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形音义的结合体演变过程(有些汉字简化后不仅字形改变)

作者:碣石老人

如篇目,今举古读hǎn的“厂”和古读yǎn的“广”两字,试分析汉字简化后字音和字义的改变。

“厂”和“广”这两个字经常用到。在现代汉语中前者可以组词“工厂”等。后者主要表示宽大。“厂”的繁体、异体字形是“厰”、“廠”。“广”的繁体字形是“廣”。这样看来这两个字没有什么好解释的,意思很明显。其实不然。在古代,“厂”和“厰”,“广”和“廣”分别是不同的两个字,它们的读音也完全不同。

首先来看“厂”。古时它的读音是hǎn而不是chǎng。

现在以“厂”为“厰”的简化字。有些人就因此认为是繁体字“厰”去掉了里面的“敞”就有了现在简化的“厂”字。这样理解是错误的。

《说文解字》中并未出现“厰”(廠)字,这个字最早出现在《曹全碑》中,如图:

汉字的形音义的结合体演变过程(有些汉字简化后不仅字形改变)(1)

曹全碑

可见chǎng的最初字形做“廠”,与“厂”无关。因为读hǎn音的“厂”在现在已经不用了,在汉字简化时就将“厂”作为了“厰”(廠)的简体字,而人们已不知道“厂”本身做为一个古老的文字应该读hǎn音了。

我们再来看“厂”的本义。《说文解字》云“山石之厓巖,人可居。”“厓”为山边,“嚴”与“厓”同。意思是说山石之下 人可居之。它是一个象形字,像山下嵌空,人可居之形。

汉字的形音义的结合体演变过程(有些汉字简化后不仅字形改变)(2)

王筠在《说文句读》中解释此形说“左之斗绝者山也,上之横覆者厓也。土山不能横出,故曰山石之巖厓。”左侧的一撇为山,上面一横为突出之厓,土山不能横着突出,所以说是山石之厓。这是“厂”(yǎn)单独做为一个字时的意思。

《说文解字》中“厂”(hǎn)部的字有二十七个。如果能够理解这些字,也就能理解读hǎn的古“厂”字与现在的简化“厂”字头没有任何联系了。

来看“厓”字。《说文解字》云“山边也,从厂圭声。”它的本意是山边,从“厂”旁,读“圭”声。很显然,“厓”与石有关,而古“厂”字亦与石有关。所以说“厓”应该是从“厂”(hǎn)字头,而不是“厂”(chǎng)字头。现在“厂”失去了古音,被人为的规定为读chǎng。从而也就没有什么hǎn字头了,以至于我们在看到“厓”之类的字时,已不能了解它的本意了。

再举一个例子,“厝”。《说文解字》云“厝,厉石也。”《诗经·小雅·鹤鸣》曰“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传曰“错,即错石,可以琢玉,举贤用滞,则可以治国。”下章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传曰“攻,错也。”

汉字的形音义的结合体演变过程(有些汉字简化后不仅字形改变)(3)

鹤鸣

“错”古时即做“厝”,厝石就是指坚硬的石头可以攻玉。从本义中可以看到其本义与现在读chǎng的“厂”无关。而与读hǎn的象形字“厂”有关。所以说这些字的读音以及造字本义是不能以现在的读音和字形来解释的。

“广”现在是“廣”的简化字,但古时“广”也有其自身原有的读音。

“广”古时读yǎn。也就是说古时“广”和“廣”是两个不同的字。汉字简化之后,将“广”做为“廣”的简化字,“廣”废的同时,“广”的古音、古义也随着其代替“廣”而被人们遗忘。在《说文解字》中“廣”被归在“广”部之下,它们的读音和字义都是不同的。

汉字的形音义的结合体演变过程(有些汉字简化后不仅字形改变)(4)

许慎

《说文解字》云“广,因厂为屋,像对刺高屋之形。”上面讲了“厂”为山石之厓巖,因山厓为屋,是为“广”(yǎn)。古时有“因树为屋,因山为庐”之句。墨子说,古之民未知做屋时便因山陵、草树为屋。“广”的本义就是石屋。

再来看繁体字“廣”。“廣,殿之大屋也。从广黄声。”“土”部云“堂,殿也。”《仓颉篇》云“殿,大堂也。”《广雅》“堂,土皇,合殿也。”殿是指堂无四壁者。《汉书·胡建传》注“无四壁曰堂堭”正是此意。覆其上者为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所通者则远,此为“廣”。

“廣”的最初本义是大屋,与我们现在理解的完全不一样。今天的“广”用到最多的是它的引申之义,而不是它的本义了。《诗经·六月》传曰“廣,大也。”可见它的引申之义出现的也是较早的。

汉字的形音义的结合体演变过程(有些汉字简化后不仅字形改变)(5)

六月

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厂”和“广”的本义,我们来看几个与他俩都相关的字。

“厕”,此字在现在的简化字中出现很好理解,一般就是指厕所。但是“厂”字头的字都与厕所无关,如果单从它的偏旁来看,不管是古代读hǎn还是现代读chǎng(一个是山厓可居之处,一个是工厂)都与“厕”之义相去甚远。

汉字的形音义的结合体演变过程(有些汉字简化后不仅字形改变)(6)

古籍中的厕

如果我们读了《说文解字》就不会出现上述疑问了。“厕”的繁体字做“廁”,它是归在“广”(yǎn)部之下,而不是归在“厂”(hǎn)部之下的。

上面讲了,因石为屋谓之古“广”(yǎn)字。“广”为屋,而“厂”为可居之地,这是二者的不同。厕必有屋,故古廁字从“广”,,不从“厂”。

再看《说文解字》对“廁”的解释“廁,清也。”《释名》“廁,人杂廁在上。”其解释并非有一,或言“溷,溷浊也”、或曰“清,言至藏之处,宜常修治,使清洁。”段玉裁解释“杂厕”云“杂厕者,犹云溷杂。”《急救篇》“分别部,居不杂厕。”

汉字的形音义的结合体演变过程(有些汉字简化后不仅字形改变)(7)

名器厕

还有一些现在是“厂”字头的字,而它的异体字确是从“广”的。

比如“厦”做“廈”、“厢”做“廂”。在《说文解字》中不收“厦”和“厢”而收“廂”和“廈”。可见,古人造字是非常讲究的。由于“厂”(hǎn)与“广”(guǎng)的略微不同,故其所统之字各因本义而分别归之。汉字简化、异体字废除之后,这些字便不能完整的表现它的造字本义了。

汉字在随时间不停的演变,有些字被废除了,有些字虽然被保留了下来,但它的读音和字义已经不是造字之初的模样了。比如今天我们讲的“厂”和“广”。

本文为《解密汉字》系列第七课。由听涛轩书法特约作者碣石老人撰文。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参考书目《说文解字》、《说文句读》、《十三经注疏》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