器同煮后变黑的是有毒的,其实这些说法都不靠谱。
泉州市场监管局提醒,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帮助,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着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
一旦误食毒磨菇要尽快就医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会有乏力,精神萎靡,四肢及口唇麻木感。”泉州市中医院脾胃科主治医生杨淞龙告诉记者,毒蘑菇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肠道的反应,还有部分会产生肝肾功能的损伤,最严重的是神经毒性造成神经的损伤。
杨医生说,一旦误食毒磨菇要尽快就医,为了便于医生辩别毒蘑菇种类,误食者要尽可能将毒蘑菇样品一同带到医院。
“越是长得好看的越要小心。”据杨医生介绍,夏天来临,梅雨季节是各种菌类生长的爆发期,很多菌类很难辨别是否有毒,不要轻易采摘、食用。他建议,食用菌类要到正规的超市、农贸市场采购。
常见毒菇种类
编辑:白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