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生威王者之风(虎风虎韵齐鲁行)
虎是个象形字,隶变后楷书写作虎。
“虎”字里“几”是虎尾变形而至,似“几凳”,寓意老虎威武、虎踞、藐视一切;“虎”上那一竖一横似怒张的口,啸声呼之欲出。从字形演变看,篆文之前“虎”一直延续着立势,其义不言而喻。虎,是部首字,以虎作声符兼义符的字有:唬(本用“虎”字代替,后为了分担“虎”担子,另造“唬”专司吓唬、唬人。不过,“虎着脸”“虎起脸”还得用“虎”);以虎作义符的字有:虓、彪、號(号)、虢、虣、猇等;以虎作声符的字有:琥(原也用“虎”字,后选琥,因而“琥珀”也写作“虎魄”)。
除此之外,
虍(做部首时写作⾌,⾌上下压缩为下方其他部件腾出空间,⾌那撇拉长起到护佑作用),象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与“虎”是同一个字。虍现在专心做“虎”的附形部首,称之为虎字头。以虍作义符的字有:虎、虐、虔、虞等;以虍作声符的字有:虏、虚、處(处)等。
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但一“虎”却占两个部首(当代汉字部首只有区区301个),由此看出“虎”字的威力之大。
我国民间长期以来把虎视作镇妖驱邪的吉祥物,娃娃们脚套虎头鞋,胸披虎头兜,脖挂虎头围,头戴虎头帽,脑靠虎头枕……如果再生上一对虎牙,那离虎头虎脑不远了。吉祥物虎头上有一个“王”字,除了辟邪,恐怕还包含着长辈对孩子未来可期。现在许多车主在坐驾后面贴上壁虎装饰品,其义就是取“庇护”之谐音。另外,“虎”与“福”在中原一带读音相似,看来“虎”不仅避祸还能带来“福”。
虎,一般称之为老虎,打出生那天起就“老”。这点上,老鼠与老虎有一拼,由此看出人们对鼠与虎是高看好几眼。
老虎,在古书上的称呼,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别,至少有20多种称谓,如大虫等等。古代楚人称老虎为“於菟”。有读者会说,“於”不是简化为“于”了嘛。其实“於”不是全简化,在读Yū时,用作姓时不简化;在读wū时,也不简化,如於乎(同呜呼)、於戏(同呜呼,此处“戏”读“呼”)、於菟(tú)。
说了“虎”,再来聊聊“寅”。
寅的甲骨文像箭袋形。到了篆文时,将箭头讹为宀。本义为从箭函里请出箭,引申表示恭敬。后来借给地支第三位与子丑等为伍,用于纪年、月、日、时,本义随着消失。夏历正月称之为寅正。请大家注意,每年正月由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轮值,而且是从立春那天开始算起。比如,2022年2月3日,农历是壬寅年辛丑月(正月初三)。2022年2月4日,就为壬寅年壬寅月(正月初四)。通常情况下,属相以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为分界线,但有的地方属相是以立春为界,于是就有了立春在正月初一之前、后之分,够麻烦的。像2038年2月4日,正月初一当天为立春,这就省事多了。
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时间为夜里11至次日1时为子时、1时至3时为丑时……以此类推。后来一个时辰分成两个时段,这就是“小时”名称由来。
寅时,为天亮前3时至5时。民间有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排列都是按一天动物最活跃的时间排序的。据说,寅时之际,昼伏夜出的虎最为凶猛。这种安排,反过来决定了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排序。寅本义为取箭射击,用寅配虎,是不是古人有意为之。
虎,威武勇猛,于是虎将、虎臣、虎士、虎贲、虎师、虎威、虎步比比皆是。地名中带虎更是举不胜举,南有苏州虎丘区、北有黑龙江虎林市,仅济南一地就多达66个,诸如饮虎池、黑虎泉、卧虎山、老虎山等等。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古人眼中的四大神兽,被称为“四灵”。“四灵”源于远古的天象观测与先民的星宿崇拜。古人大致把天空分成四大区域:东方的星辰组合成一条龙的形象,称之为“青(苍)龙(东为木,木则青)”;西方的星辰组合成一只虎的形象,称之为“白虎(西为金,金为白)”;南方的星辰组合成展翅飞翔的鸟的形象,称之为“朱雀(鸟,南为火,朱火也)”;北方的星辰组合成龟蛇纠缠在一起的形象,称之为“玄武(玄为黑,武通冥指暗,北方寒冷萧杀)”。南京玄武湖在城北,朱雀桥无疑在市南,外加东龙盘(紫金山)西虎踞(石头城),此地不愧为金陵。写到这,不由想起毛泽东同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神武门,是紫禁城北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门,后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名神武门。
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铜铸成虎形,背有铭文,沿虎脊一分为二,右半留在中央,左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发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盛行于战国、秦、汉。唐高祖避其祖李虎的名讳,废除虎符,改用鱼符,武则天改为龟符,中宗初年又恢复为鱼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虽然有虎符保障,但也免不了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发生。
虎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占有相当大的篇幅。仅带“虎”字成语就多达百余条。褒义占绝大多数,诸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九牛二虎之力、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藏龙卧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贬义的较少(虎有被诬陷成份):为虎作伥、虎头蛇尾、狐假虎威等;中性的更少:马马虎虎、打马虎眼等。
还有诗虎一词,猛一看准被唬住了,本义是指作诗能手,或者用诗句为谜面的谜语。因虎难射中,形容谜的难猜,故名。
最后,祝强起来的中国在如虎添翼之时定有你我……
壹点号吴永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