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与复习(总复习三)

♥1.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基本理念中的“师德为先”【一级】,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梳理与复习?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梳理与复习(总复习三)

梳理与复习

第一天

♥1.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基本理念中的“师德为先”【一级】

⑴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⑵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⑶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口诀:(两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两爱)热爱事业、关爱学生

♥2.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基本理念中的“能力为重”【一级】

⑴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⑵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⑶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口诀:学习理论,研究学生,实践反思

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基本内容中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一级】

专业理念与师德具体包括:

⑴职业理解与认识;

⑵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⑶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⑷个人修养与行为。

口诀:职业(职业理解与认识)修养(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学生(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4.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级】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口诀: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受教育身心发展规律、人们教育思想)

♥5.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一级】

(1)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

(2)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3)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4)民族文化传统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口诀:两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一心(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传统(文化传统)学制(外国学制)

6.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二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口诀:龟(规模)速(速度)够(结构)防(方法)守(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劳动力、科学知识)一新(技术创新)促生产

7.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二级】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口诀:体(体质)内(内容)两权(领导权、受教育权)一目的(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口诀:人(人才)鱼(舆论)公主(民主)促政治

8.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二级】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

(2)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功能。

(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口诀:两传(传递和传播)选(选择)新(更新)促文化

9.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二级)

(1)教育的终身化。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口诀:全(全民化)民(民主化)多(多元化)现(现代化)身(终身化)

10.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作用。(一级)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率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3)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口诀:德智体美劳

♥11.简述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一级】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性(发展个性)

12.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二级)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口诀:三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一训练,控制很全面

13.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二级】

(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口诀一(遗传)环(环境)教(教育)主(主观能动性)

1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二级】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

口诀不断补顺差

课程类

3.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二级)

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主要观点包括:

(1)课程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3)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口诀:杜威(代表人物杜威)要(需要)去(兴趣)验(经验)儿童(儿童中心)心理(心理学化)

4.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二级)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主要观点包括:主张以学科逻辑体系为核心;主张分科教学。

口诀:巴特(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分(分科)学科(逻辑体系)

5.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二级)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口诀:学生(学生自身因素)在社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发展水平等)里学知识(学科特征)

6.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二级)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口诀:三发(促发展、发展趋势、发展过程),一总(综合化)一分(分层化)两朵花(多样化和多元化)

7.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行为的转变【二级】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口诀赞助盒饭

8.简述新课改的教学观【二级】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口诀学习过人

9.简述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因素【二级】

(1)课程目标

目标设计一定要具体化,避免出现课程目标设计“抽象化”和“纯知识化”的倾向。

(2)教师方面

教师旧有的观念、习惯;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活动规划与设计能力。

(3)学生方面

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的兴趣爱好。

(4)学校的教育条件

学校所处地区的自然资源;学校所处地区的文化资源;学校所处地区的物质条件和人力资源;学校特有的物质条件和学校文化资源。

口诀学校教师根据目标教育学生

6.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一级】

(1)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科展开。

(3)教材。是教师与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口诀:课程文本有三种,计划(课程计划)、课标(课程标准)和教材

8.教材编写的原则与要求(三级)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切性;

(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4)理论与实践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口诀:无

♥7.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一级】

(1)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2)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3)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5)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6)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口诀:方(学习方式)平(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课程管理制度)节(课程结构)有内(课程内容)功(课程功能)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结构。(一级)

新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1.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二级】

(1)道德素养。对待事业,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对待集体,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待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等。

(4)心理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口诀:心理(心理素养)能(能力素养)知(知识素养)道(道德素养)

2.简述促进教师成长的阶段及方法【一级】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

(2)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会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口诀:生存(关注生存阶段)庆(关注情境阶段)生(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布鲁巴奇等人于 1994 年提出以下四种反思的方法:

①反思日记。②详细描述。③交流讨论。④行动研究。

口诀:私(教学反思)恋(专门训练)官(观摩和分析)微(微格教学)

3.简述小学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二级】

(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

(3)提出研究假设。

(4)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6)得出结论。

(7)撰写成文。

口诀: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类比写论文的过程来记忆,理解着记,就是前中后的逻辑

4.简述问卷的结构【二级】

(1)标题。

标题是对问卷主题最高度的概括。每份问卷都应有简明扼要的标题来反映主题。标题不宜太长,要能反映出调查对象和内容,并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2)指导语。

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调查目的和价值,填写说明等。

(3)问题。

问题是问卷的核心部分。

(4)答案。

口诀:标(标题)语(指导语)问(问题)答(答案)

5.简述新课改的学生观【一级】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口诀:两独(独特和独立的人)一发(发展的人)

6.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二级】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口诀:见(建设者)醋(促进者)放(开放教师)盐(研究者)

8.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二级】

(1)前道德阶段(2 ~ 5 岁).又称自我中心阶段。该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5 ~ 8 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9 ~ 11 岁).又称自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既不单纯地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要求平等,而是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对错。

(4)公正阶段(11 岁以后).该时期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口诀钱(前道德)权(权威道德)克(可逆性)公(公正)

第三天(教育研究方法)

♥3.简述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一级】

(1)确立课题

(2)查阅文献

(3)拟订行动计划

(4)实施行动

(5)总结反思

(6)评价效果

口诀:课(课题)文(文献)滑(计划)动(行动)试(反思)效果(效果)

4.简述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几部分【二级】

(1)题目。

(2)引言。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分析与讨论。

(6)结论。

(7)附录。

口诀:芳(方法)姐(结果)替(题目)饮(引言)套(讨论)姐(结论)夫(附录)

5.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二级】

(1)个案的确定

(2)个案资料的收集

(3)个案资料的分析整理

(4)个案的指导

(5)个案的追踪研究

(6)研究报告的撰写

口诀:结合前中后的逻辑记忆

6.观察法的优缺点【二级】

(1)优点

①观察是获取原始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

②观察是课题选择和形成的重要来源

③观察是验证理论的重要手段

(2)缺点

①被观察的对象要受到限制

②观察的过程缺乏控制

③观察的结果受到局限

口诀:理解记忆

7.简述论文的基本结构【二级】

(1)题目。

(2)内容提要。

(3)关键词。

(4)序言。

(5)正文。

(6)结论。

(7)参考文献。

口诀:结合自己毕业论文的结构记忆即可

第四天(措施类)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一级)

(1)问题情境。

(2)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口诀稳(问题情境)定(心理定势)工(功能固着)作,千(迁移)元(原型启发)请(情绪)不动(动机)你

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二级)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口诀斗争(注意分散作斗争)兴趣成习惯,保持状态扬优点

3.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二级)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口诀人(任务)才(材料)请(情绪)发(方法)誓(时间)

4.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二级)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口诀多(多重编码)方(复习方法)经(精细加工)理(理解材料的意义)组(组块化)目的(明确目的)

5.简述遗忘的原因。(二级)

(1)痕迹衰退说(自动消退):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于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3)动机说(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4)提取失败说: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无法回忆,是因为个体在提取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5)同化说: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减轻记忆负担。

口诀

6.简述思维的品质(二级)

(1)思维的广阔性;指善于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全面细致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2)思维的深刻性;指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把握问题的本质。

(3)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4)思维的批判性;指根据客观标准进行思维并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5)思维的灵活性;指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机智灵活地应对变化。

(6)思维的敏捷性;能单刀直入地指向问题核心,迅速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7)思维的逻辑性;指考虑和解决问题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严格遵循逻辑规律。

口诀广深独批灵敏逻

7.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二级)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口诀:思(思考)恋(练习)良(数量与质量)方(方法)

8.简述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注意的规律。(三级)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②注意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③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①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②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

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口诀无意(无意注意)有意(有意注意)相转换(相互转换)

9.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三级)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订观察的计划。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

口诀可以从时间去记,观察前:明确目的、计划;观察中:个别指导;观察后:总结。

10.简述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三级)

(1)强度律;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清晰地感知。

(2)差异律;当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时,知觉的对象容易被感知。

(3)活动律;我们知道,在静止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

(4)组合律;在时间上彼此接近、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口诀

♥1.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一级】

(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口诀:记忆墓(记忆的目的)里(理解材料意义)有多(多重编码)组(组块化)戏(复习方法)精(精细加工)

♥2.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口诀:三环境四课程五个性

3.简述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一级】

(1)先天素质。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

口诀:先(先天)早(早期)教(教育),再实践(社会实践),重努力(主观努力)

4.简述小学生性格培养的策略【一级】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口诀:因我集市打观强

♥5.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措施【一级】

(1)对于胆汁质的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可以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任性行为,但不能激怒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多锻炼他们的自制力,使他们沉着冷静地对待事物。

(2)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交给他们更多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磨炼他们意志的坚韧性、情绪的稳定性。

(3)对于黏液质的学生需要更耐心地进行教育,在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应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才能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4)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而要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勇敢参加公开活动。

口诀:胆汁要直接,多血要专一,黏液有耐心,抑郁求委婉

6.简述小学儿童注意的培养【一级】

(1)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2)善于组织和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

(3)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4)避免与控制分心。

口诀:有(有意注意)无(无意注意)新(控制分心)欢(相互转换)

7.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一级】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订观察的计划。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

口诀:明目(明确目的)准备(观察准备),指导(个别指导)讨论(开展讨论)

8.简述无意注意及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二级】

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性、新异性和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2)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个人需要、情绪情感状态、直接兴趣、个体的知识经验、期待等。

口诀:独(强度)臂(对比)心(新异形)动(运动变化)是客观(客观条件),情(情绪)趣(兴趣)厌(经验)怠(期待)需(需要)主观(主观条件)

♥9.简述如何根据记忆规律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二级】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的规律来进行的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口诀:李(合理复习)吉时(及时复习)法(方法多样化)官(多种感官)返回(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山中(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

10.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二级】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学生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口诀: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多训练、多幻想

11.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二级】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4)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口诀:我(自我锻炼)摸(模范作用)挫(挫折)货(实践活动)插(差异)字(自制能力)幕(目的性教育)

♥12.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级】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兴趣。

(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口诀心(心理准备)情(问题情境)学(学科的特点)堂(课堂)法(教学方法)来激趣

♥13.简述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一级】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口诀正强化在课堂活动中引导家长做个别评价

♥14.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一级】

(1)小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2)小学时期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4)小学阶段的道德过渡性特点,是品德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的具体表现,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期,即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理解记忆口诀认知、行为、自律 转折

15.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三级)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识。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口诀:外(外部条件)有加(家庭教养方式)班(同伴群体)会(社会风气),内(内部条件)有人(认知失调)独(态度定势)到(道德认识)

♥简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一级)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6)角色扮演。

(7)小组道德讨论。

口诀:演(角色扮演)讲(奖励与惩罚)小(小组讨论)说(有效说服)定(群体约定)价(价值辨析)榜(良好的榜样)

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二级)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此外,自然物理因素、自我调控因素等也对人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口诀:个人(个人主观)受家庭(家庭教养)遗传(生物遗传),学校(学校教育)文化(社会文化)影响

简述性格的结构特征(二级)

(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4)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口诀:太(态度)易(意志)清(情绪)理(理智)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二级)

(1)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3)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4)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口诀:非(非智力因素)人(元认知)才(因材施教)见(社会实践)培(能力的培养)训(学习与训练)

♥简述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二级】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口诀知方法练习惯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一级)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口诀:开课(心理健康课、心理辅导课) 渗透(学科渗透) 辅导(个别辅导、小组辅导)

学习理论

1.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及激发【一级】

♥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口诀学生需要(学生的需要)立志(立志教育),效能(自我效能感)源自努力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口诀控制奖惩,启发归因

♥2.简述如何促进迁移的教学【一级】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口诀二排(编排、安排)才(精选教材)艺(迁移的意识性)

3.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一级】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口诀想有意义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观点【一级】

(1)知识观。知识并不准确,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

(3)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口诀建构三观知(知识观)两学(学生观 学习观)

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一级】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口诀倒U曲线、中等最佳、分任务

♥9.简述常用的学习策略【二级】

(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10.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及培养要求【二级】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也称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操作模仿是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

(3)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口诀:相(操作定向)仿(操作模仿)证(操作整合)书(操作熟练)

♥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口诀试(示范)讲(讲解)练(练习),反馈动(动觉)

11.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启示。(一级)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的启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口诀:现在将来有差异,潜在变现实,发展走在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