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原地区的成语典故(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盛情难却”是我们常用的成语。其中的“却”:推辞;拒绝。“盛”:广大。语义为“很大的情意难以推辞”。这一成语来自商汤和伊尹的故事。
夏朝时,商汤是商国的国君。他十分重视人才,用人不论身份贵贱,唯德才是举,礼贤下士,深得民心。夏桀昏庸残暴,民不堪受,让他十分困惑,希望能找到一位知识渊博的贤能之人帮助自己,拯救天下。据《夏商野史》记载和商丘的民间传说,商汤听说有莘国有一个很有德能的人名叫伊尹,就和一个叫巫轶的臣子去请,到那里之后,先让巫轶前去联系。巫轶见了伊尹,说:“拿出商侯之币,拜而致辞曰:‘盖闻夫子之道,上达乎百王,下溢于当世。寡君虽不肖,愿受教命。先君之世,慕夫子之贤。为王事不已于驱驰,故待于今,敢请命驾。’伊尹亦拜辞曰:‘吾闻有道之士,已不自有,人安得而有之,是以能实有也?今我耕莘野,而君以我为有道,我非有道人也,吾不爱玉帛马匹金银,爱在田野耕种,闲时品味尧舜之道、神农医药之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足以乐也……’”坚辞不去,“巫轶回过神来,又请之三次,尹终辞之亦三次,脱身隐蔽在弯曲山脚处不见汤王”。商汤知道不能强勉,怀着遗憾之心返回亳都(今商丘)。
商汤没请到伊尹,茶饭不香,夜不安寝,决定诚心诚意再次去请。于是选吉日良辰,又一次带上人马、礼品,直奔伊尹耕莘乐道处。伊尹正在耕田,商汤使者带着礼品找到他,上前施礼,说明来意。伊尹对使者说:“你转告汤王吧,我什么都不爱,就爱在此耕作,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以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益,五肉为补……”话没说完,听到有人马喧哗而来之声,便弃耕而走,隐身树林躲避了起来。
商汤请不出贤人,决不罢休。据《伊氏家谱》记载,于夏后癸已卯年春天,第三次又让人驾车前往有莘国诚聘伊尹。《墨子·贵义喻》载:“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说完,把彭氏的儿子赶下车,自己驾车前去。
伊尹仍不愿出山,躲到一个土丘上。商汤失去两次机会,有了经验,不带随从,一人到了土丘上,终于见到了伊尹,恳切地向伊尹娓娓倾吐了渴慕之情及请其出山的缘由,态度谦恭,话语至诚感人。伊尹被商汤的真诚所打动,说:“人来,我易却之;礼来,我亦易却之。只是贤君一番盛情,令人难却。”表示愿意辅佐商汤行尧舜之道,为天下谋福。
有莘国国君听说后,却不同意伊尹到商国去。据说,商汤来时,其左相仲虺曾给他出主意,如果有莘氏不同意伊尹来商,便让商汤聘有莘君的女儿为妃,如此便可事成。商汤便按照仲虺的主意,聘有莘君的女儿为妃。如此,果然得到了有莘氏君的同意。据《史记》记载,伊尹以陪嫁师的身份到了商国。《吕氏春秋》记载商汤娶有莘氏女说:“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莘氏。有莘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莘氏喜,以伊尹为媵送女。”如此,伊尹才“顺天应人,随汤王赴商,开始鼎力辅佐汤王创建大商伟业”。有的史书记载商汤聘请伊尹前两次是派人去的,最后才亲自出马,而基本内容与野史并不矛盾。
商汤对伊尹“先师之而后臣之”,任伊尹为右相。缘于这份盛情,伊尹劝商汤肩起拯救天下的大任,之后一心一意辅佐商汤,向商汤献了很多妙计良谋,为帮助商汤成就大业呕心沥血,终于助商汤灭了夏桀,建立了商朝。
商汤如此礼贤下士,当时感动了伊尹。事迹被记载下来,又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少贤明的君主都以商汤为典范,经常引用这个故事。于是,“盛情难却”便成了成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