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踢人被摔(wenno:10岁女孩电梯虐摔婴儿)
平均年龄不到17岁的犯罪团伙,你相信吗?
前几天,内蒙古一个小城,一个犯罪团伙落网。
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团伙有28名未成年,甚至还有不到14岁的幼童。
这群孩子,两年间犯下几十起累累罪行。
大好青春年华步入犯罪的深渊,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办案人员透露,这些孩子大多从小缺少父母陪伴,在情感上没有得到充分滋养,久而久之学会用霸凌、暴力……等暴行直观地表达情绪。
李玫瑾说,一切犯罪的根源在于情绪控制能力:
促使行动的关键因素往往是浮躁、愤恨、咽不下这口气……真正决定他们犯罪的原因不是智商,不是价值判断,是情绪。
然而,如此重要的情绪控制能力,恰恰是很多孩子所欠缺的。(文末附有“儿童情绪测试表”,看完文章记得测试哦~)
孩子情绪稳定有多重要?
朋友儿子今年5岁,脾气特别差,撒泼、耍赖,更是家常便饭,经常让朋友头大。
前几天发生一件事,把她气得差点对孩子动手。
一家人商量每天只给孩子玩半个小时手机,没想到孩子只坚持几天就不想遵守约定,威胁家长“你不让我玩手机,我就砸东西”。
然后把玩具摔在地上,大喊“你是坏妈妈”。
有时候孩子一直闹,她会暂时先哄着,着急了就打几下。但效果只是一时的,孩子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还是会大发脾气。
“孩子年龄不大,怎么脾气比大人还暴躁”她不敢想,再这样下去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她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能控制情绪的孩子才不会被情绪所累。
就拿小事举例吧:有的孩子摔倒后躺在地上撒泼耍赖,一整天都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却笑着爬起来,完全没把这事放在眼里。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伴随各种负面情绪,学会与熟练驾驭情绪是孩子的必修课。
好情绪不等于“乖”
既然情绪如此重要,那什么样的情绪才是好情绪?
在很多人看来,乖=情绪好。
其实并非如此。
我有一个远房亲戚,她家孩子小时候特别听话,学习好、懂礼貌、从不吵闹、对父母言听计从。
不少人都羡慕她有福气,有个这么懂事的孩子。
这样一个“乖孩子”却在25岁那年自杀了,连封遗书都没留。
孩子在日记中写下喜怒哀乐,其中有这样两件事:
小时候不小心把手割破了,流了很多血,知道会被骂所以忍住没告诉家长;
上学途中出了车祸,自己偷偷去医院检查身体。
很多家长都想孩子“乖一点”,确实乖孩子让人更省心。问题就在于,放弃表达内心需求为代价成为乖孩子,容易出问题。
网友@1102说:
从小父母就按照他们的喜好安排我的一切。我很少要什么,因为要了他们也不会给;
我和我妈说过我想吃蛋糕,我妈说有啥好吃的;我说想要玩具,我妈说这么大了要什么玩具,那时我才一年级。
回顾自己的成长,真的没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现在的生活也没什么意思。
武志红说:如果情绪无法得到宣泄,要么向内、抑郁,要么长大去攻击别人。
几年前一则新闻,让我记忆犹新。
重庆一名10岁女孩蕾蕾在电梯中偷偷把邻居老人车里的婴儿抱下,老人走后,蕾蕾在电梯中对婴儿疯狂虐摔。
当奶奶向她询问婴儿下落,蕾蕾无辜地表示不知情。看着乖巧的蕾蕾,老人没有起疑。
这还不算完,蕾蕾回到家里把婴儿从25楼扔下,导致婴儿全身多处骨折。
就是这个表面上又甜又乖的女孩,内心却阴暗扭曲,让人后背发凉。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情绪?
其实方法很多,但关键还是在于父母。
好情绪是父母养出来的
情感是在互动中形成的,情绪也是如此。
读了不少儿童心理学的书,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拥有积极情绪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负面情绪为主的家长,孩子也往往存在各种情绪问题。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
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无处撒气,把秘书叫批评一顿;秘书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儿;接线员回到家对儿子大发雷霆;儿子不悦,便对家里的猫狠狠踢了一脚。
“踢猫效应”反应了情绪会传染,所以,父母的情绪同样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读大学的时候,我舍友的脾气非常好,面对任何什么事都从容不迫、不骄不躁,很少见她抱怨,也从不曾听说她厌恶什么,与她相处总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我常常感慨,她的情绪管理能力太优秀了。
一次,无意中听到她和妈妈打电话,总算明白其中缘由。
电话那头的声音不急不慢,轻声细语,就算孩子哪里做得欠妥当,她也不会大发雷霆,而是平心静气温柔交流。
与其说电话那头是妈妈,其实更像是交心的好闺蜜。
原来,舍友良好的情绪更多来自家庭的教育与熏陶,单这一点,就打败太多人。
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养成有多重要。
如何养成?我的建议是从以下几点入手。
如何养出孩子的好情绪?
婴儿时期给予充分的情感满足
研究发现:当婴儿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安全感,有利于养成温和、积极的情绪。反之,就容易形成不安等负面情绪。
所以父母要给予婴儿充分的情感回应。
多对孩子微笑,有时间就多抱抱他……这些都有利于满足婴儿情感需求。
另外,语言刺激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婴儿期缺乏语言刺激,长大后可能不善与人交往,容易性格孤僻。所以,即便婴儿还不会说话,也要多陪陪他聊天。
幼年时期给予心理上的抚养
3~6岁是培养正面情绪的关键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喜怒无常,但已经能接受父母的引导,并形成简单判断。
有一次,儿子的橡皮泥变得干巴巴不能用了,我收拾房间就顺手扔了,第二天又给他买了一盒新的。
没想到,儿子吵着非要旧的,一屁股坐到地上哭着不起来,还甩开了我打算拥抱他的手。
我知道,这一刻他的愤怒,难过……他所有情绪都是在告诉我:他很委屈。
好在,我读懂了。
我对他说:妈妈扔掉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对不对?对不起。但是你发脾气也是不好的行为。下次生气的时候,你可以直接告诉妈妈,可以吗?
儿子点点头“下次不发脾气了,拉勾勾”。
我知道,孩子下次会开始学着控制脾气,这就是进步。
允许孩子表达自己
上次朋友带孩子来我家,走的时候她孩子把我儿子最喜欢的一张卡片紧紧攥着,朋友半天都没掰开那双胖乎乎的小手,朋友答应下次来的时候再还。
朋友走后,儿子小嘴撅得老高,我问他怎么啦?
儿子说,那个卡片他很喜欢,不想给别人。
我安慰他:那是你最喜欢的卡片,他拿走是他不对,你不开心也是应该的。下次见面他们会还,假如忘记还给你,妈妈会主动要回来。
小家伙内心阴霾一扫而空,开心地在屋里蹦跶好几圈。
我也总结出养育经验:当孩子的情绪出现问题,不要急着批评孩子。当孩子觉得被你理解,这时候再改变他的不良情绪,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其实孩子心思单纯,情绪也直来直去。
他会因为你在小朋友面前没给他面子,闷闷不乐;
会因为你送他去幼儿园忘了告别而委屈;
会因为你很快下班回家,开心地守在门口……
在孩子眼里,你就是全世界,所以会把喜怒哀乐毫无保留展示给你。
只要父母足够用心,没有人能比我们更懂孩子。
学着做孩子情绪的接收器,才能拨开云雾,真正走进孩子内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