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对人体坏处是什么(献血危害身体健康)

国家一直在宣传献血利人利已,然而,总会有一些谣传:说献血危害身体健康。今天,小薇就要拨乱反正!来讲讲献血那些事~

献血对人体坏处是什么(献血危害身体健康)(1)

献血到底有没有危害呢?

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

大约相当于体重的7-8%,也就是说每公斤体重有70-80ml血液,例如体重60kg的人,他的血量大约为4.2-4.8L。

我们的机体能够自行维持血量的相对恒定,这也是维持正常机体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足够的血量才能让我们的心血管系统保持一定的充盈度,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

当机体失血的时候

如果一次的失血量在血液总量的10%以内,机体会反射性地使心脏的活动加强,血管收缩,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心血管内的血液充盈度不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

而且我们的机体还有一个储存血液的机制,这个时候,身体中储存血液的血库会释放出一部分血液,迅速补充循环血量,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运作,不会出现任何的临床症状。

随血液丢失的一些成分

也会在较短的时间里补充回来。例如:

血浆中丢失的水和电解质,一般在两个小时内就会由组织液中进入毛细血管而得到补充;

丢失的血浆蛋白,会在肝脏的加速合成下两天内得到补充;

失去了一些红细胞,组织供氧略有减少,恰好刺激肾脏产生更多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促使骨髓生成红细胞的速度加快,红细胞的数量也会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恢复到正常。后者是对骨髓红系造血功能的良性刺激,事实上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好处的。

综上所述,除非你献血量非常大,已经超过了血容量的20%,否则是不会产生危害的。而这一点也会在献血中得到控制,按照规定,不允许超过这个限量,所以大可不必担心。

献血对人体坏处是什么(献血危害身体健康)(2)

献血你要知道的事!

为了避免危害到献血者,国家制定了一些必须的要求。

首先,献血者的体重必须达标。这个标准,我国的规定是,男性50kg、女性45kg以上。

其次,要填写表格。关键在于询问近期是否有患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如肝炎、发烧、感冒等,同时在审核完表格后,会做几个基本的抽血检验,一般也就是在指尖取少量血液化验,项目包括肝功、血型等,检验结果会马上出来,用于判断是否适合捐献血液,以防部分病原体借此传播。

最后,通过审核,进入正式的抽血环节,抽取适量全血。

以下人群不能够献血

1、有高危风险者:如同性恋或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吸毒者;

2、有传染性疾病:如肝炎、HIV、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结核病、麻风等;

3、某些药物使用者:如长期使用肾皮质激素、镇静催眠或精神类药物者;

4、患克雅病者

5、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近期有感冒发烧、支气管炎等;

6、有心血管疾病者:患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血栓性静脉炎等;

7、有消化系统疾病者:患慢性胃肠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

8、有泌尿系统疾病者:患肾炎、肾功能不全等;

9、患血液病,内分泌代谢障碍,皮肤病及神经精神疾病者;

10、恶性肿瘤或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1、严重内科各脏器疾病或器官移植者。

我们献的血都到哪里去了

献血完成后,我们捐献的血浆被保存起来,运送到中心血站进行处理,这个过程我们看不到,但却极其重要。因为没有经过处理的血浆直接输到病人身上可是会出问题的。

首先要筛查病原体,确定没有传染病存在。此外,因为近年来输血疗法已经从原来的单纯输全血向成分输血发展,所以还可能要把人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如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分别制备成高纯度或高浓度的制品,之后再储存保管。(这也是为何我们是有偿用血的原因)

这都需要专门的设备,所以一般医院里是不能提供献血和血液保存的,用血时都需要向当地血站申请。

献血对人体坏处是什么(献血危害身体健康)(3)

直系亲属不能相互输血

有些人认为需要用血,直接取自己亲属的就行了?似乎很便利,不少的影视作品中也会这样乱来,但却都忽视了一些问题。

首先,血型未必符合,这与传说可不同,亲生父子血型不同是很有可能的,符合血型遗传规律;

其次,即便是血型相符,直系亲属之间输血还可能导致输血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这是一种严重的输血反应,虽然发病率不算很高,但一旦出现,死亡率却可达到90-100%;

最后,未经过制备,直接就用于输血,这也是不可以的。我们捐献的血液,其实只是血液产品的原料而已,不能用于临床直接输血的,血站在这中间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大体上包括分离、提取、制备等,其他的一些血液制品譬如人血白蛋白等也是以这些血液为原料的。

献血不仅有益健康,还能帮助他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走,撸起袖子献血去~

本文为健康之路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