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白墙灰瓦建筑风格(青砖小瓦马头墙)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凝聚了中华先民的生存智慧和创造才能,承载了历史悠久、意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活化传承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引导南京中小学生认识、保护、热爱民居建筑遗产,度过一个轻松又有意义的假期。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博物总馆共同主办,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承办的“青砖小瓦马头墙”——民居建筑探访营活动开营。

青砖白墙灰瓦建筑风格(青砖小瓦马头墙)(1)

还原“友恭堂”

针对不同年龄段,本次探访营活动分7月20日、7月22日、7月24日三期开展,每天1期,共3期。活动以民居建筑文化为主题,依托馆内民居建筑与非遗资源,将课堂教学、实地参观与非遗手工相结合,分年龄段精心打造适合6—14岁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沉浸式体验活动。

此次活动精心挑选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身心特点的非遗手工项目,从易到难分别为妙剪生花(剪纸)、彩绘甘宅(葫芦画)、浅刻雕饰(木雕)。每一个课程环节结束后还需完成活动手册中相应的任务以便及时巩固所学民居建筑知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升成就感。

青砖白墙灰瓦建筑风格(青砖小瓦马头墙)(2)

孩子们走进“九十九间半”、探寻民居营造智慧、寻访民居雕饰之美。走进甘家大院,在教育专员的带领下,感受甘熙宅第建筑群中所蕴含的精巧设计,探索“九十九间半”民居建筑的奥秘。此外,拓印甘熙宅第特色民居建筑景观“马头墙”和“花格窗”,将甘宅之美定格于心;了解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榫卯,分年龄段动手体验拼摆不同等级难度的榫卯模型,感受榫卯结构的神奇魅力;欣赏馆藏“二十四孝”木雕隔扇,了解隔扇上所雕刻的梅兰竹菊、金石彝鼎、二十四孝、渔樵耕读四个主题的雕饰图案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并动手制作与民居或雕饰纹样有关的非遗手工作品。让孩子们在与民居建筑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古人营造智慧,提升民居建筑遗产保护意识,与本土文化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记忆联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