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茶礼仪(儿童节孩子)

今天是儿童节,

各位家长,

可不要给孩子简单地过成“礼物节”哦!

给孩子既要留下快乐的回忆,

也要注意身体的调养、

精神的滋润和文化的熏陶。

儿童节的打开方式有N种,

“以茶为媒”是一种,

茶在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饮品,

更是一片承载文化、品德、健康的绿舟。

孩子,让我们来告诉你:为什么要学茶?

儿童学习茶礼仪(儿童节孩子)(1)

小童泡茶,古已有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宋代画家苏汉臣的传世名画——《长春百子图》。

在这幅长达5米多的长卷上,生动地描绘了四时百童嬉戏的画面,活泼可爱,生趣盎然。

一座凉亭中,三四童子围在几案旁,一个在濡笔染翰,身后两个在注目观看,还有一个则安静地坐在一边,面前摆着一壶茶和一只白瓷瓯,仿佛在啜茗赏景。

这一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至少可以反映出宋人茶生活中的一个侧面,同时也说明茶自古是老少妇孺皆宜之饮。

儿童学习茶礼仪(儿童节孩子)(2)

寓教于茶,以礼待人

“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是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经久不衰地传承下去,而少儿正是文化传承的未来中流砥柱。同样,茶文化的传承及发扬广大,也要靠他们。

儿童学习茶礼仪(儿童节孩子)(3)

传承茶文化,从茶艺开始,从娃娃抓起。茶艺,承载着茶道的思想与精神,是中华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以茶为载体,通过音乐、诗词、书画、器具、语言、动作、仪态等具体形式来展现表达茶文化的内质,进而发挥传承茶文化的作用。

因此,寓教于茶,可知礼仪,可端仪表,可陶性情。

学茶,学做人

茶圣陆羽曾说:“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的本性,清淡平和,清俭质朴,最适合那些具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

少儿阶段,正是人生的刚刚起步阶段,即蒙学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从学习茶艺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儿童学习茶礼仪(儿童节孩子)(4)

学茶,学礼仪

以茶艺礼仪作为切入点,让孩子逐步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周遭事物,即“以礼敬人、以礼敬己、以礼敬器、以礼敬水、以礼敬茶”。

儿童学习茶礼仪(儿童节孩子)(5)

学茶,学动手

学茶,就是要培养孩子们尤其是好动的孩子学会如何静下心来去泡好一壶茶,在泡茶的过程中慢慢学会动手做事的条理性和规范性。

茶艺是一种动静结合、融多种知识体系的综合艺术,通过训练,可以培养并提高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

儿童学习茶礼仪(儿童节孩子)(6)

学茶,学新知

茶艺,囊括了茶以及如影随形的传统文化,从茶史到茶叶基础知识,从选茶到择器,再到茶艺的每个步骤程式,还有布置茶席、插花、香道、茶服、书法、绘画等等,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都能让孩子们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启迪智慧,获取新知。

儿童学习茶礼仪(儿童节孩子)(7)

因此,茶对少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裨益被当教育工作者、茶文化推广者所认识后,少儿茶艺便应运而生。如今,在上海,少儿茶艺已被列入中小学拓展课程。

适当饮茶,可防龋齿

孩童嗜甜。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所含的糖和酸,会破坏牙齿的珐琅质,加速龋齿的发生。尤其是可乐,含大量碳酸、柠檬酸等酸性物质,腐蚀性很强。

而清茶所含的热量基本可忽略不计。而且,它非但不会腐蚀牙齿,本身所含的氟、儿茶素还能保护牙齿,抑制龋菌,减少牙菌斑、牙周炎及龋齿的发生,儿童常饮茶龋齿可减少60%。

儿童学习茶礼仪(儿童节孩子)(8)

如果家长们还是担心茶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副作用,那么,不妨尝试用茶水漱口。

然而,这种护齿方法的原创并不是日、美科学家,而是中国1000多年前的大文豪苏东坡——“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浸漱之,乃消缩,不觉脱去,不烦挑刺也。而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已。”

儿童学习茶礼仪(儿童节孩子)(9)

儿童喝茶

1. 适宜饮茶年龄段:

6岁以上。6岁以下的孩子发育还不太成熟,茶中含有的茶碱、咖啡因等容易导致尿频、失眠等,而且茶中的鞣酸还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2. 适饮茶类:

以性质温和的茶为宜,如普洱茶、红茶、花茶等,也可以根据根据不同体质、地区、季节选择不同的茶。但是,无论什么茶,都切忌过浓、过量。

3. 喝茶时间:

饭后半小时。饭前喝茶,会冲淡胃液,影响孩子食物消化。饭后立即喝茶则会影响食物中蛋白质、某些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孩子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4. 少儿饮茶方法:

2克茶,用250毫升的沸水冲泡,浸泡2~3分钟,这样茶汤的浓度才比较适宜,使冲泡一次即可,切忌长时间浸泡,晚上最好不喝。

5. 饮后漱口:

孩子喝完茶,要用开水漱口,避免在牙齿上留下茶渍。

家长们,请把茶杯递给孩子,让氤氲的茶呵护孩子的健康,滋润稚嫩的心灵,陶冶高尚的情操。

最后,祝全天下小朋友节日快乐,健康成长!

来源:茶道C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