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节俭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过度囤积是一种心理疾病

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双十一临近,总有人会买一堆东西,如洗衣粉、洗衣液、牙膏、卫生纸、饮料等,可是一直到过期,囤的东西都吃不完、用不完,扔又舍不得扔,用又没法用,但是下一次购物节看到打折时,依旧继续“囤货”,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过度节俭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过度囤积是一种心理疾病?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过度节俭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过度囤积是一种心理疾病

过度节俭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过度囤积是一种心理疾病

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双十一临近,总有人会买一堆东西,如洗衣粉、洗衣液、牙膏、卫生纸、饮料等,可是一直到过期,囤的东西都吃不完、用不完,扔又舍不得扔,用又没法用,但是下一次购物节看到打折时,依旧继续“囤货”。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任华指出,过度囤积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

囤积行为是正常的吗?

不断获取和购买物品,整理时又难以丢弃,最后的结果就是不断囤积。

任华说,囤积行为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获取物品也会给囤积者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加快乐感、安全感和满足感,能调节囤积者的消极情绪,提升自我,使其感到生活富有意义。

但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当过度囤积带来的危害大于它带来的安慰时,就属于囤积障碍了。

囤积障碍有什么表现?

囤积障碍属于强迫及相关障碍谱系,其特征有:持续地难以丢弃或放弃物品,不管它们实际价值如何;有目的地收集物品,丢弃它们时会感到痛苦;大量物品堆积,导致杂乱不堪,且显著地影响了其用途;极大影响和干扰了自己和他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等。

根据现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大多数囤积障碍始于青年时期,严重程度随每十年的生命进程而提升,呈慢性病程。调查还发现大量被试表示自己有习惯性的囤积行为,但不影响自身的社会功能,或不会给自己带来情绪困扰。

囤积障碍不同于正常的收藏行为,收藏行为往往是有序、有系统的,不会产生明显的混乱、痛苦或功能损害。有些囤积障碍也会囤积大量有价值的物品,但却经常和不太有价值的物品混为一堆,明显缺乏有序性。

如何缓解过度的囤积行为?

第一,对于老人而言,首先要去医院排查其是否有脑部病变。如果家里老人开始过度囤积废品,他们有可能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由于出现认知障碍,他们无法正确判断物品的价值,可能会过度囤积物品,把家里搞得脏乱差。

第二,强化自我心理建设,正确认识囤积背后的心理因素。及时识别情绪,管理和调节情绪,调整认知,提高理性决策能力,学会剥离物品与情感、自我的关系,控制购买欲,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减少物品来源。要积极正面地看待自身生活空间,分类整理,定期清理,坚持断舍离,控制自己的物品规模。

第三,丰富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加强人际互动,建立丰富的情感和精神生活,寻找更具有建设性的价值和意义感来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