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 寻亲(千年寻亲记为霍比特人)

1987年 寻亲(千年寻亲记为霍比特人)(1)

考古学家Douglas Hobbs正在调查“霍比特人”残骸的发现地——梁布洞穴。摄影:FAIRFAX MEDIA VIA GETTY IMAGES

撰文:MAYA WEI-HAAS

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弗洛雷斯岛的梁布洞穴挖出了一些残骨。起初,人们以为这些残骨是属于某个小孩子的,但后来发现这是身高仅1米左右的成年女性古人的骨骸。很快,这种身材短小的古人类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这是一种从未发现过的物种,研究人员将这种古人类称为“弗洛里斯人”。

2004年公布的这一发现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这种奇怪的以及其他类似的被称为“霍比特人”的古人类到底是如何混入人类系谱图中的?近日,科学家Richard E. Green就相关话题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道,为我们初探“霍比特人的伟大奥秘”。

Green是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一名计算生物学家,他和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组成了一支科研团队,专研现代Rampasasa俾格米人的遗传物质。这是一个生活在梁布洞穴附近、身材短小的现代族群,Green等人想知道他们身上是否存留着“霍比特人”的DNA。

“简单来说,答案是没有。”Green总结道,“我们经过仔细探寻,未能找到任何证据来证明他们有亲缘关系。”事实上,数万年来,弗洛雷斯岛的居民至少经历了两次身材矮小化,也就是两次进化适应的过程。

不可思议的巧合

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收集弗洛里斯人的各类信息。有迹象表明,这些矮小的古人类很可能是直立人的后代,直立人早在100万年前就生活在了这片地区。目前还不清楚弗洛里斯人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弗洛雷斯岛的。根据梁布洞穴附近发现的疑似“霍比特人”的下颌骨残骸和牙齿判断,70万年前,这里的部分岛民可能就已经具有身材短小的特征了。这个“霍比特人”的遗骸历史可以追溯到6万前至10万年前之间,对“霍比特人”的石器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个种群5万年前至19万年前生活在这岛上。

曾有争论认为,“霍比特人”不能称作新的物种,唐氏综合征和侏儒症可以解释他们的身材特征。2011年的一项研究报道再次引发争议,文章作者声称弗洛里斯人只不过是有小头畸形症,以至于阻碍了个体的生长。Green虽然反对这一看法,但他说“他们确实指出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Green等人发现,弗洛里斯人和现代的Rampasasa俾格米人在面部比例上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而且后者现在还生活在梁布洞穴附近。他坦言道:“我觉得,这似乎太巧了。”

当时,Green刚刚完成尼安德特人基因组的序列草稿。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他的团队在现代人类的基因中识别出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踪迹。他说道:“或许只要机会合适,任何事物都有相互融合的可能。就像是一种时代精神,可以相互感染、传播。”那么“霍比特人”是否也有这种机会呢?

于是,Green和他的来自欧洲、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同事一起,开始着手分析现代俾格米人的基因组,看看他们的祖先是否和弗洛里斯人有过某种交织,亦或他们的祖先就是弗洛里斯人。

2个翻译员,32份唾液样本

据最新研究报道的作者之一、来自普林斯敦大学的Serena Tucci介绍,自从弗洛里斯人——甚至可能是在此之前——被发现以来,Rampasasa俾格米人就认为自己的祖先与这高大如殿堂般的梁布洞穴有关。她说,他们相信“霍比特人”发现了自己的祖先之一,并常把祭祀用的鲜花和食物带到梁布洞穴去。

在现场收集样本以前,研究团队单单为了解释项目意图和样本收集方式就做了大量工作。Tucci说道,他们需要两个翻译员接龙翻译,一个把英语译成印度尼西亚语,另一个把印度尼西亚语再译成当地的Manggarai语。总的来说,Rampasasa俾格米人很乐意参与这项科研活动。“他们渴望了解自己的种群历史。”她解释道。

研究人员从当地志愿者中随机抽取了32名成年人,让他们向试管中吐一口唾液,用于基因分析。结果共分析出10组完整的基因组,并与2500多名现代人的基因组进行比对,现代人的基因组分别来自东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的225个族群。

由于现在还没人能从弗洛里斯人的残骸中成功提取DNA,所以Green的团队无法直接比对弗洛里斯人和现代人类的DNA。但他们另辟奇径,用一种稍微不同的方法来寻找“霍比特人”的踪迹。“我们自问,哪些发现是我们无法解释的?”Green说,“答案是:没有任何东西看起来像我们想象中的‘霍比特人’。”

分析显示,Rampasasa俾格米人的大部分祖先可以追溯到大洋洲附近,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和俾斯麦群岛等地;还有一部分重要基因很可能来自东亚地区,而且这一渊源的发生时间相对较晚。

另外,有证据表明,Rampasasa俾格米人还拥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以及0.8%的丹尼索瓦人基因。然而除此之外,其基因渊源的人种都没有“霍比特人”那般古老。

“看起来很幸运,这种排除法为我们赢得了答案,否则就复杂多了。”Green说道。

未来的发展

“我们接触过的任何物种,都发现了融合现象,哪怕是那些看似迥异的人类。”杜克大学的种群遗传学家Amy Goldberg说道,她并未参与该项研究。她说,这项最新的研究是现代基因组时代研究人员首次没有发现这种融合现象。

她还称赞了该研究面面俱到的考量,并提醒道,要想找到更多“霍比特人”的踪迹,可能只能期待分析技术的发展。另外,她完全认同,岛上居民可能经历了两次身材矮小化。

“我们知道,岛上总避免不了奇怪的事情。”Tucci解释道,“与大陆的生态环境相比,岛上的食物差别很大,获取的方式也不同,天敌少很多,物种的生长态势迥异。很多物种会出现岛屿侏儒化的现象,体型变得越来越小,就像马达加斯加岛的迷你河马和弗洛雷斯岛的小象。还有些物种则变得巨大,例如弗洛雷斯岛的巨鼠,像家猫一样大,如今仍遍布整个岛屿。”

但来自卧龙岗大学的Gerrit Van den Bergh反对给身材矮小化的原因下定论。他认为,目前还不清楚Rampasasa俾格米人是否真的经历了岛屿侏儒化。而且Rampasasa俾格米人擅长耕作,并不存在促成岛屿侏儒化的物质匮乏因素。

“岛屿侏儒化本身就是有点玄妙的理论,”Green同意道,“从科学角度来看,难免会有疑问,为什么还不能通过分析计算来印证这一假设?”

来自布朗大学的人类遗传学家 Sohini Ramachandran说道:“在我看来,该研究报道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论调,身高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我们仍不清楚,身材矮小的特征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将来把这些样本数据汇入其他研究项目,或许能帮助理解该特征的基因奥秘,这将是一项令人激动的工作。”

Green研究团队正打算把研究结果告知Rampasasa俾格米人。“反馈结果是该项目的重要部分。” Tucci说道,目前她正与一名印度尼西亚插画师合作,想用容易理解的图画来和村民沟通。但总的来说,目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研究项目引出的问题远比找到的答案还要多,诱惑着科学家去进一步探索弗洛里斯人的生死之谜。

“这仍是个未解之谜。”Green说道。

(译者:清泉石上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