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贶节由来(正在消失的六月初六天贶节)

#三农知识分享家#明天就是农历六月初六,是一个逐渐远去和消失的,古老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天贶节。当有人一提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陌生节日,有很多人就会这样的问,“原来中华民族有这样的节日吗?”

天贶节究竟是什么样的节日?天贶是上天恩赐的意思。天贶一词渊源古老,可以追溯古代周朝,随后历朝历代都有沿用,是常用的大众化词语。

天贶节由来(正在消失的六月初六天贶节)(1)

三国魏阮籍 《通易论》:“昭明其道,以答天貺。” 唐司空图 《成均讽》:“故以感动天貺,纪纲人伦。”《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寡人欲用 晋 君,郊祀上帝,以答天貺,何如?”

天贶节原来真正是起源于我国宋朝时期。在宋代,宋真宗赵恒,是一个非常相信迷信的无能力的封建皇帝。传说有一年农历六月初六日,宋真宗在梦中得到上天的恩赐,醒后发现上天真的赐给他一部珍贵的天书。这一消息便很快传遍了朝野,人人皆知,并使全朝野的百姓都相信他的胡言乱语。于是宋真宗就定六月初六日这一天为“天贶节”。随后,宋真宗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里面,花费重金,建造了一座高大宏伟的天贶殿,金碧辉煌,极其壮观。“天贶”就是“上天恩赐”的意思,就这样由此命名的节日,还有同名古诗为证。这就是天贶节的真正起源。

天贶节由来(正在消失的六月初六天贶节)(2)

《天贶》

天贶逢佳节,地灵钟异人。

今朝书上考,同日是生辰。

部使星留次,临川月半轮。

明 年当此日,五马列朝绅。

古老的天贶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节日。天贶节也有人传说,早就开始起源于我国唐朝时期,这毕竟是一个传说而已,并没有发现相关的历史依据。据说唐朝高僧玄奘,受命西行,从西天印度王国取经回国途中,在路过通天河的时候,由于妖怪做难,经文被河水全部浸湿,正是发生在六月初六这一天。玄奘将经书经文,从行囊中取出来,在河边巨石上晒干。后来,人们把这一天,玄奘晒经书之日,认为是一个非常吉利的大好日子。随后唐朝皇宫里便开始在这一天为皇帝晾晒龙袍,以后又便从皇宫里流传到民间,天下百姓,家家户户都要在这一天良晨吉日,晾晒家里所有的衣服,便一直代代相传,成为一种古老的民间习俗。在近代清朝,黄遵宪 在《番客篇》诗中,写天贶节是指农历六月初六日为证,说明在清朝是流行这个节日的。

天贶节由来(正在消失的六月初六天贶节)(3)

天贶节在民间又称“回娘家节”,还称为姑姑节。在过去农村,到了六月初六这天,凡是媳妇们,娘家有亲人,既可以自己从婆家回到娘家来过天贶节,这些媳妇们,把这一天称作“回娘家节”。有的人家姑娘出嫁以后,娘家没有亲人了,她们的家族的族长会派人去把无依无靠的姑姑接回娘家里来过节日。有的姑姑年龄非常高,辈份非常长,这样的姑娘,娘家人为了尊敬,必须派人专程去接回过节日。所以,又叫“姑姑节”。

回娘家过节的老少姑娘,都要在娘家吃一种米粉蒸的“雪花粑”,在大别山区,就有这种说法,“忙端午,歇天贶,吃完雪花粑回婆家”。在农村,有些地方,习惯在六月初六这天接出嫁的姑姑回家吃“粉炒猪肉”,至于来历,目前不得而知,可能是这种食品在农村是比较美味的上等美食而已。

天贶节由来(正在消失的六月初六天贶节)(4)

在我国江苏省东台县,民间在六月初六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相互道一声恭喜发财,并要吃上一种使用小麦面粉掺和蔗糖猪油,制作而成糕屑的美食,在农村至今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至今仍在农村民间传承。

在农村,还有很多地方,“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这一天,是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所有衣服,都要趁这良晨吉日,全部拿出来,晒一晒。这时村子里到处是红红绿绿,五彩缤纷的衣服。这一天,家里的老人,要把家里珍藏的家谱等珍贵的典籍,拿出来晒晒,避免长虫发霉。因此,有人叫做“晒经节”或“晒书节”,听老人说,家谱、经书、普通书籍,一年当中,只有六月初六这一天能晒的,是上天准许的,其它时候是不能够晒的。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