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的最后一句为什么被删了 卖油翁最后一句有何深意
在我们学习的语文教材中,经常会有一些古代文言文,这些文言文是古代名人写下的。
而这些文言文能够被选入语文教学教材,就必然有其意义,教材的编者希望通过这些文章让我们学习到一些道理。
就比如《劝学》,旨在告诫我们学习的重要性;《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修建和毁灭,描写了一个朝代的兴衰,意在提醒后朝统治者如何治国;《爱莲说》通过描写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自身的高洁品格。
在大多数时候,被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会被进行大篇幅修改,但如果出于必要原因,这些文章可能也会被进行小幅度的修改。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确实是被修改过的,甚至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就比如鲁迅的作品《社戏》,就删去了作者本人长大之后在北京的两次不太愉快的看戏经历。
原文其实是想用不太愉快的看戏经历来反衬自己儿时的无忧无虑、开心快乐,然而《社戏》在编写教材时是归在“民风民俗”那一单元的。
所以为了紧扣主题,《社戏》的很大一部分被直接删去,相当于文章的强调之处完全变了,基本上就是展现民风民俗了。
那么,《卖油翁》这篇文章它的最后一句又为什么被删去了呢?这一做法有何深意呢?仔细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原因并不简单。
《卖油翁》原文的创作背景《卖油翁》一文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文章主人公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那么文中的陈尧咨是怎样一个人呢?
据历史记载,陈尧咨本人可以说是文武全才,曾蟾宫折桂高中状元,擅长书法,还有一手出神入化、百步穿杨的箭术。
按道理来说这么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是世间罕有,射箭之术如此厉害也值得夸赞,但是当时的情况好像不是这样。历史曾记载陈尧咨“碎金鱼”的故事。
陈尧咨驻守荆南,回到家中后,他的母亲问他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便回答,荆南常有宴会,每次自己都会展示射箭才能,在座的人都赞叹不已。
本以为母亲会夸赞他,谁知母亲却说,你的父亲让你以忠孝报效国家,你不想如何施行仁政却每日射箭取乐,对得起死去的父亲吗?说完便用棒子打他,还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想必有人就觉得奇怪了,射箭高超为什么还要被骂呢?
其实这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很多人应该知道,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北宋简直被阐释得淋漓尽致,武官不仅不受重用,严重的还要遭到打压。所以社会风气如此,难怪陈尧咨的母亲要骂他了。
而今天文章讲述的《卖油翁》,那个老人为什么对高超的箭术无甚反应,除了“熟能生巧”的原因外,也许还有重文轻武的时代因素在其中。
《卖油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陈尧咨擅长射箭,箭术高超,为此他也十分自傲。曾经有一次他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就在那里看着他射箭。陈尧咨射了十箭,中了八九箭,这本来是非常好的成绩了,但是老翁看见了却只是微微点头,也没有赞赏和夸奖的意思。
于是陈尧咨就问老翁是否也懂得射箭?不然为什么不觉得自己箭术高明呢?老翁却表示自己不会射箭,还说陈尧咨射箭射中其实也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十分生气,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又拿出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往葫芦里倒油。最后油都进入了葫芦,铜钱却没有沾上一点儿油。
老翁说自己这情况也只是熟能生巧罢了,于是陈尧咨才服气。
教材中《卖油翁》的最后一句就是“康肃笑而遣之。”意思就是陈尧咨笑着让老人走了。但其实原文最后一句话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那么问题就来了,好端端的到底为什么要删去最后这句话呢?
删去最后一句话确有其原因
首先我们要明白被删去的那句话中的“解牛”、“斫轮”为何意。
第一个解牛也就是庖丁解牛,是说一个叫做庖丁的厨师十分了解牛的构造,在经过多次练习后对牛的身体构造烂熟于心,于是杀牛解牛十分轻松,一把刀用了19年因为没有刮蹭磨损还十分锋利。
而轮扁斫轮的故事是,一个叫做“扁”的工匠因为十分擅长做轮子所以被人称为“轮扁”。
一天,齐桓公正在读书,轮扁正在做轮子。轮扁看见齐桓公便问他读的是什么书,齐桓公回答是圣人写的书。轮扁认为圣人已经去世,便没有必要再读圣人的书。
齐桓公十分生气,于是轮扁解释说,自己做轮子做得特别好,但是这种技艺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种技艺只能在反复的实践中自己琢磨,所以自己认为读圣人的书也未必有用。
明白了卖油翁和最后一句话中的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明白到底为什么最后一句话会被编者删除了。
卖油翁的寓言故事讲述的是“熟能生巧”的道理,但庖丁解牛强调的还有做事要掌握事情的基本规律,轮扁斫轮强调的还有亲身体会的重要性,阐明了不要死读书、读死书的道理。
所以编者可能是觉得寓言故事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就删去了最后一句话。
除此之外,庖丁解牛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但我们知道庖丁解牛这篇故事出自庄子的代表作《庄子》。庄子是什么人呢?
庄子是著名的“道家学说”的代表人,道家认为世间万物起源于“天道”,而“天道”是个说不清摸不着的东西,其实就是唯心主义。
在当今社会宣扬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学生在还没有建立起正确价值观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迷惑,就删去了最后一句。
最后一句话被删去的原因还包括编者可能害怕学生对于轮扁斫轮有错误的理解。
毕竟轮扁明确说了自己做轮子都不是看书学来的,觉得读书没什么用。最关键的是齐桓公听了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那万一有人错误理解、断章取义,认为读书无用,这可怎么是好?
所以综合以上种种,最后一句话是非删不可了。
被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为了起到良好的教育意义才被选中的。虽然为了尊重古人,很多时候不会对古文有较大的删改,但如果是像前文提到的那样,有非改不可的理由,那么删改文章也无可非议。
文章的删改是为了起到更好的教育意义,而不是非要对前人的文章进行评判,所以我们只要对于书中的内容正常学习就好,对于删改过的文章也不必抱着怀疑的态度,因为适当的删改不仅不会造成麻烦,还会有利于教育的进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