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喜欢书法。每天下午晚自习的时候,便会抱来一大堆废试卷,坐在教室的讲桌旁写毛笔字。一撇一捺,秀润华美,横平竖直,工整匀称。

我后来知道,这种字叫“台阁体”。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1)

台阁体书法

不过墨汁太臭了,同学们有时候会埋怨几句。老师说,怎么会呢,墨是香的,不信你闻闻。同学当然不敢去闻,捂着鼻子便往课桌底下钻。

老师爱写古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老师在写“门”字的时候,最后一笔总是写成直直的,不带钩,我觉得好生奇怪,便问这是为什么。

老师说,“门”字本来是带钩的,但是用毛笔写就不能带钩了,否则会被皇帝杀头的。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2)

故宫午门牌匾

我一直以为老师在逗我玩,直到18岁那一年去了一次北京故宫,抬头看到宫门上的匾额,我这才明白,老师没跟我开玩笑,还真有这种说法。

大书法家詹希原因为什么被杀

詹希原,明洪武初官中书舍人,就是在朝廷给皇帝当秘书。官虽然不大,只不过从七品,但他以书显通,其书法直接为宫廷服务被称为“国朝第一手”,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3)

明朝詹希原书法

明初,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宫殿城门的坊匾,以及国朝碑文书丹大都是他书写的,匀称丰满,正雅圆融,堪称明代台阁体书法的先导,世人得其书迹皆视为珍宝。

可谁成想,就是这千金难求的“墨宝”,却害得他脑袋搬了家。

据清代学者倪涛所撰《六艺之一録》卷三百六十一,以及马扑《谈误》卷四记载,詹希原在书写南京太学集贤门匾额时,将“门”字带钩,自认为可使笔画更加遒劲有力。不料明太祖朱元璋看后大怒:“这是集贤门,招才纳士的地方,这一勾是想要阻挡我招人才吗?”于是下令把“门”字的最后一勾涂抹掉,并将詹希元斩首示众。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4)

故宫乾清门匾额

清末文人赵汝珍在《古董辨疑·杂辨》中对此分析认为,也不能全怪朱皇帝滥杀无辜,因为早在宋朝开始,就一直流传着写“门”字带钩会给皇家招致灾难的说法。

明朝马愈《马氏日抄》里就记载了这个事情:“宋都临安(今杭州)玉牒殿灾,延及殿门,宰臣以门字有脚钩,带火笔,故招火灾。遂撤额投火中乃熄。后书门额者,多不钩脚。”

南宋都城临安玉牒殿(存放皇家族谱的场所)曾不幸失火,火势蔓延至殿门。有大臣向皇帝禀报,说是因为殿门匾额上的“门”字带钩才招致火灾。于是皇帝下令摘下殿门的匾额,扔到火里烧了,玉牒殿的火灾也很快被扑灭了。此后,宫城城门匾额上书写的“门”字都不带钩。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5)

故宫景仁们匾额

当然了,建筑匾额上的“门”字带不带钩,与建筑本身是否着火不存在任何关联。但是南宋临安城玉牒殿火灾事件影响很大,使得“门”字带钩成为了皇家的防火避讳。

这种避讳无疑是一种唯心观点,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这种防火避讳,表达了人们对防灾减灾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古代防火思想在民俗信仰层面上的具体体现。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6)

故宫集合福门匾额

有学者分析说,朱元璋之所以诛杀詹希原,倒不完全是因为带钩的“门”字不利于招纳贤士,主要还是为了避讳火灾。因为历朝历代皇宫发生的火灾实在是太多了,不但毁伤人命和财产,而且扰乱人心,对统治秩序的稳定极为不利。

中国古代皇宫火灾知多少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台风、洪水、地震、泥石流、海啸等等都是灾害。但是,在古代人眼里,最大的灾害是火灾。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7)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

“灾”字在甲骨文中,其形像着火的房子。清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灾,从宀从火,火起于下,焚其上也”。意思是说,屋内起火,从下面烧到屋顶,即酿成火灾。

由于用木材造屋,加工容易,取材方便,灵活性强,具有较强的抗震性,所以中国古代建筑大都以木构架为主。但由于木材易燃,安全隐患极大,火灾便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灾害。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8)

甲骨文中的“灾”字

据《二十五史·五行志·灾火》记载,从“春秋醒公14年8月壬申御康灾”到“大清宣统元年2月26日兰州省城院门南街失火”,2583年中,共有大火灾896次,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无法估量。

由于我国古代宫阙、城市都会、人口聚集密集之地或商业经济贸易繁荣之地,其建筑多呈木架结构连片的特点,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必定会“火烧连营”,造成的损失相当惨重。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9)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三月,皇宫“内酒坊起火,焚屋一百八十余间,酒工死者三十余人”。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皇宫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很猛,宫室基本被烧毁。当时已经就寝的宋仁宗和皇太后慌慌张张地跑到御花园避火灾。火灾后,皇帝没了处所,只好移居到延福宫。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10)

古代木结构建筑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四月二十三日,荣王元俨宫发生大火,火势漫延至整个大内,几至不可收拾,焚毁屋舍二千余间,死者一千五百余人。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11)

古代木结构建筑

在南宋时,临安的火灾更是特别频繁。从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迁都临安,到德祐二年(1276)元兵攻入杭城140多年中,临安“城中大火二十一度,其尤烈者五度”,特别是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三月二十三日夜发生的一场大火,几乎把南宋朝廷烧光。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12)

《四库全书》中对“戊寅临安大火”的记载

大火先是从临安府御史台吏杨浩家燃起,一直烧到军器监、储物库等官舍,烧了三天三夜才熄灭,把整个南宋朝廷的行政机构几乎统统烧毁,官员们一度只能坐在河里的小船上办公。更为悲惨的是,这场大火烧毁民宅五万多家,十八万人死于火灾,几乎“全城覆没”,其损失惨重在我国火灾史上是罕见的。

北京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在历史上也曾是火灾不断。从永乐13年(1415)初具规模,到1949年北京解放,535年中共发生火灾73起。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13)

火灾图

明永乐13年(1415)正月十三日,明成祖命人在午门前燃放焰火,不料将午门城楼烧毁,并烧死多人,连当时负责指挥救火的都督马旺也被烧死。

明嘉靖年间(1522~1566),皇宫内因太监燃放烟花和用火不慎等引起火灾七八次。嘉靖十年(1531年)正月二十六日,宫内东偏房又起大火,延烧房屋14间。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14)

火灾图

清嘉庆二年(1797)十月二十一日,乾清宫失火,并迅速延烧左右两侧的宏德、昭仁两殿及后北的交泰殿,这次大火将《永乐大典》之正本化为灰烬。

为了应对火灾和防患于未然,古人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在建筑上安置“厌胜”之物镇火。

何为“厌胜防火”

厌胜,“厌”字此处念yà(音同“压”),就是镇压的意思。厌胜,即压而胜之。既要胜过,就要有所凭借。古人施行厌胜之术,一是凭借象征性的物体,二是通过念咒语,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后来被引用在中国民间信仰上,转化为对禁忌事物的克制方法。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15)

厌胜钱

我们平常生活中也能时常能见到一些厌胜物,比如压岁钱,门神春联,桃版桃符,玉佩刀剑等等。

最常见的是厌胜钱,又叫压胜钱,是铸成钱币模样的吉利品或辟邪品。这种钱正面铸有文字如“千秋万岁” “天下太平” “出入大吉” “宜室宜家”等,背面有星斗、双鱼、龟蛇、龙凤图案,供人佩戴赏玩,驱除邪魅,祈求吉祥。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16)

厌胜钱

我们常说的“防患于未然”,即是拿火灾来说事,出自《易经》:“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是说即便大火扑灭了,救火任务结束了,也要绷紧安全弦,时时刻刻不放松警惕。

或许是缘于古代火患严重、不易扑救,古人便把强化防火意识作为第一道防线,牢牢抓在手上,放在心上。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17)

五行相生相克示意图

古人五行“木生火” “水克火”的防火观念,除了前文所说的“门不带钩”之外,比较典型的还有“在屋脊安装吻兽避灾” “在天花正中设置藻井与避火珠防火” “为建筑物起带水的名字” “以黑色瓦盖来克火”等等。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18)

大同华严寺鸱吻

在古建筑屋脊正脊的两端,通常可以看到一对琉璃制作的装饰件,龙头形,卷头缩尾,龙口大开,咬住正脊,这就是正吻,也称鸱吻。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好在险要处张望,喜吞火。鸱尾形状不一,最常见的为龙头鱼身。北宋《青箱杂记》:“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古人认为在房脊上安装鸱吻,能防止建筑物起火。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19)

藻井

藻井在建筑物内,一般用于殿堂顶部中央,绘龙纹或菱、藕一类水中植物。东汉《风俗通义》:“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象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到了宋朝,“藻井”又谓之“覆海”,在屋顶上倒悬一汪浩瀚的“大海”,还怕什么火灾呢。古人觉得这还不够,便再安装上一颗避火珠,起到的作用会更大。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20)

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

很多古建筑,尤其是藏书楼,名字中大多含有“水”,比如浙江宁波天一阁,是明朝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私人藏书楼。“天一”是传说中能够生水的星宿,“天一生水”,以求防火。乾隆皇帝修建《四库全书》藏书楼时,7座楼中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澜阁、文汇阁等6座名字中间一字都带“水” 字旁,只有另外一座文宗阁没带 “水” , 这是因为文宗阁建在镇江金山上,自然不缺水了。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21)

黑瓦覆顶的江南民居

粉墙黛瓦,是江南建筑的一大特色,之所以用黑色瓦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五行之中“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黑色代表着水,黛瓦蕴含着人们以水克火的愿望。

古代压胜防火的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今天一些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求平安幸福的诉求是一脉相承的。

故宫午门上的牌匾(故宫宫门牌匾上的)(22)

古代建筑上的“脊兽”

我们今天在仓库、油库等重点防火场所,会在醒目之处写上“严禁烟火”之类的大幅标语,其所具备的广告和宣传作用,其实就是古代压胜防火习俗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独特的安全文化景观。(张文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