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评价长安历史地位(长安城从兴起到毁灭)
要说人来历史上建造过的最伟大的城市是哪个,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闪过隋唐长安城的名字。长安城,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王朝的都城,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印记。
历史上一共存在过两个长安城,一个是汉长安城,另一个是隋唐长安城。汉长安城自西汉时开始兴建,历时已有数百年,在隋朝一统天下后仍旧沿用。
但这个古老的城市并不受新皇帝的喜欢,因为它过于残破,而且有受渭水浸淹的威胁。隋文帝便想给自己的王朝修建一个更具气魄的都城,于是才有了隋唐长安城。
隋唐长安城是古代历史上存在过的规模最大的城市,常住人口一度超过了一百万,更因富强的隋唐两代王朝而繁华一时。但这样一个伟大的城市最终的结局却非常凄惨,在历经战乱与灾祸之后被人为破坏,伴随着唐王朝一起消亡。
长安城复原图
从秦汉到隋唐:历代统治者为什么都钟意于关中长安城坐落于黄土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的盆地之中,发源于甘肃境内的渭河以及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泾河等河流在长期的冲刷堆积之下塑造了这块平坦肥沃的土地。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适宜的气候吸引人们定居于此,所以关中是我国最早被开发的地区之一。
关中平原
早在先秦时代,这里已经生活有多个部落,他们或农耕或游牧,杂处此地。西周的先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首次将关中地区升格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自此关中地区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作用就越来越大。
而发源于甘肃崛起于关中的秦人在建立秦朝后将关中的地位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后来建立的汉朝受其影响也将都城搬到了关中,兴建起了第一座长安城。
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关中地区在地理上处在一个边缘位置,但经过周秦两代的经营,关中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之外人文环境大大改善。
通过开发土地、兴修水利、完善交通这些措施使得关中的基础条件越来越完备,使其能够负担起一个大一统王朝的中央政权的物资消耗,以及保障其政权的权力辐射与战略安全,因此得以吸引汉朝来此定都。
在历经汉晋南北朝数百年之后,虽然这一时期的江南逐渐得到开发,但还无法取代关中的地位。而因为在这数百年之中,关中地区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本来秦地就民风剽悍,再加上胡人的融入,使得这一地区拥有较大的武力优势。
最终正是在关陇地区的豪强贵族支持下,隋唐两代王朝得以崛起,北方王朝于此极盛。
唐朝关陇贵族
隋唐两代王朝是在关陇地区的贵族支持才得以夺取天下,而关陇地区是其政治核心,关中才得以从东部地区的手中夺回其全国政治中心的地位,使得新的中央王朝的都城再次建立在了关中,这便是隋唐长安城的由来。
仔细观察隋唐长安城我们会发现,其布局非常规整,如同棋盘一般。隋唐长安城东西十四条大街,南北十一条大街,将整个城市分割成一个个规整的小区块,除开宫城与集市区,每一个区块构成一个坊。
长安城平面图
由此也可以看出,隋唐长安城不仅布局严整,而且有严格的功能分化。居民区、商业区、行政区是互不重叠的,而这反映出唐代的政策对建筑规划的影响。
中国古代王朝都是奉行重农抑商的,隋唐也不例外。在隋唐长安城的建设上也反映出了这一点。生活区与商业区相分离,人们只有在规定的时间与特定的场所才能进行商业活动,而这一政策的松动要到北宋才能实现。
唐朝长安城沙盘图
凄惨的长安城与它的皇帝们从开皇之治到开元盛世,隋唐长安城伴随着两大王朝的兴盛而繁荣一时。所谓"万国衣冠拜冕旒",非常生动的展现了隋唐时期的富强景象。隋唐长安城与两大王朝一起休戚与共,荣辱与同。随着唐王朝的衰落,长安城历经六次劫难,最终化为丘墟。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的唐王朝却面临外强中干的尴尬局面,朝廷军队远不是塞外边军的对手。安史叛军一路狂飙猛进,朝廷军队无力抵抗,致使潼关失守,关中震荡。危机之中,唐明皇出逃川蜀,长安为叛军占有,这是长安城在唐代第一次失陷。
随后,新即位的唐肃宗急于收复两京,因此请求回纥出兵,最终才夺回了都城。安史之乱后,唐室衰落,关陇空虚,唐朝的老对手吐蕃趁机发难。
因为宦官程元振瞒报军情,导致吐蕃长驱直入直逼长安,代宗皇帝仓皇出逃,长安城第二次陷落。吐蕃在长安城大肆劫掠十五日,之后便扬长而去。
而在唐德宗年间,因为藩镇割据,朝廷不堪其乱,决心扫平藩镇。但唐德宗操之过急的态度反而使得局面迅速恶化,为了平息叛乱,唐德宗调遣泾原军队赶赴战场。
但泾原军队在路过长安之时因为不满没有得到皇帝赏赐竟然兵变,叛军攻陷长安,拥立朱泚为帝,而唐德宗被迫出逃。后来在神策军的努力下,朱泚叛军被剿灭,唐德宗才得以返回长安。
唐僖宗年间,黄巢起义爆发,藩镇对平叛敷衍了事,致使叛军攻陷长安,唐僖宗出逃。在黄巢起义平定后,唐僖宗返回长安。
又是在唐僖宗在位时期,宦官集团与藩镇对抗,导致节度使王重荣引李克用兵临长安。双方大战于长安城外,战火虽未波及城内,但唯恐乱军破城的唐僖宗还是选择走为上计。
黄巢起义
还是唐僖宗年间,节度使李茂贞野心膨胀,兵临长安。天子亲军神策军力不能敌,长安陷落,僖宗出逃。
藩镇叛军在进入长安城后烧杀掠夺,毁坏宫室,黄巢当年都没有这么干过。唐僖宗三遭兵难,精神心态因此大受影响,年仅二十七岁就驾崩了,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李晔,是为唐昭宗。
唐昭宗年间,因为在任职河东节度使问题上的矛盾,李茂贞与唐昭宗撕破了脸皮,李茂贞带兵围攻长安,唐昭宗出逃,长安城第五次被攻占。
唐朝末期藩镇割据图
在昭宗一朝后期,面对日益严重的宦官专政问题,宰相崔胤诏命节度使朱温带兵入关,希望借藩镇的力量剿灭宦官。此情此景,是否有些熟悉?没错,几百年前的汉朝也演过同样的剧本,何进、汉少帝、董卓泉下有知怕是要笑到肚子疼。
朱温趁势占据长安,而唐昭宗在宦官裹挟下出逃凤翔李茂贞处。唐昭宗在凤翔城被朱温大军围困了一年多时间,粮草不给,只好每天自己磨豆子喝。
朱温画像
李茂贞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把唐昭宗交了出去,唐昭宗被朱温带到洛阳后杀害。朱温在迁移都城的过程中不仅将天子掳掠到了洛阳,还将长安城的宫殿房屋尽数拆毁,拆下来的木料都扔进渭河一路漂流东下,这座有着三百余年历史的伟大城市就此化为乌有。
唐朝何以成古代关中最后的辉煌百余年间,长安六陷,天子九迁,唐王朝的气运也就此耗竭。而在唐王朝之后,长安乃至关中地区的地位不断下跌,再没有大一统王朝在这里建都,关中终于失去了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至于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先来看看长安城自身的原因。
唐长安城位置示意图
关中之所以能被周秦汉唐选做都城所在是和这一地区的地缘优势分不开的。但渐渐的,关中地区引以为傲的优势在慢慢丧失,使得其无法再承担一个国家核心的作用。
在经济方面,关中的主要经济形式是农业,秦汉以来修建的大量水利设施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但随着历史推进,这些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所能沃灌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小。
古代水利设施
而在隋唐时期,关中地区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据统计,有唐一代,关中仅旱灾就发生了十八次,平均每十六年一次,这还不算其他的水灾、蝗灾、地震等灾害,频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损害巨大。
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动辄一百万人口,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脱离生产的皇亲国戚、高官显贵以及商人富贾,因此需要大量的粮食输入才能维持运转。而关中地区已经负担不起这样的消耗了,因此只能从外界输入。
隋唐大运河地图
唐朝重要的两个粮食输出地是河东和江淮,但由于长途运输本来就需要极大的成本,唐后期的动乱对这条帝国生命线影响更是巨大。唐宪宗之所以能完成元和中兴,就是因为在唐德宗年间终于打通了被藩镇控制的运河航线,使得唐朝积累了足够的财富。
但有成本与风险存在,维持这一现状便不如直接迁都。早在武则天时期,政局中心就长期滞留洛阳,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洛阳相比长安,有更充足的物资供应。
隋唐洛阳城
除了粮食,还有水源问题。正因为长安城巨大的城市规模与人口体量,因此产生的污水非常之多,而大量污水渗透到地下导致地下水咸卤苦涩,不能饮用。因此,寻找优质水源是当时长安人的迫切需求。除了寻找甜水井之外,直接迁都也是选择之一。
结语除了关中自身的原因,外部因素也对此影响很大。早在魏晋以来,江南的就已经得到较好的开发,在隋唐时期,其经济地位更是进一步上升。这一点我们从唐王朝重度依赖于江南的赋税维持朝廷运转就可以看出。
而经济实力的增强刺激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江浙一带,受科举制的刺激当地非常重视文化教育,致使唐朝中后期来自江浙一带的进士占全国进士比例不断提高,改变了以往北方在进士榜上一家独大的局面。关中在全国经济和文化上地位受江南的冲击而逐步下降,其政治地位的动摇也只是时间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