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火起来的品牌(这些品牌也跟着火了)

突然火起来的品牌(这些品牌也跟着火了)(1)

《港囧》上映仅仅三天累计票房就已经高达6.8亿,超过《捉妖记》首周6.7亿,刷新华语电影首周票房最高纪录。这三天内《港囧》还打破20多个内地电影纪录。最恐怖的是,《港囧》还是一部2D电影,这火爆程度,确实是良辰输了。

《港囧》从诞生开始,就头戴《人在囧途》和《泰囧》的所有光环,而黄渤和王宝强的相继缺席使得《港囧》一开始并不受到业界的期待。但是徐峥一步步逆转了这些不利因素。30张个性倒计时海报、全新形式的新闻发布会、自黑式的宣传手法……一招接一招硬是把《港囧》捧上了宝座。

突然火起来的品牌(这些品牌也跟着火了)(2)

《港囧》宣传团队在电影上映前30天起每天在官微放出倒计时GIF海报,创意十足。

徐铮在《捉妖记》破票房记录的第一时间发博文:“新的纪录诞生了!恭喜@电影捉妖记 这款海报早就备好了,永远支持新冠军。”并配上准备好的海报。

虽然这种玩法在国外已经不新鲜,但在国内还是第一次。任何行业都存在竞争,徐峥却用这种正能量的手法传达了电影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这一举动无形间为即将上映的《港囧》做了预热和铺垫,在电影上映之前就可以博得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期待。

最恶搞的借势营销

看过《港囧》的人一定对片中那段检查“小蝌蚪”的剧情记忆犹新。然而万万没想到这段剧情也能用来做借势营销。

国内某民营妇科医院在昨天推送了一篇名为《妇科专家看<港囧>:这是一个小蝌蚪渴望回家的故事!》的文章,并借此详细论述了导致不孕不育的数大原因,让人大呼配合得巧妙。

突然火起来的品牌(这些品牌也跟着火了)(3)

某妇科医院利用《港囧》中的情节借势推出和自身相关的科普文章,成为这次品牌借势营销中的典型。

最超预期的跨界配合

《泰囧》在创造票房神话的同时也让泰国旅游业跟着火了一把。这次《港囧》上映,也吸引了同程旅游的跨界合作,豪掷千万级资金补贴,致力于进行“非凡香港”系列产品的打造和营销。在电影放映前,以徐峥为主角推荐香港旅游路线的硬广就已经引起了大家对电影本身之外的谈资。

突然火起来的品牌(这些品牌也跟着火了)(4)

同程旅游推出“非凡香港”宣传海报,打出“徐峥设计”的噱头。在票房火爆的同时,该旅游线路也遭到热议和追捧。

借势《港囧》的“非凡香港”推出之后,同程旅游的“非凡香港”相关页面每日总访问量就达到了百万级,订单量和用户在线咨询量也随之激增。相较于其余普通香港旅游产品,“非凡香港”首发团就达千人,内测上线一小时超过四万人预订,效果远超预期。

下手最早的联合营销

电影中的广告植入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特别是商业电影,就连《变形金刚》只要的好莱坞大片也难免出现广告植入,只要不过于生硬,观众还是能够接受的。

在《港囧》中出现的浦发银行植入,虽然以大幅车身广告的形式出现,但是植入手法也并不那么让人诟病。

最关键的是,浦发银行早在去年年底就已宣布筹建“小浦娱乐”众筹平台,全面试水电影、电视剧,话剧、演唱会等各类娱乐项目领域,并参与《港囧》的电影众筹。

突然火起来的品牌(这些品牌也跟着火了)(5)

《港囧》“众筹”只接受浦发银行信用卡积分参与,每份8万积分,每位持卡人限兑5份。在回报方面全部以电影票务及衍生产品体现,包括2张《港囧》电子影券等。

作为继阿里巴巴“娱乐宝”和百度“百发有戏”之后,电影众筹的又一重量级机构,浦发银行从《港囧》筹备伊始就备受关注,随着电影票房的不断攀升,双赢的结局已经是板上钉钉。

最互利互惠的推广手段

9月初,前段时间红极一时的熟人借贷App“借贷宝”宣布了与《港囧》的品牌合作,双方在推广营销上形成影响力共振。

“借贷宝”与电影《港囧》片方启动品牌合作,推出《“借贷宝”广告片(港囧篇)》

一方面,“借贷宝”借助电影及艺人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并借着《港囧》的火爆重新调动了用户的活跃度;另一方面,由于“借贷宝”上线初期通过高额补贴已经积攒了大量用户,而这次又联合推出送电影票等活动,这些用户群体又助推了电影票房的飞速增长。

面对《港囧》的火爆和票房神话,除了惊叹惊叹再惊叹之外,或许又为各位营销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各种跨界的合作营销也打破了行业之间的界限。未来,营销其实可以有更多的可能和组合,能产生的神奇力量可能也是以前想象不到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